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程

“該不該和孩子談錢”,可能是很多家長心中一直困惑的問題,談多了怕孩子成為“守財奴”,談少了又怕孩子一不小心成為“敗家子”。到底該怎么對待這個問題呢?
為你支招
“3歲認識硬幣和紙幣、4歲知道錢幣的面值、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6歲可以簡單地找零、7歲會看價簽、8歲可以干零工掙錢、9歲會制訂一周的開支計劃、10歲知道每周節約一點錢以備大宗開支所需??”這是財商素質教育專家為小孩子的金錢教育列出的一張時間表,我們不妨作為參照。
操作要點
給孩子正確的理財價值觀。內容涉及對金錢、人生意義的正確理解和價值認同。同時,向孩子傳授理財的基本知識,包括金融基本常識及個人理財方式和技能,著重強化理財情景教育、實際操作訓練和理財氛圍的營造等。讓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自己管理一部分錢財,更應從理財意識教育上升到道德教育的層面,讓孩子真正認識到“錢”是來之不易的。
為孩子建立“小銀行”。這決不是簡單地為孩子開一個儲蓄帳戶,而是讓孩子對自己的帳戶存款負責。一方面要規定他每次花錢使用量不準超過帳戶的一定量,讓孩子養成買東西精打細算的習慣;另一方面要告訴孩子,他的帳戶里的錢還必須盡一些義務,如過年過節給爺爺奶奶等買些小禮物,讓孩子的錢發揮最大價值的同時,養成他孝敬的好習慣。
學習合理使用銀行卡。讓孩子直接跟取款機這樣的機器接觸能使他們有一種長大成人的感覺。每月給他存入一定數量的錢,如果他不顧一切用光,就取消他使用銀行卡的權利,然后告訴孩子強行超支的后果,這樣,孩子以后就不會亂借債去消費了。
和孩子一起理財。讓孩子成為家庭的一個重要分子,培養他的責任意識。如等到衣服打折的時候才買,省下的錢可以讓度假的費用多一些。
視界:各國理財教育點滴
英國:政府在小學就開始設置理財教育課,并隨著年齡的增長開設不同的理財教育內容,讓孩子從小正確地對待金錢和使用金錢。課本明確要求每位家長要與孩子一道進行理財,理財效果報告單還要列入孩子小學畢業考察的重要的內容。
法國:小孩一般從6歲上小學開始,就接觸到很多實踐性強的課程,幾乎每個小學都開設了與理財有關的家政課,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學會看商品標價簽、簡單購物和正確付錢等基本技能。
美國:越來越多的學校制定了財商教育計劃,并列入學校的必修課。這種教育讓孩子從小懂得勞動與金錢的關系,懂得理性消費與儲蓄。
中國上海:小學思想品德課和社會課的教材中設置了《不亂花錢》、《商店購物》、《儲蓄和保險》等內容;中學高二年級則集中對學生進行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常識的教育,其內容涉及“生活消費與消費文明”、“國民財富和納稅意識”等,另外還介紹了一些關于銀行、債券、股票的知識。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光大銀行等金融單位也紛紛和學校、團市委合作,嘗試提高少年兒童的理財技能。工行長寧支行已連續兩年推出“模擬小銀行”、“金融暑期夏令營”等系列活動,以金融知識講座、金融技能學習、參觀銀行博物館等多種形式,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