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 克
對于電腦的“發動機”——電源,很多消費者已經有了足夠的重視。裝機時也會去購買一些品牌的優質產品。然而,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電源比較陌生,他們雖然清楚購買一款優質電源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很容易被一些不法的商家欺騙,而選擇了劣質的產品。學會四招,杜絕忽悠。
第一招:功率不是唯一判斷標準
很多朋友在購買電源時首先會考慮到電源功率的大小。的確,電腦功率是檢測電源性能優劣的一個重要標準,但絕對不是唯一的。由于功率與價格是成正比的,因此大家在購買電源時盡量根據自己的配置選擇功率合適的產品(這里指的功率是指額定功率)。一般情況下,我們購買的電源功率要比電腦的總功率高出30W-50W左右即可。以一臺整合主板的雙核入門平臺為例,其實際功率一般在140W左右,如果考慮到升級成獨顯平臺,其功率一般為170W左右,這里我們可以選擇220W左右的電源即可。
第二招:認清InteI規范
InteI根據不同時期電腦性能的不同,規定了比較詳細的電源規范。從1 3版規范到目前的2 3版規范,電源的發展也經歷了很大的變化。目前,2,3版電源已經成為時下主流。ATXl2V 2 3電源最新規范一方面是為新一代操作系統Vista的特點所準備。Vista平臺對顯示輸出要求較高,為了適合顯卡功耗所需,及CPU功耗正在不斷降低的特點。英特爾調整了設計重心,對低功耗的整合圖形芯片的系統,給出了規范定義。像ATXl2V 2,3版給出了主流180W、220W、270W三個功率級的單路+12V的功率級;支持高端Vista顯卡的300W、350W、400W、450W功率級。規格的細分和限定,對市場參差不齊的產品,進行了管理和約束。對比2 2版,+12V1輸出能力提升而+12V2輸出能力下降了。因此,購買電源時,我們盡量要選擇2 3版本的產品,以符合當前配件的需求。
第三招:掂重量、看外觀
由于目前主流的電源均采用被動PFC設計,這樣的設計對電容的容量、線圈的粗細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因此優質的電源重量一般都比較重(主動PFC電源除外),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掂重量的方式來判斷一款電源做工及用料。另外。優質的電源一般都會采用優質的材質做外殼,并通過各種電鍍方式提升產品的抗輻射能力,這樣成本往往比較高,而劣質的電源一般不會這樣做。
第四招:留意線材和散熱風扇
電源所使用的線材粗細,與它的耐用度有很大的關系。較細的線材,長時間使用,常常會因過熱而燒毀。因此優質的電源一般在選擇線材時都不會偷工減料,而劣質的電源為了節省成本則往往使用較細的線材。另外,為了保證散熱并達到靜音的效果,很多廠商會采用大尺寸的散熱風扇,而劣質電源為了節省成本,往往會選擇小口徑的散熱器,這也可以做為判斷的一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