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斌
我國水利工程水費工作的行業有一定的特點,當前影響水費有工作的法規、政策因素的等,主要找出現行水利工程水費工作發展中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那么如何去縮小這些差距,如何改革水費工作?下面筆者與大家交流。
一、影響水利工程水費工作的因素
1.法規因素
(1)2002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體改辦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用3~5 a時間建立起適應我國國情、水情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將現有水管單位分為純公益性、準公益性、經營性3類,提出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強化計收管理,改革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等。
(2)2004年1月1日《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水價辦法》從水價核定原則、水價制度、管理權限、使用管理等多方面作了規定,對現行水費工作在關于供水經營者主體、兩部制水價、成本核定規范、計收合同簽訂等與當前水費工作實際差距較大的方面進行了明確要求。
(3)2005年水利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的意見》,對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的重要性、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以及協會的職責和任務等方面進行了規范。同時,為解決農業灌溉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要求,2007年,水利部選擇了8個省(自治區)的14個灌區的部分末級渠系作為首批試點項目區,開展了綜合改革試點方及農民用水戶協會規范化建設規劃、末級渠系節水改造規劃和農業水價改革規劃的編制工作。2008年的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財政部也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開展此項工作。
2.政策因素
(1)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開工建設及今后的運營。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中線、西線建成后都將投入運行,這就涉及到與工程所在地原有供水機構及供水工程的聯合管理。以江蘇南水北調工程為例,該工程是在江蘇省原有江水北調基礎上擴大規模,向北延伸。工程建成后,供水范圍涉及江蘇省蘇北及山東、河北、安徽等省外地區,在供水及水費工作管理上如何理順與現有江水北調管理體制的關系,沒有經驗可循。
(2)2006年農業稅的取消。農村稅費改革以來,農業
水價改革、水費計收與農田水利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成為農村工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與難點,農民對于繳納農業水費有著一定的抵觸心理。特別是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全面取消農業稅后,由于原來水利工程水費主要是依托農業稅計收,因此農業稅取消后,對水利工程水費原有的宣傳模式、計收方式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少數農民對水利工程水費經營性收費的性質了解不夠,認為水利工程水費也應取消,給基層水費計收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二、水利工程水費工作存在的問題
1.水管單位體制方面。存在資產產權不明晰、供水與收費部門分割、水資源費作為水利工程水費的組成部分卻獨立收費、終端水價由于涉及利益主體較多難以執行等與水管單位體制改革相沖突的問題。
2.水價形成機制方面。供水成本的合理確定缺乏核算基礎,“成本+費用+利潤+稅金”的供水成本核算結果與實際水價執行水平有相當大的差距,執行難度大;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及用水戶承受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3.水價制度方面。缺乏實行兩部制水價的計量設施條件、核價基礎、理論和實踐經驗、社會認同度。超定額累進加價中用水等級和用水定額的確定,以及豐枯季節水價與季節浮動水價中水價的變動幅度和執行時間段等均有待研究。
三、水利工程水費工作的改革思路
1.改革現行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在水資源管理上,由于涉及水利、電力、土地、林業、農業、城建、環保和交通等部門,水利部門雖然在名義上是統一管理水資源的國家行政機構,但實際的管理中有很多部門介入,形成了分散型和互為制約型的管理體制。為此,需要依靠法律法規統一對水資源的管理體制,從地表水、地下水到污水回收處理和利用、海水淡化,從干渠、支渠到斗渠、農渠等等,實行高度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降低協調難度。
2.改革水管單位體制:①合理界定供水資產,合理劃分供水資產中農業供水資產與非農業供水資產的比例;②統一供水管理單位名稱和職能,改革供水與收費部門相脫節的問題。最后是盡快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提高水費經營性管理水平。
3.改革水價管理體制:①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進一步提高水費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對供水設施和計量設施的改造建設力度,合理核定供水成本,努力研究兩部制水價、超定額累進加價,積極推進終端水價;②建立合理的水價核定機制。省級只核算省級供水到各市用水口門的價格,各市用水口門到最終用戶的水價由省政府出臺指導價,具體價格由各市政府核算;③建立合理的水價調整機制。按照供水成本適時調整水價;④建立合理的水投資補償機制。合理界定公益性工程與經營性工程的運行成本,在考慮政策性定價的基礎下,建立以用水定額管理為前提、以促進節約用水為原則的中央、省、市、縣四級財政補償機制和水價補償機制。
參考文獻:
[1]周孜予,水市場與可持續發展[A]?水資源、水環境與水法制建設問題研究———2003年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上冊)[C]?北京:北京化工出版社,2003.
[2]黃海田、仇寶云、莫岳平,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江蘇段管理改革設計[J]?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6(2):60-64.
[3]馮尚友,水資源持續利用與管理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23-30.
[4]李遠華、閆冠宇、劉麗艷,改革農業水費管理促進農業節水[J]?中國水利,2003,(7):55-58.
[5]鄧淑珍,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的影響分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3,(5):30-31.
[6]田圃德、張春玲,我國農業用水水價分析[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1(3):342-346.
[7]胡永法、崔延松,水利工程水費經營性改革分析與對策[J]?水利經濟,2003,(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