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艷
摘要:會計職業判斷貫穿于整個會計過程,在會計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會計職業判斷是建立在會計專業基礎上的一種判斷,它貫穿于會計工作的始終,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關鍵詞:會計職業判斷重要性存在基礎
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發展使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一方面,企業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大大提高,會計環境和會計處理對象日趨復雜。另一方面,新會計制度的頒布實施,增大了會計處理的選擇空間,在許多方面,需要會計人員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判斷,以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恰當的處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為企業投資者和經營者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因此,會計人員需要有敏銳、準確的職業判斷能力,如實地確認和計量資產、負債的價值和當期損益等財務狀況,以提高本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在面臨不確定經濟事項的情況下,在會計法規、企業會計準則、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約束的范圍內,依據企業的會計環境和經營特點,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資料,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邏輯分析能力和職業經驗,對會計事項處理和財務報表的編制應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
一、會計職業判斷的重要性
會計職業判斷貫穿于整個會計過程,在會計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發布的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在實現國際趨同的同時,要求大量運用會計職業判斷。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離開了會計判斷,會計準則根本無法操作和實施,從而為會計職業判斷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實質上間接強調了會計職業判斷的重要性。
會計職業判斷貫穿于整個會計過程,涉及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各個環節。確認是指對會計要素應否記錄和報告、何時記錄與報告以及作為何種項目記錄與報告的過程。這是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第一步,也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準確的基本前提。計量是指對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會計報表及其附注時確定其金額的過程。這是會計職業判斷的又一重要內容,也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環節。記錄是指對經過確認而進入會計系統的會計要素,利用復式記賬法對有關數據和資料進行分類、加工的過程。記錄中的會計職業判斷主要體現在會計憑證、賬簿等載體的選擇和運用方面,相對比較簡單。報告是會計信息系統的最終產品。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輸出環節是生成最終會計信息的環節,會計要素經過初次確認、計量和記錄,如何在會計報告中進行再確認從而生成最終會計信息,仍然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二、會計職業判斷的存在基礎
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經濟環境變得復雜和多變,經濟事項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從而導致企業出現了許多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性的經濟業務,如資產減值中可收回金額的確定、或有事項的確認等。可見,這些業務都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是導致會計職業判斷產生的根本原因。
由于各個企業的具體情形不相同,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和制度中針對同一會計事項,會給出多種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由企業自行選擇,目的是使企業能夠更加公允地披露其會計信息。由于這些處理方法各有特點,對會計信息的影響不同,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做出恰當的判斷。一旦判斷失誤就會導致會計信息的不可靠。
某些會計標準和定義的模糊性,在具體會計準則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措辭,如“可能”、“很可能”等。由于對事件發生概率的主觀判斷因人而異,對概率的估計也不可能十分準確,“可能”、“很可能”又是一個很模糊和難以把握的概念,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標準,因此,只能通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加以確定。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從而正確披露會計信息,只能通過會計人員根據具體情況做出的主觀判斷加以確定。
三、會計職業判斷的程序
雖然會計職業判斷的內容繁雜、復雜程度不同,但其判斷過程都應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驟,包括:
1、理解問題。會計人員要對相關的事項和環境有清晰的認識,了解與問題有關的所有信息,包括問題本身的信息以及產生的前因后果方面的信息等。
2、確定目標。該目標是針對具體判斷事項而言的,即明確對什么作出判斷、判斷結果應實現什么目的等。對于復雜事項,有時還需把整個問題分解為較簡單的子問題來分別解決。明確判斷目標,可以指導會計人員圍繞目標有效地搜集信息。
3、提出備選方案。這一階段受人的知識經驗的影響較大,對同一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會提出不同的備選方案;同一個人隨著信息的獲得,對備選方案也可能會修改和補充;專家較新手更易提出恰當的備選方案。同時,對確定的、簡單的問題比對不確定的、復雜的問題更易形成恰當的備選方案。
4、確定標準。經過分析評價后確定的具體適用標準。
5、分析比較。即將判斷標準和備選方案逆行分析和比較。全面衡量各個方案的優劣,從中選擇出最佳方案定。企業的會計政策一經確認,一般不能變更。
6、得出結論。即作出最終的斷定、估計或選擇。
以上是會計職業判斷過程,它們總體而言保持上述的順序,但是企業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情況,會有省略和反復循環的過程。
四、培養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途徑
(一)轉變思想觀念,培育職業判斷意識
會計準則一般來說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這必然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判斷力,不僅能處理會計準則中已有明確規定的業務,還能合理判斷規定不明或沒有規定的業務。面對新形勢的要求,會計人員應轉變觀念,適應會計改革的需要,提高對會計職業判斷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改變過去按部就班的舊習,更新思維方式,增強職業判斷意識。此外,新的會計準則對許多會計的核算處理,只作了原則性要求,賦予企業和會計人員很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為會計職業判斷提供了空間,更要求會計人員要培育自身的公允判斷的能力。
(二)提高綜合素質,培養終生學習的能力
首先,會計人員必須重視會計基礎理論的學習,提高職業技能。基礎理論可以指導新程序的開拓,增強判斷能力。其次,會計人員不僅要有專業方面的理論和知識結構,同時還要掌握與會計工作相關的經濟、法律、外語、計算機網絡等方面的知識,以增強分析判斷能力。最后,在知識經濟年代,知識更新速度加快,新會計準則體系新增內容相當多。會計人員如果不具備繼續學習的能力,不懂得知識的更新,不僅談不上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恐怕連基本的會計處理也掌握不了。
(三)加強實踐積累,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必須通過不斷訓練、長期積累才能形成。會計人員對于任何一個會計處理,都要學會分析、判斷、綜合、總結,養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不斷訓練和積累,使職業判斷能力得以形成并不斷提高。
因此,職業判斷能力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職業培養、職業訓練的結果,只能通過持續、不間斷地培養、訓練,不斷積累才能形成。
(四)加強職業道德的修養
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對會計的職業判斷尤為重要。會計人員作為特殊的行業人員,如果會計人員道德缺失,會計職業判斷就會偏離真實公允的原則,會計欺詐、隱蔽性就會越來越強,不易被察覺,危害極大。因此,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道德教育,促使從業人員正確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到誠實守信,客觀公正,不做假賬。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忠實履行會計職責、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和強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