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能源危機,指的是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短缺問題,目前這兩種燃料至少占全球能源消耗的61%。關于化石能源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之前普遍認為化石能源是由上古時期遺留下來的動植物的遺骸在地層下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演變形成的,基本上用完了就沒了,屬于不可再生能源。不過,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技術學院(KTH)的研究人員最近公布了一個革命性的調查結果:動物和植物的化石并非是生成原油和天然氣的必要物質。這意味著什么呢?一方面,尋找這類能源的來源更容易了:另一方面,在全球各地都有可能找到它們。進行這一研究的是KTH能源技術部的Vladimir Kutcherov教授和他的兩個同事。他們對地球內部自然的受力受熱過程進行了模擬,這些過程生成了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碳氫化合物。Kutcherov教授的研究表明,石油和天然氣的生成都不需要化石的參與,任何類型的基巖可以作為油藏,也就是說那些原本不被期待的地區也有可能產出石油。
那么如何證明這一結論呢?Kutcherov教授用石油蘊藏量豐富的德克薩斯州舉例,在這里化石石油在重力或其他力的幫助下也沒有辦法滲透到10.5公里的深度,再結合他的理論,可以反證這些深層原油是由化石以外的途徑產生的。如果這一理論正確的話,原油儲量將大大增加,而石油的供應也不會像眾多專家擔心的那樣走向終結。Kutcherov教授甚至自信滿滿地認為他能夠預測在哪里可以發現石油——當然僅限于瑞典境內。
為了查明哪兒有值得開采的天然氣和石油,Kutcherov教授將全球表面劃分為一個個精細的網狀網格,網格對應著地球表面下層的裂縫,稱之為“遷移通道”。而這些裂縫相遇的地方,就是適合進行鉆探之處。據說這一發現能顯著地提高發現石油的準確度20%到70%,從而節省數十億美元。由于石油和天然氣鉆探都是十分花錢的事情,所以成本問題將會從根本上影響石油公司甚至是消費者。
如果這一理論最終被證實是正確的話……嗯,未來的世界格局變化將徹底偏離既定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