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琴
工商行政管理在初級階段的最主要的職能是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為國家建立和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服務。監管的主要內容是市場主體行為及市場交易行為。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深刻認識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特征,積極探索加強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新路子。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市場經濟體制的共性和一般特點,即:一是一切經濟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處于市場關系之中,市場機制是推動生產要素流動和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運行機制;二是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是市場主體,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三是政府部門不直接干預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四是所有生產經營活動都依法進行。另外,還具有時代的特征,如當代經濟是知識經濟等。但它又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具有身的特點:一是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觀調控基礎上,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四是社會主義法治經濟,保護的是國家、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一、在現階段,我國的市場仍存在不足。
第一,所有制結構正處于調整之中,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上思想解放不夠。黨的十五大明確指出:從現在起至二十一世紀中葉,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必須解決好的兩大課題。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對公有制實現形式如何多樣化、如何引導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在思想上觀念上還有待于進一步轉變。
第二,市場不發育,體系不健全。在現階段,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經濟市場化程度低,自然經濟意識和計劃經濟意識還根深蒂固。市場主體的條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市場不發育,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市場體系不健全,沒有形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一方面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大量市場主體進入市場,另一方面,不少要進入市場的主體的條件及其行為又不符合進入市場的要求。
第三,法制不健全,法治觀念淡薄。建立法治經濟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計劃經濟體制基礎上實行的,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現有法律法規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又由于“依法治國”方略開始實施時間不長,群眾的法律意識還不強、法治觀念較淡薄,以及執法隊伍素質不高,使執法水平較低,執法效益較差。
二、正確認識初級階段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是一項綜合性的行政執法工作,涉及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黨的十五大明確指出:改革流通體制,健全市場規則,加強市場管理,清除市場障礙,打破地區封鎖、部門壟斷,盡快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艱巨,對工商行政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特別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主管市場監管執法的職能部門,在市場的迅速變化和發展過程中,不斷面臨著新的任務和新的挑戰;一是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改變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監管市場主體的成分和結構。二是多渠道、少環節、開放式營銷網絡的形成,拓寬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監管市場的視野和范圍。三是高科技、多媒體手段在商品流通領域的運用和現代經營方式的不斷涌現,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監管市場的理性和科技含量。四是市場競爭的加劇,特別是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進程的加快,國內市場國際化程度和開放程度提高,加大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市場監管執法的難度。五是政府職能轉變和規范執法行為的力度不斷加大,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實現職能到位的緊迫感。
面對初級階段歷史性轉變的新的形勢和新任務,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必須實現戰略轉變。這一轉變總的方向和目標是:在思想上,要牢固樹立維護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的觀念,認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職能、監管對象。把思想認識真正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和部署上來,統一到監管社會主義統一市場的職能上來,站在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在市場監管執法的對象上,要
從有形市場的具體事務管理轉向全面實施對各類市場主體的市場準入、退出、競爭、交易行為的監督管理。在監管執法的方式方法上,要從傳統的靜態事后管理,轉向現代化的動態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的系統化管理。在內部職能分工和機構設置上,要逐步弱化從所有制和條線出發的監管工作思路,從單一的相互獨立的條線管理轉向以市場主體行為為基礎、綜合運用各項職能的全方位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