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榮
[摘要]俄羅斯電影業在經歷了前蘇聯解體、政局動蕩、經濟惡化、西方低俗影片破壞性傾銷等多方面打擊而跌入破產的煉獄洗禮后,經過政府的大力改革,電影人的執著奮斗和全國人民的熱情支持,終于在新世紀躍出了低谷,并且以驕人的業績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展示出俄羅斯電影在影壇上的重新崛起。
[關鍵詞]俄羅斯電影業;效益;業績;崛起
俄羅斯民族擁有深厚的文化藝術根基,扎根于如此根基上的俄羅斯電影曾以鮮明的思想性、精湛的藝術性和優美的觀賞性引領了世界電影業的發展。但是隨著上世紀90年代初前蘇聯的解體,俄羅斯聯邦政局動蕩、經濟惡化,再加上西方,尤其是美國低劣影片的傾銷,給俄羅斯電影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使俄羅斯的民族電影業跌入史無前例的深淵。
有著倔強不屈的偉大俄羅斯民族精神的電影人憑借著對電影事業的執著和熱愛進行著頑強的奮斗。他們的愛國精神不僅感召了所有的俄羅斯人民大眾,更增強了政府振興民族電影產業、重樹大國風采的決心。于是,從1995年起,俄羅斯政府積極采取措施,大力推進改革:如通過了《建立和支持國產電影的聯邦社會經濟基金會》《保護和發展國產電影發行、提高電影為國民服務水平的措施》等決議;1996年還頒布了《俄羅斯聯邦國家電影支持法》和《國家電影法》等政策法規;2001年出臺了“俄羅斯文化”發展綱要;2002年推行了“關于國家支持發展民族電影生產的措施”等。總之,通過對電影廠實行股份制,對電影生產實行國家訂購制,成立專門的發行機構,吸納西方的商業化運作理念,搞活流通領域,改造電影院,開設電影網絡等措施,理順了電影生產、發行及放映之間的關系;通過減少審批程序,降低稅收標準,拓寬融資渠道,實行重點資助,遏制國外影片的入侵,加大民族影片的宣傳力度等措施,促進了國產影片的生產,保護了民族電影業的發展;通過鼓勵產品創新,拓展創作手法和題材,提倡創作符合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作品等措施,提高了國產影片的質量,適應了俄羅斯電影市場發展的需求。
隨著俄羅斯國家和政府對電影業的大力支持,也由于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逐步好轉,通過深懷強烈愛國激情和執著敬業精神的電影人的頑強奮斗,再加上全國民眾的熱情支持,俄羅斯電影終于不負眾望,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不少優秀的影片在世界影展中屢獲嘉獎,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1995年由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導演的《烈日灼人》獲戛納電影節大獎,它給遭受重創的俄羅斯電影人以希望;鮑德羅夫于1 996年完成的《高加素俘虜》不僅在戛納、卡羅維發利及俄羅斯的塔夫爾電影節獲得多個獎項,還獲得奧斯卡最佳外國語片獎提名;1997年在第54屆威尼斯電影節上,小丘赫萊拍攝的《小偷》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俄羅斯電影的重生,阿·巴拉巴諾夫推出的《兄弟》在芝加哥電影節上獲最佳男演員獎;1999年米哈爾科夫導演的《西伯利亞理發師》再次引起世界轟動。這一切都預示著俄羅斯電影在沉寂之后的復興。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俄羅斯政府不斷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為實現“向世界講述俄羅斯,將俄羅斯引向世界”的夙愿,開始注意提高俄羅斯電影的國際聲望,積極推行“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2005年俄羅斯在38個國家舉辦了電影周和電影節;2006年在中國舉辦了俄羅斯影片回顧展、上海國際電影節俄羅斯電影展、第八屆長春電影節俄羅斯青年導演影片展映會、俄羅斯電影周等;2008年再次在中國舉辦了俄羅斯電影周。另外,為增進國際交流,全面展示俄羅斯的優秀影片,每年在莫斯科舉辦國際電影節,使俄羅斯的民族電影頻頻引起世人的關注,并以驕人的業績重新崛起在世界影壇上。
2000年索庫洛夫的《火神》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素洛維約夫的《柔情年華》被評價為“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社會的百科全書”,“HTB-普羅菲特”公司推出的《俄羅斯暴動》在塔夫爾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音樂獎共3個單項獎,2002年共生產電影60多部,其中羅戈日金導演的《布谷鳥》獲莫斯科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國際影評人以及觀眾最喜歡的影片四項大獎,安德烈·岡察洛夫斯基執導的《精神病院》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瓦列里-托多羅夫斯基執導的《情人》獲圣塞瓦斯蒂安電影節最佳編劇及最佳攝影獎,薩吉多娃執導的《戀愛成功,麗麗亞》獲洛迦諾電影節金獎,《俄羅斯方舟》在多倫多電影節上獲最佳視覺效果獎;2003年共拍攝了70多部影片,其中安德列·澤亞根索夫執導的《回歸》獲得了威尼斯電影展最佳影片、最佳電影配樂金獅獎和最佳處女作獎,索庫洛夫的《父與子》在戛納電影節獲最佳影片獎,鮑勃羅娃的《奶奶》在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獲最佳導演獎,年輕導演安德烈·茲維亞金采夫的《回歸》奪得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新人導演獎,穆拉德·伊勃拉基姆別科夫的《石油》獲得銀獅獎,小阿列克謝·格爾曼的處女作《最后一列火車》獲評委會特別提名獎,青年導演鮑利斯·赫列勃尼科夫和阿列克謝·波波格羅勃斯基合拍的《卡克杰別里》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獲評委會特別獎,西多羅夫的《老太太》獲俄羅斯塔夫爾電影節金玫瑰和最佳處女作獎,而著名的《第九連》是俄羅斯少有的大制作,倍受國人推崇,普京稱其為“天才的影片”,《反恐戰線》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一舉奪下最佳男演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四項大獎,并于隨后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2004年《自己人》獲得莫斯科電影節大獎;2005年拍攝了100多部影片,其中《懲戒營》《軍訓生》《聯合的時代》以及《調音師》榮獲圣彼得堡俄羅斯電影節大獎;2006年共生產影片160多部,其中《四》獲鹿特丹電影節最佳影片獎、西雅圖電影節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獨立電影節最佳新導演獎,宗教題材的《島》在俄羅斯電影科學院“金鷹”獎中獲最佳影片、導演、編劇、攝影、男演員、男配角等共6個獎項;2007年由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導演的電影《卜二怒漢》獲得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特別獎和最佳故事片獎,薇拉·斯托洛日娃的《和家庭動物去旅行》獲得第29屆莫斯科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斯坦尼斯拉夫·戈沃魯辛的《女演員》則獲得了俄羅斯影視“金鷹”及最佳電影女主角獎。2008年《陌生的親情》獲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爵獎,安娜執導的《美人魚》獲得圣丹斯電影節的“世界電影劇情類導演獎”和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2009年《護寶嬌娃》被國外媒體稱為“凝聚著俄羅斯電影的野心”將會給世界影壇帶來更大的震動。
這一時期的作品不僅在數量和質量上有了突破性進展,而且創作題材也從前蘇聯解體后一味迎合西方市場審美情趣的畸形角度轉向了歌頌自由、人性、光明和現實的健康向上的方向,出現了向蘇聯影片優秀傳統的回歸·同時貼近大眾,描寫俄羅斯社會的真實生活,強調愛國精神和人道主義;創作風格也呈現多樣化趨勢,如,米哈爾科
夫的帝國風格,格爾曼的魔幻現實主義,穆拉托娃的黑色現實主義,索庫洛夫的死亡現實主義,澤亞根索夫的新現實主義,烏奇杰里的心理分析,澤里多維奇的后現代主義等。創作手法緊隨時代,充分借鑒好萊塢的情節曲折、動作激烈以及特技效果等制作方式,積極利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制造出了令人癡醉的現代蒙太奇場景,大大迎合了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令年輕觀眾為之折服,也令中老年影迷為之驚嘆。此外,還不乏一些大膽的藝術創新,如,大導演蘇古洛夫只用一個長鏡頭拍成了長達96分鐘的《俄羅斯方舟》,成為2002年世界各大影展的傳奇,也成為俄羅斯新世紀電影業的驕傲。
優秀的影片配上現代化的電影院——華美的裝飾,舒適的坐椅,高檔的音響,很多民眾被其所吸引,看電影又成了人們的時尚,俄羅斯因此也恢復成了著名的電影愛好國。與之相關的電影拍攝基地,電影拷貝出租、出售業務,電影院的裝修翻新和新建工程,電影人員的培養和就業,電影資料的印刷和出版……總之,所有與電影相關的產業都出現了朝氣蓬勃的喜人景象,這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更為民族電影業的騰飛匯聚了巨大的潛能。
日趨興旺的俄羅斯電影市場蘊藏著的豐厚商業利潤吸引了更多的投資商加盟。除了傳統的政府和電影公司外,各大電視臺、私營公司、國外影視公司等也都紛紛注資拍攝電影,而且收益頗豐。如政府投資拍攝的《俄版美女007》;美國20世紀福克斯影視公司拍攝的《守夜人》于2004年一問世,便獲得了1600萬美元的票房,CTC電視臺投資的《第九連》以2460萬美元榮登2005年票房收入排行榜冠軍,圣彼得堡民營CTB電影公司拍攝的《兄弟》,“HTB-普羅菲特”電影公司拍攝的《喀山孤女》《俄羅斯暴動》;2006年初上映的《守日人》更是以3200萬美元的收益刷新了票房紀錄,還有跨國聯合制作的《西伯利亞理發師》等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2007年《美人魚》取得了130萬美元的不俗票房了;2008年反恐動作大片《密碼疑云》僅上映4天就創下了超過1500萬的票房佳績,被認為是俄羅斯挑戰好萊塢商業電影的號角。不同渠道競拍電影,形成了競爭態勢,不僅利于市場優化,更主要的是能夠大大地促進俄羅斯電影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俄羅斯的電影創作力量已經形成了老、中、青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的格局。智慧的俄羅斯電影人利用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技術把現代與傳統、本土與外來文化完美地結合起來,既保留了前蘇聯電影畫面優美、主題健康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西方電影情節曲折,動作激烈等特技效果,創造出了異彩紛呈的優秀作品,不僅吸引了本國觀眾的目光,而且受到了國際市場的矚目,顯示出了蓬勃發展的輝煌前景,預示著俄羅斯作為電影強國的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