章曙玉
摘要: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勢頭,并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融資作為中小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對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因素,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增強中小企業融資刻不容緩。但是,隨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諸多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已成為阻礙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絆腳石。本文詳細地分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各種原因,并提出了解決的措施。
關鍵詞:中小企業國民經濟融資渠道融資瓶頸
引言:
“十七大”以后,我國政府提出的以公有制為中心、多種所有制經濟協調發展的基本國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這不僅為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更優越的環境,同時也為我國經濟的和諧穩定的增長注入了精神動力。我國中小企業正在進入發展的黃金階段。
但從總體上分析,中小企業在我國還是企業中的弱勢力量,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浪潮中,少數中小企業抓住機遇,敢于挑戰,超過了初創事情的艱難險阻,實現了突破性的發展,躍升為大型企業。而多數中小企業還處于創業初期的成長階段,有待于在市場競爭中得以壯大。與此同時,卻有不少中小企業成立不久就沒落了,也有一些中小企業雖然一時金榜題名,但并未擺脫曇花一現的殘酷競爭;還有為數不少的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夾縫中慘淡運行。所有這些問題中,其根本性的原因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融資問題已經成為有前景的中小企業發展的制約瓶頸。
一、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1、貸款困難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大阻礙
(1)政府職能機構對中小企業的偏見。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階段,多年的公有制經濟在人們心中扎根發芽。因此,政府職能機構受舊思想的影響,對中小企業這種小作坊式的所有制經濟保持了一定的輕視心理,使得國家的發展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一直以國有企業為依托,中小企業得不到國家政策上的扶持以及法律、法規的保護,這種歧視嚴重制約了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業。
(2)自身實力弱小對中小企業的打擊。相對于國有集團企業來說,中小企業的規模相對十分弱小,技術實力相對比較薄弱,資金實力更是有限,而且產權結構混亂,各大國有商業銀行通常會認為,給中小企業發放貸款風險比較大。因此,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審核更是嚴加把守。對于規模略大一些的中小企業,由于具有比較高的自身負債率,用于抵押的固定資產就相對少了,要想獲得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也是十分困難的。
(3)信用缺失對中小企業的危害。中小企業自身缺乏信用度,也是直接影響國有商業銀行下發貸款的一個問題。中小企業家以及高層管理者,還沒有充分認識到信用的重要性,甚至視信用為兒戲,導致了民營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用危機。銀行向中小民營企業貸款,需花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考察其商業信用,這無疑影響了銀行的貸款積極性。
2、資本市場融資受限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大瓶頸
通過股票市場籌集資金是企業融資的有效手段。我國目前的股票市場是優先服務于國有大型集團公司的。據筆者調查發現:我國上市企業中有80%是國有集團公司或者是國有控股公司,市值高達90%以上,除去外資公司,我國中小企業上市的數量遠遠低于20%,市值低于5%。
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受限的主要因素是:股票市場對公司進入的要求比較高,而我國中小企業由于實力比較弱、規模相對較小,資金短缺,達不到上市的規定,因而難以實現股票市場融資。因此,對于諸多中小企業而言,通過“股票市場”融資仍然是相當困難。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已經嚴重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資金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命脈,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推動力。我國中小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好融資問題。
1、利用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績來轉換政府的觀念
改革開放30年以來,國民經濟的發展證明,非公有制經濟可以實現我國的繁榮昌盛,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我國應該緊緊把握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大會上關于:以“公有制為主體,各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改革策略。我國政府職能機構應該將中小企業與國有大型企業放在同一個起跑線,消除所有制歧視,通過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來保障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空間。
我國商業銀行應該樹立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觀念,大力鼓勵和支持那些信譽度好、經營狀況優良、成長性強的中小企業。應該針對中小企業貸款具有“額度小,數量多而繁雜”的特點,實施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貸政策,拋棄傳統的對國有企業慣用的個案化信用評價法,對中小企業采用以數據統計為依據的信貸評析辦法,并相應向基層部門下放信貸審核權利,由分支機構設立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服務的業務平臺。
2、利用法律法規,構建完善的擔保與評估機制
(1)構建完善的擔保服務平臺。2008年6月5日,國家頒布了《關于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試點》的意見,標志著信用擔保機制為中小企業掃清了。信用擔保機制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從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具有極里程碑意義。筆者建議應該多元化、多方式來開拓中小企業的擔保機構,建立完善的擔保服務平臺。
國家信用擔保體系。國家信用擔保體系是由地方政府和中央財政撥款機制聯合設立的具有法人代表資格的獨立擔保體系,擔保體系實行市場標準化運行,接受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與管理,不以贏利為手段。
協會擔保體系。協會擔保體系就是由各中小企業聯合出資落實的擔保機制。該擔保機制不在政府控制范圍,非盈利機構,以各成員企業的信用聯合起來達到擔保的作用。同時,協會擔保機制還可以起到貫徹中小企業與政府機構的療效,促使政府機構與中小企業多元化、多渠道的對話。
商業擔保機制。商業擔保機制與上面所提到的擔保機構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帶有盈利目的。它是由自由人或者是企業籌建,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采用商業化服務,以盈利為目的。商業擔保機制可以起到協調的作用,可以合理高效的完善我國的擔保體系。
(2)加強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機制。為了降低各擔保體系的風險管理機制,使我國的擔保體系能夠得到和諧有效的發展,應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的信用等級評價機制。該信用等級體系通過調查訪問,詳細的記錄每個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對信用低的中小企業立刻予以披露。這不僅對各貸款體系了解中小企業的信用情況十分有力,降低貸款機構的風險系數,還有利于中小企業本身向著更加現代化的目標前進。
3、利用中小企業間互相信任,籌建中小企業協會
利用中小企業的內在關系,實現中小企業之間資金的互相拆借,為中小企業的融資又提供了一個渠道。地方政府應積極推進各地區中小企業籌建行業或區域的中小企業協會,實現中小企業之間的和諧共存。中小企業協會應由政府組織,采取自愿加入的方式,由中小企業相互監管。中小企業協會有一定的規章制度,各中小企業必須嚴格遵守。中小企業協會能夠充分發揮擔保機構的效應,使各中小企業在相互認可的情況下,實現資金拆借,已實現互助融資的目標。
三、總結
總之,要改善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政府和商業銀行必須拋棄傳統落后的思想,轉變觀念,構建起保障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的法律體系,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構建完善的交易平臺,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平,郭耘. 中小企業融資機制研究[J]. 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2]王澤強. 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重慶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3]唐振龍. 中部地區民營經濟融資障礙及對策[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