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檀
金融中心是爭出來的
葉檀(財經評論員)
不管是在上海,還是在北京,或者在武漢,中國內地都必須擁有金融中心。金融是活眼,沒有暢通的投融資渠道,沒有自由兌換的貨幣。中國不可能成為經濟強國。
在中國,想成為金融中心的城市多,能夠成為金融中心的城市少。
成為金融中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就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客觀上需要金融中心為實體經濟服務;所謂地利,就是一地具有成為金融中心的秉賦,從文化傳統、人才資源與架構配置上符合金融中心所需;所謂人和,即市場自然發展成為金融中心的城市。
按照傳統市場經濟的思維,金融中心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而不是行政命令的結果。從這個角度出發,爭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毫無意義。只要市場認可、機構與交易者愿意到某地交易,該地即為金融中心。美國金融家愿意在梧桐樹下交易,該地就能成為華爾街,成為金融中心。在電子信息時代,人們可以坐在家中交易,但為交易提供龐大服務體系的各個機構愿意在某個城市注冊,該城市自然而然成為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比拼的是軟環境與硬約束,政府在軟環境方面為交易者提供最大的便利,從法律人才、評級機構到稅費申報,所有交易者得到周到的服務。在交易者遭遇規則陷阱時,又有執法與司法機構能夠以成本最低的方式進行化解,由媒體進行公開監督。政府如水,無時不在,有需要時露面,不到逼不得已絕不擾商擾民。
以上只是理想,是中國經濟追求的目標,轉型中的中國經濟在強大的控制力下,不可能把梧桐樹周邊變成華爾街。

毋庸諱言,目前能夠成為中國金融中心的城市需要得到市場與政治的雙重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說。爭奪金融中心就是爭搶政治資源與行政資源,十分必要。很簡單,由于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設在何處,都由行政機構說了算。為什么上海能夠成為鋼鐵期貨交易中心而唐山不能?為什么鄭州與大連能夠成為農產品期貨交易中心而成都、重慶不能?這不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而是行政平衡的結果。如果連行政這一關都過不了,根本沒有接受市場檢驗的資格。
上海陸家嘴金融論壇需要“一行三會”表態支持,需要權力機關為之背書,否則就是逾矩。在此環境下的金融中心,考慮的是怎樣與其他城市取得平衡,起到船長的作用,不要犯了人和。上海強調“全局觀”,強調老大哥照顧小弟、有生意大家做,正是爭取地利與人和。
中國金融中心面臨天時的考驗,中國實體經濟壯大,形成制造工廠,并不足以支撐全球金融中心,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市場化的融資渠道與利率定價,絕大多數金融機構總部都在北京,人民幣自由兌換是個漫長的過程。
此時爭取成為金融中心,首先要表現出勇氣與智慧,只有具備改革家的創新精神、實干家的市場能力、海納百川的胸襟,才能取得金融人才的首肯。其他的一切政治表態,無關市場痛癢。(2009年第12期《上海,學做明智的“船長”》)
也說說巴格達的墻
殷罡(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看過(圍城巴格達>一文,有一些話想說。
巴格達的隔離墻,是2007年4月開始修建的,全長5公里,高度是3.5米。從墻的長度來看,它顯然不是一道將巴格達一分為二的墻,而是將巴格達的一個敏感社區保護起來的墻。
這墻修得不那么聰明,或許根本就是個錯誤。
美國人說,建墻的目的是防止教派沖突和非法武裝分子的滲透。其實,美國人是在教派沖突的高峰期過后修建這道墻的,屬于“亡羊補牢”。但與一般意義的“亡羊補牢”不同的是,既然在2006年下半年已經通過政治手段大體平息了伊拉克的教派沖突,繼續通過政治手段保持動態安全就是了,何必再“補牢防狼”,從而引發新的社會問題呢?
伊拉克戰后的治安混亂,是遜尼派基地恐怖組織挑起的。幾百次血腥的大爆炸,絕大多數發生在什葉派宗教圣地和什葉派聚居區。基地組織在伊拉克的頭目扎卡維一語道破了這樣做的目的:“決不能讓巴格達落在什葉派手里。”
伊拉克什葉派領導人和一般民眾在恐怖浪潮面前,保持了令人贊嘆的忍耐。直到2006年2月什葉派圣地阿里—哈迪清真寺被炸毀,什葉派激進武裝才發起反擊,伊拉克陷入了將近一年的教派仇殺。可喜可賀的是。伊拉克各派民眾的頭腦畢竟是清醒的。在意識到基地組織是所有伊拉克人的共同敵人之后,各派的和解很快實現了。隨之而來的是伊拉克軍民和美軍一道,對基地組織發起的全面清剿。
這是伊拉克的大局。新問題還會產生,新的爆炸還會發生,但伊拉克人民是會冷靜應對的,那道隔離墻遲早會被伊拉克人民拆除。
文中引用的英國《衛報》記者的報道,我相信是真實的。但中國讀者更需要看到的是伊拉克政治和經濟重建的全貌,而不僅僅是敲邊鼓式的選擇性街頭寫生。自從這家報紙報道本·拉丹藏在中國遭到中國外交部嚴厲譴責之后,一些中國讀者已經另眼看待他們的報道了。
希望《南風窗》多認真談些問題。有些報道,中國人已經看得太多了。
順便指出,文中“庫爾德自治區在去年8月出臺的《石油法》,已經傳聞滿天飛”是個硬傷。這個石油法,恰恰是庫爾德人不愿意看到的國家石油法,因為根據這項法案,庫爾德地區的石油收入是要全國分配的。
至于石油法和外國石油公司的關系,說起來也要周到一些,因為中國的石油公司,已經在伊拉克站住了腳,并將擴大在伊拉克的存在。(2009年第11期《圍城巴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