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巖
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芭蕾舞《永不停跳的舞步》催人淚下。舞臺上,一位身著粉色紗裙、手拿紅舞鞋的小姑娘翩翩起舞,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個坐在輪椅上的女孩身上。她就是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芭蕾女孩”李月。
李月,四川省北川縣曲山小學的學生。地震發生后,她被埋在廢墟下整整65個小時。2008年5月15日早晨7點30分,3只搜救犬發現了她。大型設備進不來,救援隊員只能用簡單的工具挖掘。瓦礫清除了,小預制板挪開了,可李月的左腿仍然被一塊巨大的樓板壓住,腳已經開始變黑。醫務人員仔細查看了她的腿,決定截肢。
聽說醫生要給自己截肢,李月含淚哀求道:“千萬不要鋸我的腿啊,我還要跳芭蕾舞呢!”
截肢后的李月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在醫院里,她對親人說:“我身邊的同學都不在了,但是我一直想著跳舞,就堅持了下來。大地震可以毀壞人的身體,但無法毀滅我的夢想。我會永遠做一個堅強的四川人!”
殘奧會的導演聽說了這個消息后潸然淚下,他們要圓這個小姑娘的夢。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李月用自己永不停跳的舞步,向全世界展現了夢想的美麗和生命的堅強。像李月一樣,地震中的孩子們以他們崇高忘我的精神境界、堅強不屈的意志品質、強烈明確的責任意識、機智勇敢的臨場表現,給人們以強烈的震撼。
當我在地震中走進汶川,當我與災區的孩子們摸爬滾打了一個多月之后,我看到了“80后”、“90后”表現出的強烈的愛國之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他們強烈張揚的個性滲透著人性的光芒,展現著思想的覺醒。他們用稚嫩的肩膀,勇敢地承擔與他們的年齡不相稱的重撼他們用燦爛的笑臉,坦然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場災難。
13歲的鄭小鵬在地震發生時,跑了幾十里山路通知鄉親們液氨泄露,趕緊逃生,這是他和堂哥自告奮勇跑出去報信的;14歲的馬健,用血肉模糊的雙手救出了同學向孝廉,當別人夸獎他是小英雄時,他說:“你再叫我小英雄我就揍你。”他不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孩子,榮譽面前,他不是想到自己救了誰,而是一再檢討自己沒救活誰;11歲的宋雪,地震發生時明明已經跑出教室,可她偏偏要返回去救兩個在教室里睡覺的同學,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14歲的王波,地震時穿著東汽廠的工作服,在廢墟里忙碌了4天4夜,救出了5個同學,他在現場學會了開吊車;16歲的張強,本來有殘疾,在地震的一剎那迅速從4樓窗戶跳到兩米外的旗桿上滑到地上,他一連救了4個同學,最后抱起罹難的同學時想到的是給死者以尊嚴;9歲的林浩,地震時,奮不顧身救了兩個同學;20歲的張元航,平時連根雪糕都舍不得買,地震發生后,他把自己的1000元壓歲錢貢獻出來,到災區當了一個多月的志愿者;19歲的毛瀚,在地震的危難時刻迅速回到災區,為抗震救災做了大量的工作。到美國留學后,他很快就在學校圖書館找到一份勤工儉學的工作,自己掙生活費,并且對父親說:“我一年后就不需要你的錢,我要自己養活自己……”
在災區的日日夜夜,我的眼眶每天都是濕的。孩子們在這場災難面前長大了、成熟了,“5·12”大地震成為中國青少年一代的成人禮。我看到了“80后”、“90后”這批優秀青少年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大智大勇。他們不僅沒有被地震震垮,反而被災難磨礪得更加堅強。他們是國家的未來,是垮不掉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