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11月,我國紡織業累計工業總產值為19383.77億元,同比增長15.19%;累計工業銷售產值為18963.10億元,同比增長15.48%;產銷率為97.83%。2008年1~11月,我國紡織業累計利潤總額為674.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7.30億元;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為106.93億元,同比增長61.15%。11月末,我國紡織業虧損面為18.82%,虧損深度為15.84%。
從2008年以來,紡織行業通過加快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加強管理等多種措施,努力克服人民幣升值、要素成本上漲、需求減緩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繼續保持了增長的勢頭。2008年1~11月,我國紡織業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8562.24億元,同比增長14.7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7個百分點。11月末,我國紡織業資產總計為14809.95億元,同比增長9.7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8個百分點;企業數為29222個,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70個;從業人員年均人數為614.61萬人,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83萬人。
一、紡織業運行情況
從2008年以來,紡織行業通過加快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加強管理等多種措施,努力克服人民幣升值、要素成本上漲、需求減緩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繼續保持了增長的勢頭。但由于多種不利因素的集中作用,行業發展速度大幅下降,盈利能力明顯下滑,虧損企業不斷增多,行業發展面臨巨大壓力。
(一)行業規模
2008年1~11月,我國紡織業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8562.24億元,同比增長14.7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7個百分點。去年11月末,我國紡織業資產總計為14809.95 億元,同比增長9.7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8個百分點;企業數為29222個,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70個;從業人員年均人數為614.61萬人,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83萬人。
(二)資本/勞動密集度
2008年11月末,我國紡織業人均產品銷售收入為30.20萬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46萬元/人;人均資產總額為24.10萬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70萬元/人;單位產品銷售收入為6352.14萬元/單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29.47萬元/單位;單位資產總額為5068.08 萬元/單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4.87萬元/單位。
(三)產銷情況
2008年1~11月,我國紡織業累計工業總產值為19383.77億元,同比增長15.1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50 個百分點;累計工業銷售產值為18963.10億元,同比增長15.4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76 個百分點;產銷率為97.83%,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23個百分點。去年11月末,產成品資金占用為1311.48 億元,同比增長9.5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72個百分點。
(四)成本費用結構
2008年1~11月,我國紡織業累計成本費用總額為17823.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31.65億元。其中,累計產品銷售成本為16591.87億元,同比增長14.5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14個百分點,累計產品銷售成本占成本費用總額的比重為93.09%,占比較上年同期減少了0.91個百分點;累計產品銷售費用為453.50億元,同比增長17.8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13個百分點,累計產品銷售費用占成本費用總額的比重為2.54%,占比較上年同期增加了0.98個百分點;累計管理費用為511.14億元,同比增長11.7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47個百分點,累計管理費用占成本費用總額的比重為2.87%,占比較上年同期減少了0.1個百分點;累計財務費用為266.65億元,同比增長19.4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42個百分點,累計財務費用占成本費用總額的比重為1.50%,占比較上年同期增加了0.05個百分點。
(五)盈利情況
2008年1~11月,我國紡織業累計利潤總額為674.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7.30億元;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為106.93 億元,同比增長61.1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0.19個百分點。去年11月末,我國紡織業虧損面為18.8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4個百分點;虧損深度為15.84%,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48個百分點。

二、主要產品生產情況
(一)布
累計生產情況。2008年1~12月,我國累計生產布527.70億米,同比增長5.3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80個百分點。
月度生產情況。2008年10月,我國生產布48.21億米,同比增長0.6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47 個百分點。去年11月,我國生產布46.30億米,同比增長-3.9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86個百分點。12月,我國生產布45.70億米,同比增長-0.7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90個百分點。
(二)紗
累計生產情況。2008年1~12月,我國累計生產紗2148.90萬噸,同比增長8.1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60個百分點。
月度生產情況。2008年10月,我國生產紗186.11萬噸,同比增長6.2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72個百分點。去年11月,我國生產紗188.39萬噸,同比增長4.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7個百分點。12月,我國生產紗186.00萬噸,同比增長2.6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80個百分點。
三、進出口情況
(一)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
出口情況。2008年1~12月,我國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累計出口額為1792.39億美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0個百分點。
進口情況。2008年1~12月,我國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累計進口額為249.35億美元,同比下降1.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5個百分點。
貿易平衡情況。2008年1~12月,我國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實現貿易順差1543.0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1404.44億美元,增加了138.60億美元。
(二)棉紗線
出口情況。2008年1~12月,我國棉紗線累計出口量為54.72萬噸,同比增長-6.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4個百分點;累計出口額為19.73億美元,同比增長2.0%,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個百分點;出口單價為3605.53美元/噸,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93.52美元/噸。
進口情況。2008年1~12月,我國棉紗線累計進口量為78.68萬噸,同比增長-14.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0個百分點;累計進口額為18.65億美元,同比增長-7.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4個百分點;進口單價為2370.59 美元/噸,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69.55美元/噸。
貿易平衡。2008年1~12月,我國棉紗線實現貿易順差10783.2萬美元,比上年同期的貿易逆差8589.41萬美元,順差增加了19372.6萬美元。
四、紡織行業運行態勢分析
(一)紡織服裝業利好政策回顧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造成沖擊,對外依存度高的紡織行業首當其沖。雖然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及時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消化各種不利因素影響,確保紡織行業保持了一定的增長,但國際金融危機對紡織行業的沖擊遠遠超過行業的承受能力,紡織行業各項經濟指標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出現了象華聯三鑫、江龍控股等龍頭企業停產、倒閉的情況,許多企業經營陷入困境,行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但是對于這個重要民生產業,國家給予了高度關注,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這無疑是雪中送炭。轉型升級中的紡織服裝產業由此增添了前行的動力。
出口退稅率連續上調。2008年7月31日,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兩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調整紡織品服裝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該通知指出,從2008年8月1日起,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這也是我國自2006年推出下調企業出口稅率外貿政策以來首次回調。時隔兩個月之后,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再次發出《關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明確了從2008年11月1日起,國家適當調高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此次的出口退稅回調也再次惠及了紡織服裝行業。具體來看,部分紡織品、服裝、玩具出口退稅率由13% 提高到14%,上調了1個百分點。出口退稅率的提高,表明政府對產業形勢進行了周密調研。通過財稅和貿易政策的局部性調整,目的在于實現全局性的平衡。雖然只是兩個百分點的幅度,但這已實屬不易,它體現的是國家對產業進行積極扶持的姿態。2009年2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紡織工業和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會議決定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到15%。這是自2008年以來,第三次提高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雖然,國家會一如既往地支持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但是對于廣大的紡織服裝企業而言,出口退稅率上調確實不是治本的方法,一味依賴退稅率上調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在這個命運抉擇的十字路口,抓住退稅率上調的利好政策,通過科技創新等手段,提高生產效率,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強對自主品牌的培育,或許才能讓企業固本培元,實現可持續發展。
擴大內需十項措施出臺。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認為,近兩個月來,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必須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形勢。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這十項舉措涉及到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等方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將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具體來講,會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表面來看,紡織服裝行業直接受惠于十項擴大內需措施的幅度可能并不大。但是在十項措施中,明確提出了“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從長遠來看,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措施卻極有可能對紡織服裝的生產、消費、流通等環節產生影響,從而改變現有的服裝產業分布格局。對于競爭激烈的紡織行業而言,以上任何一個環節滯后,都會讓企業遭到致命打擊,其中關鍵在于這些環節都與基礎設施的建設相關。同時,十項措施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等將使農民直接受益。現在中國還有9億人在農村,他們是廣大農村市場的消費主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市場的開發還不是很充分,農村消費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供挖掘。因此,隨著我國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特別是農村市場的開拓,這將使這塊“真空”市場變得極具潛力。 “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并重組的信貸支持”算得上是十項措施中的亮點,也算得上是十項措施對行業最大的幫助。長久以來,銀行就認為紡織服裝行業盈利空間小,對行業中小企業的貸款興趣不大,甚至持“排斥”態度。這就直接導致中小企業陷入正常經營難以為繼的困境,哪還談得上發展壯大?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說:“目前我國有很多服裝企業因為資金鏈斷裂而處在關門或倒閉的境地,這對整個服裝產業來說是巨大的損失。資金信貸問題關乎著企業生存,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十項措施中的相關措施“對中小型密集型的服裝行業來說,實屬陽光燦爛。”
促進輕紡業發展六項措施。2008年11月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輕紡工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會議研究確定了促進輕紡工業健康發展的6項政策措施,簡稱“國六條”。 具體措施包括:增加各級財政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支持市場前景好、帶動就業明顯、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輕紡項目,加大對信用擔保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緩解成本壓力;繼續適當提高紡織品、服裝和部分輕工產品出口退稅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輕紡企業的各種不合理收費;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信用擔保機構發展,切實解決輕紡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大輕紡工業技術改造力度,推動產業升級等。在繼國家擴大內需十項措施出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國務院又研究部署了促進輕紡業發展的六項措施。如此高密度扶持舉措的發布,實為少見。這不僅反映了國家應對國內外復雜形勢變化“出手”快和準,也充分體現其大力扶持紡織服裝等重要民生行業態度堅決。紡織服裝行業中許多企業都是中小企業,長期受到“融資難”問題的困擾,此次“國六條”指出“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信用擔保機構發展,切實解決輕紡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從政策上給予中小企業融資保證。同時,這也將極大增強中小企業參與自救的信心。 2009年2月4日,由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紡織振興規劃得以出臺。此次會議再一次提及“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大中小紡織企業扶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減輕紡織企業負擔”。
(二)展望行業情況
2009年經濟運行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進一步增多,形勢依然嚴峻。但國家采取“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政策和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出臺,將積極帶動國內需求的穩步增長,恢復經濟增長的信心,有利于紡織行業保持基本穩定。
政策效果將逐漸顯現。2008年下半年,針對紡織行業面臨的形勢,國務院和有關政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來確保行業健康發展。這些政策的實施效果將在2009年逐漸顯現。四萬億投資項目的相繼實施,將有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與基礎設施、房地產建設相關的產業用紡織品、家紡制品的需求前景將逐步好轉;上調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暫停加工貿易臺帳實轉等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困難局面;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2008年9月開始連續降息以及取消各項不合理的收費,將緩解紡織企業資金周轉上的壓力,減輕了企業負擔,有利于降低企業財務成本;2009年1月1日起實施的增值稅轉型將有利于紡織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增強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積極性。
內需將保持穩定增長。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斷擴大,2009年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居民和農民收入難以保持持續增長。我國擁有龐大的內銷市場,衣著的基本消費以及進一步改善生活水平的潛力仍較大,國家采取擴大內需的政策也有利于紡織品服裝的消費,盡管人們在收入預期壓力加大的時候,對服裝等消費品的選擇必然會受到一定影響,但總體上看,2009年紡織品服裝內需尚可保持增長,但是增速會有所下降。
出口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向實體經濟蔓延,美歐日三大經濟體陷入衰退的邊緣,發展中國家受到的影響也在進一步顯現,世界經濟下行已成定局,世界銀行、IMF等組織根據各國持續惡化的經濟指標不斷下調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IMF對2009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的最新預測為2.2%,世界銀行的預測為1%。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將持續,2008年秋季廣交會上紡織品服裝出口交易定單大幅減少,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而言,形勢不容樂觀。另外,支撐我國2008年紡織品服裝出口保持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于歐洲(對歐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貢獻率超過90%),但歐洲經濟已出現衰退跡象,2009年對歐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也將明顯回落。綜合以上因素,2009年紡織工業生產、出口仍將保持一定增長,但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行業利潤預計依舊是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