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意大利、英國特派特約記者 張 磊 紀雙城 本報特約記者 陳一
意大利日報《新聞報》13日掀起了一波針對英國的“油墨攻勢”,不僅聲稱“大英國不再偉大”,還用兩個版篇幅嘲諷英國在方方面面都輸給了意大利。這篇報道14日經過英國媒體轉引后,立即在英國引起了不滿。
長篇檄文大加討伐
英國《泰晤士報》14日的報道直接就引用了意大利《新聞報》原文標題,“親愛的英國人,我們在每個領域都打敗了你們,現在你們是時候要意識到這一點了”。《新聞報》在第6、7版分別用整版篇幅充滿嘲諷地把意大利和英國做了一個對比。文章說,政治方面,布朗政府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舉步維艱,在最近的選舉中遭受重創,甚至有不少人要其辭職,議會也深陷開支丑聞。而意大利在八國峰會后威信大漲,占議會多數席位的執政黨地位更加穩固。經濟方面,英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銀行深陷危機,政府不得不花大力氣挽救那些已失去信譽的機構,就連“先令”也比歐元貶值得厲害。而意大利政府則沒有出錢救任何機構,面對危機,比任何其他歐洲國家都更成功。工業制造方面,受經濟危機影響,英國幾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汽車品牌都已成了他人囊中之物,再沒有英國標志。而意大利汽車業正在崛起,菲亞特與克萊斯勒合作,再次站在了一線品牌,這一點不僅意大利經理人認可,美國總統也認可。
該報道還稱,在犯罪率方面,英國目前居歐洲之首,是歐洲“最暴力的國家”,甚至比南非和美國還要差勁。而意大利的犯罪率正在下降,而且犯罪行為嚴重程度也遠比英國的輕。在新聞領域,英國原來被認為是準確、職業和公正的象征,現在從《衛報》對意大利八國峰會的大肆攻擊到默多克集團的丑聞,是一個丑聞接著一個丑聞。而“我們意大利”媒體卻沒被任何丑聞困擾。在時尚方面,英國象征性品牌薩爾維高檔服裝定制街的高檔和優雅已終結,它的店變成了集市,充斥著廉價商品。就連一些經典品牌鞋業也被意大利收購了。而“意大利制造”則依然是被世界追捧的。旅游方面,盡管“先令”一再貶值也無法吸引更多游客,而正有不少英國游客紛紛前往意大利。
《新聞報》這篇報道還說,“至于足球就更不用說了,雖然英國俱樂部聚斂了財富,匯集了眾多大牌球星,但這些球星都是外國人,英國國家隊多年深陷泥潭,現在請來的教練也是意大利人。盡管意大利球隊幾個月來遭到批評,但意大利球員的水平是世界一流的,我們仍是世界冠軍”。
這篇意英“大對比”文章不僅配發照片,還配發了如“檄文”般的評論,列舉了大量數字攻擊英國。評論在最后說道,“當然,并非只有英國不能再主導世界,但至少那些冷酷無情的報紙可以降低調門,停止說意大利人的壞話了,至少他們該有勇氣用這些事實去考慮他們該說的話。”
英媒猜測罵貝盧斯科尼太狠結下梁子
由于意大利《新聞報》是意總理貝盧斯科尼家族旗下的第6大日報,英國《泰晤士報》分析認為,這篇對英國進行全面攻擊的文章是因過去數周以來英國媒體始終處在猛揭貝盧斯科尼私生活的前沿陣地。而意大利媒體這些攻擊“似乎是一次嘗試,他們正在利用貝盧斯科尼上周主持八國峰會的機會,幫助其澄清私生活丑聞”。有意大利消息人士稱,原本在13日至14日期間,一家英國媒體將再次刊登貝盧斯科尼兩張“丑聞照片”,其中一張是貝盧斯科尼身著禮服,笑容燦爛,與一位身穿婚紗的年輕女子正在舉行假婚禮。但消息人士稱貝盧斯科尼已通過特殊渠道,擺平了此事。這也容易使人聯想到,《新聞報》的這篇大作是對英國媒體針對貝盧斯科尼個人攻擊的一個反擊。
兩國媒體戰或將拉開
意大利媒體的反擊,讓一些英國網友大為惱火。在《泰晤士報》網頁上,一名叫布魯斯的網民說,“貝盧斯科尼就是歐洲最大的笑話,他利用手中的媒體發起了對英國的攻擊,他就是應當被指責的不二人選”。倫敦網民安格斯說,“對于貝盧斯科尼本人的丑聞,我不想做評價,但是他作為最新一次八國集團峰會的東道國領導人,讓會議無果而終實在是太令人吃驚”。不過,也有網友呼吁兩國相互尊重:“至于英國與意大利之間的是是非非,我覺得相互尊重是前提。”
不過“尊重”似乎是目前兩國媒體最不需要的。英國一名記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英國媒體不可能會立即停止對貝盧斯科尼私生活的窮追猛打,現在意大利和英國部分媒體看似已拉開架勢,好戲應該才剛剛開始。▲
環球時報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