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聰
多鼓勵,多贊揚
一位哲人說過,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即使孩子犯了錯誤,父母也不能劈頭蓋臉地對孩子發火,因為沖動,發火時難免會說出傷及孩子自尊的話。而多鼓勵、多贊揚孩子,會讓孩子帶著堅定的信心不斷進步。即使孩子沒進步或做得很糟糕,父母也要從中發現孩子的亮點,然后誠懇地贊美孩子。
小強是個6歲的孩子,字寫得非常潦草,經常挨老師的批評,所以每次交作業時都非常緊張。一天媽媽過生日,他給媽媽準備了一張生日賀卡,并在賀卡上題寫了自己的真心祝愿。當媽媽收到他的賀卡后,高興地將他摟在懷里,并對他說:“孩子,收到你的賀卡,媽媽真高興。但賀卡上的字不是你寫得最好看的字,媽媽見過你寫得更漂亮的字。能再為媽媽寫一張生日賀卡嗎?”于是孩子一筆一畫地為媽媽寫了第二張賀卡,字跡工整了許多。媽媽又用驚喜的口吻對孩子說:“我早就說過,我的孩子一定能寫出漂亮的字,你果然沒有讓媽媽失望。”菝子之后不再膽怯老師給自己批改作業了,因為他相信媽媽的話,他寫的字是漂亮的;而他的每次作業,都是他認真投入地完成的。
事實證明,鼓勵和表揚是最有效的教育。當孩子猶豫不決,表現出膽怯的時候,只要家長或教師從旁鼓勵他們,孩子一定能從不會到試一試,從不堅決的嘗試到自然投入。如果不加鼓勵,任憑孩子自己去探索,就會拖延成功的時間。
不苛求孩子完美無缺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女兒舒立回憶,她上小學時,有一次珠算只考了40分。老舍先生得知后不但沒批評,反而幽默地說:“40分已經夠多了,我小時候算術學得不好,還考不到40分呢!”一席話讓舒立忍俊不禁,她一直深信父親的話。近年來,研究者們發現了老舍在北京師范學校的成績單,實際上老舍先生兒時的數學成績非常優秀。
老舍先生教育子女時,沒有對孩子提出苛刻的要求。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缺點,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勢。一些家長“差一點兒都不行”的教育觀念,必將阻礙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而能夠包容孩子的優點和不足的父母,才會理解孩子,進而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快樂地進步,讓孩子在父母的正面教育中成就人生。
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不要把孩子當作橡皮泥,你想捏成什么樣就捏成什么樣,父母應該鼓勵并引導孩子借助他本身的特長和優點邁向成功,讓他成為最棒的自己。而不是按照父母個人的意愿改造他、修正他,直到把他弄得面目全非,他也很難取得你想要的成績。
一次,著名的漫畫家蔡志忠去送女兒學鋼琴,到了鋼琴學校門前,女兒卻坐在車上悶悶不樂,不想下去。蔡志忠問女兒:“為什么不高興?”女兒說,自己最想學的不是鋼琴,而是笛子,而媽媽卻逼著她學鋼琴,她一點兒都不想學。
聽了女兒的話,蔡志忠二話沒說,便把車掉頭,一路開回了家。女兒倒有點兒擔心了,因為媽媽已經交了4000元的學費,要是自己不學,人家不退錢怎么辦?蔡志忠說:“那只好算了。”女兒又問:“媽媽回來會不高興的,她要是埋怨怎么辦呢?”蔡志忠說:“什么也沒有你的快樂重要!”
的確,孩子的快樂是用錢買不到的,童年也是不會重來的。如果強迫孩子學習一些她所不喜歡的東西,那將會抹殺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變得沒有自己,只能聽從大人的意愿。
那么即使你費再大的努力,他也很難在自己不喜歡的方面成功,這就意味著你的教育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