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香
摘要:為發展統計生產力,提高信息的可利用程度,更好地滿足多方面的需求,必須改革統計機構,使之與制度方法相適應,進而改進統計生產方式。在政府統計部門內部,按制度方法設計、信息采集處理、資料開發利用、后勤服務保障諸環節設置工作機構,規范工作流程,以實現設計統一配套、采集協調順暢、開發全面系統、保障有力及時。
關鍵詞:統計制度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后,中國的統計制度與方法的改革不斷邁出大的新的步伐。如建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實行新的統計報表制度,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工業統計中應用抽樣調查方法……等等。但是,制度方法改革滯后、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呼聲也始終不絕于耳,且日漸強烈。究其原因,除客觀因素外,主觀方面很大程度在于統計部門及廣大統計工作者沒有就改革的目標模式形成共識,以致不改不是,改也不是,怎么改都難合適;不同領導有不同思路,改過來又改回去。
人類進入21世紀后,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更加完善規范;中國的對外開放也將邁出新的實質性的更大步伐。確立面向21世紀的統計發展戰略,必須在統計制度與方法的改革方面提出簡單明確、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標模式,才能逐步解決目前的諸多問題與弊端,促進統計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發展統計事業,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四化建設。
當今發達國家的統計管理體制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由政府統計部門負責如人口、資源等一些基本國情的統計,而經濟發展情況特別是一些行業經營狀況的統計往往由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如美國、日本等;二是主要國情國力、經濟及社會發展情況的統計均由政府統計部門負責,其機構健全人員充足,其他部門基本不搞統計,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等。我國目前的狀況是介于二者之間,但有些政府統計部門在做的事情,業務主管部門也在做。數據既不完整又交叉重復,基層負擔沉重。
我們應該選擇哪一種模式呢?我認為無疑應選擇后者。因為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需要對經濟及社會發展進行宏觀調控,需要沒有部門利益的統計部門提供客觀、公正、全面的統計信息。否則,統計數據有可能成為某些部門反映政績的工具,統計的整體功能難以發揮,數據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實際上,隨著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一些業務主管部門的職能正在弱化,很多下屬企業劃歸在地管理,也難以再行使統計職能。
實行終極在地統計,要解決三個問題。首先,明確極少數業務上垂直領導、財務上統一核算且經營范圍相對單一獨立、專業性較強的部門,可實行部門統計,全國及地區性數字以部門統計為準;其次,對絕大多數反映社會經濟發展基本情況、滿足領導和各界需要的統計工作,要逐步從雙軌制向單軌制過渡,主要依靠政府統計部門采集、加工、整理、提供發布統計資料,部門統計以滿足自身管理需要為目的,且范圍僅限于本系統內;第三,在政府統計系統,將統計對象按基本單位概念分解到街鄉,由基層統計部門按地域進行統計,逐級上報,既避免重和漏,又能完整反映地域經濟總況。那么,街鄉統計機構能否承受最基礎的工作任務呢?我以為有兩個前提:一是堅持一套表的唯一性;二是按企業規模區別對待。這將在下面加以論述。
反映各行業特點和宏觀微觀兩個層次管理需要的基本單位一套表制度。目前的基層單位一套表僅限于政府綜合統計部門執行,且還有部分對企業的調查如工業品出廠價格、施工價格、景氣調查等沒有納入。因此,完善健全規范一套表,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完善政府統計部門的一套表。首先,要對現行的行業報表制度再進行細分,將服務業統計制度適當分解,并反映新興行業、文化產業、知識經濟的特點;其次,對不同行業的企業按規模區別對待,將一定規模以下企業的表式適當簡化形成簡表,有些行業甚至可設計一張表;第三,減少過時指標,不斷增加反映企業發展變化如重組轉制、多種經營、高新技術程度的指標;第四,將政府統計部門對基本單位進行的其他調查統統納入一套表制度,必要時可增設新的指標群,限定部分企業填報。
2、以一套表制度為基礎,設計制訂不同行業企業的統計臺帳。使其既能與制度表式、指標相銜接,提高數據質量;又能滿足企業自身管理需要,成為提高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
采取了以上的改革措施,國家統計報表制度基層表可能由“七加一”套變成十幾套甚至更多,報表表式、指標群及指標也會增加。但對基層單位而言,統計報表將只有一套,且沒有指標間的重復。不同規模企業填報不同部分報表和指標,政府統計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各取所需,匯總出各種不同分組的綜合資料。
為發展統計生產力,提高信息的可利用程度,更好地滿足多方面的需求,必須改革統計機構,使之與制度方法相適應,進而改進統計生產方式。在政府統計部門內部,按制度方法設計、信息采集處理、資料開發利用、后勤服務保障諸環節設置工作機構,規范工作流程,以實現設計統一配套、采集協調順暢、開發全面系統、保障有力及時。當然,最后一個職能將來有可能以社會化的方式實現。通過以上改革,力爭提高統計信息生產體系的效率和靈敏度,使其及時對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做出反映,滿足對統計信息的多方面、不同層次的需求,使之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社會效益。
建立基本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統計制度方法體系,并以相對穩定的狀態及時反映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就當前來看,明確方法制度改革的方向或者說朝著改革的目標模式邁進,尚存在諸多障礙。首先,人們對改革的理解和認識還難以一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統一思想需要一個過程;機構改革如果采取“一刀切”的辦法,有可能對統計機構產生較大沖擊,削弱統計隊伍,使其連目前的職能也難以勝任.盡管存在諸多障礙,但我們應努力克服困難,積極創造條件。還應在廣大統計工作者中開展廣泛的討論,認清各種不同模式的利與弊,統一看法,形成共識,使我們的統計方法制度一步步地接近理想的目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