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曉
有一個叫小威的學生干部帶頭嘲諷、打擊某位同學,使該同學處于孤立的境地。然而,小威在班里很有威信,老師并沒因此而批評他。在學校里這一類學生干部并不少見。如果對其行為視而不見,或者輕描淡寫地提醒一下,是不可能起到什么作用的,而這往往是一些愛才心切的教師的選擇。其實,小威的行為后面是極其惡劣的心態,盡管它在小威身上僅僅是個嫩芽。小威們并非壞人,但這是成長中的問題,他們需要教育的懲戒,以促使其深刻反省,迷途知返。
批評懲罰教育可以稱為教育懲戒,其核心是教育人承認自己的過失并對過失承擔相應的責任,其方法則是以尊重的態度喚醒有過失者心中沉睡的巨人,靠自己的力量戰勝自己。
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無批評教育,似乎對學生多加鼓勵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然而,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是危險的教育。經不住批評的孩子是脆弱的。對父母和老師來說,一定要在必要的時候對孩子說不,并堅持到底。因為孩子如果沒有接受過懲罰,也就學不會承擔責任。中國教育界在反思尊重學生的過程中,又走進了重表揚輕批評的誤區,這是一種矯枉過正。
懲罰的前提是尊重。在孩子犯錯的情況下,對其進行適當的懲罰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維護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其前提是肯定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值得父母贊揚的優點,當父母要懲罰孩子的時候,內心里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還是好孩子。父母在懲罰的同時要把自己的內心感受跟孩子說清楚,讓孩子知道他在父母眼里并非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