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曉鳳
《中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錢偉長院士為廣大青少年撰寫的一本系統介紹我國歷史上重要科學發明的科普歷史讀物,內容涉及農業、水利、數學、天文歷法、指南針和指南車、造紙和印刷術、火藥、機械、建筑等9個方面,深入淺出,要言不繁,簡明近十萬言即把曾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數百項科學進步和發明項目加以系統介紹。它的突出價值在于這是一位出自大科學家之手的“中國科學發明小史”,是一本優秀的“中華科學發明歷史讀本”,具有重要的科普價值。
據錢偉長院士的孫女錢澤紅博士介紹,她爺爺的這本書最初完成于1952年,那是在抗美援朝后期,錢偉長院士為增強國人的自信心、鼓舞廣大青年的愛國熱情而專門撰寫了這本旨在宣傳愛國主義精神的科普著作。如今,在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新形勢下再次披閱此書,書中一位大科學家對于中國歷史上諸多創造發明的獨到詮釋,仍然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啟發意義。
該書原名為《我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1953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1989年由重慶出版社再版,1992年又出版了臺灣版。2009年3月,該書在征得錢偉長院士及其家屬同意的情況下,書名改為《中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并由錢偉長院士擔任上海大學校長于1996年親手創辦的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次再版,根據書中內容增配了上百幅精美插圖,開本上采用較大的16開本,字號上采用較大的小四號字,并用輕型紙雙色印刷,從表現形式上加以改進,將更加貼近廣大青少年讀者閱讀、收藏的需要。
錢偉長院士作為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被周恩來總理稱為科學家中卓有成就的“三錢”之一,他在力學方面建立了薄板薄殼統一理論,提出了用系統攝動法處理非線性方程、被世人稱之為“錢偉長方程”,為廣義變分原理的建立和有限元法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在中文信息處理方面,他對漢字文字改革、漢字信息處理作過研究,研制成新穎中文打字機,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據此批準中國中文信息學會成立了“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獎項;他還設計出可用在坦克車上的大功率電池,對大功率電池設計理論、電機計算理論有獨特見解。他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和波蘭科學院院士。
錢偉長院士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的撰著者,而且本身就是一名卓有科學發明成就的實踐家,他把自己對科學發明的深切體會,融入到《中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的寫作之中,使該書無疑成為一本難得的科學大師寫科普讀物的典范之作。同時,2009年是錢偉長院士96歲華誕,該書的配圖再版也是送給這位世紀老人的一份有意義的文化禮物,值得向大家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