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欣
“賤女孩”案件開庭的消息再次在輿論界掀起對“潛規則”的討論,這距離韓國女星張紫妍自殺不過月余,“潛規則”的旋風又從韓國刮到了中國。
其實看看最近幾年發生的“潛規則”事件,可以發現,對于娛樂界來說,“潛規則”似乎一直與之如影隨形,不分國界。
2003年,一位名叫張鈺的女演員提出,她手頭擁有兩盒錄音帶和其他相關的證據,可以證明導演黃健中與她的一位“朋友”小霞發生了性關系。據說黃健中為此答應在片子中安排張鈺扮演角色,可是一年之后,張鈺依然是個無人過問的小演員。于是,她決定和黃健中攤牌。這一事件,引發了一場對娛樂圈“潛規則”的空前探討。
謝雨欣曾被媒體爆出被在逃犯沈俊林包養的消息。沈認識謝后,開始投資影視業,并包裝謝雨欣,1995年,謝步入歌壇,出版個人專輯,后沈出資數千萬拍攝數片,謝雨欣憑片中演出奠定了其在娛樂圈中的位置。
亞姐前冠軍楊恭如的包養傳聞,是一個耳光扇出的。在香港銅鑼灣一家著名的意大利餐廳內,她被一名少婦當眾指罵:“你敢搞我老公!”隨即遭對方掌控,當時有近40名顧客目睹楊恭如被打的過程。據說,該少婦正是當時的上海首富周正毅的妻子。
2009年3月7日,在家中上吊身亡的韓國女星張紫妍留下的遺書中揭露了經紀公司強迫自己陪客戶喝酒、陪導演上床等黑幕。
一名叫吳慶哲的演藝界新人透露,大概20%的男模都有被包養的經歷。至于影視圈,他很肯定地說:“一點不會比模特圈少!”他還暗示:“很多一線二線的男星都是靠這樣上位的。”同時他表示“潛規則”在內地比港臺更普遍。
鑒于這些事件,有人干脆就把“潛規則”定義成“性交易”,通俗說就是用身體換取上鏡機會。
由于張紫妍并不是韓國第一個自殺的藝人,她之前還有李恩珠、高佑麗、鄭多彬、安在煥、張彩苑、崔真實等,顯見韓國藝人生存狀態的惡劣。因此韓國國會與韓國廣播電影公演藝術人工會以及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近日先后對張紫妍自殺案做出表態,韓國國會表示將推出“張紫妍法案”,以掃清韓國演藝界的“潛規則”。
在我國,為此自殺的案例幾乎沒有,出來舉報的倒有一些,但因此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不多。法律講究的是證據,但是跟“性”有關的事情向來證據是難點。于是有人認為,從這些事件可以看出我國現行法律的不完善,在娛樂圈,除了直接觸犯法律的鮮明事件外,更多的是依靠道德的約束和規范。呼吁“中國娛樂業也需要建立明確的法律來規范”!
圈里人似乎也很贊同這個觀點。娛樂策劃人田金雙認為,只要導演和演員兩者娛樂身份的存在,這種性交易就會始終存在。這種性交易也因劇中角色和演員身體的曖昧性交換維系一種潛在的平衡。換言之,在擁有娛樂性的男人和女人面前,一旦雙方達成共識,性也有可能成為交易和演藝賄賂的一種絕佳方式。更何況,娛樂本能背后的名利亦會使人內心的動物性欲擴大化,進而淪為“下半身”的娛樂和交流。
因此,他說:“國家相關部門若對演藝界性交易事件出臺相關的法規的話,盡管會使娛樂圈背后的性交易趨于隱蔽化,但很顯然利大干弊。畢竟,國家若通過相應的明文條例和法規對此類現象予以制約,在某種程度中亦能夠打破娛樂圈性交易這紙潛規則,令更多的明星予以自律,亦能使更多遭遇性騷擾難于成名或急于成名的‘沉默的大多數迅速成名。”
但是最早提出“潛規則”概念的吳思卻不認為立法是針對潛規則的良藥。他說:“一般來說,潛規則都在違法。否則為什么要‘潛呢?現在你再出臺一個新法,使得躲避隱藏的成本提高了,然后它(躲避者)再發展出一套新的方式,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那樣發展下去。你在立法的時候,成本提高了,它在躲避這個法的時候,成本也提高了。我覺得這路走下去,在中國歷史的經驗來看,成效有限。”
他認為,對付“潛規則”最有效的方式是,“讓‘潛規則受害。導演受益了,女演員受害了,當然現在貌似是雙贏。但同時,其他有潛力的演員受害了。這樣的受害者有什么方式維護自己的利益?如果成本很低(不是像立法成本那么高),讓她找到這個方式,這種設計結構就很好。”他說的這個解決方式,是讓傳媒參與,因為“至少傳媒的活躍,監督的成本下降,有助于消除這個“潛規則”。這個角度上,就用不著什么專門的法律。
本刊欲采訪幾位法律界人士,但他們都拒絕了,原因不明。看來,想把“潛規則”納入法律的范疇,不僅僅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