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楊孝文 張尚宏
“這是最后一部哈片,也是最好的一部。”導演大衛·耶茨日前在夸獎自己的作品時甚至忘了是在說哪一部《哈利·波特》。15日,第六部“哈片”《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全球公映,而這一系列的終極篇《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也已拍攝過半。無論影片是否真的精彩,“哈利·波特”已成為億萬青少年的共同記憶,去為之捧場已經成為“哈迷”的必修課。
新片評價褒貶不一
離《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公映還有1天的時間,但倫敦幾家大影院前已經有股節日游行的味道。影迷們舉著電影海報、穿著魔法服裝、喊著只有他們自己才明白的“咒語”等待著公映時刻。其實,《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情節對“哈迷”來講早已不是新聞,他們甚至是在頂著“電影改編不如原著”的風險來捧場的。該片中,令人膽寒的伏地魔及食死徒再度肆虐,敵人同時向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發起攻擊,霍格沃茲魔法學校不再是安全的避風港。哈利懷疑危險就隱藏在城堡之中,他必須求教于魔藥學教授霍拉斯·斯拉格霍恩,才能找到伏地魔的七個魂器,從而徹底瓦解黑暗勢力。與此同時,魔校學生們的曖昧情感正在城堡中蔓延。哈利發現自己漸漸愛上了羅恩的妹妹金妮,但不敢正視愛情的金妮卻跟迪安·托馬斯私下來往。小魔法師們發現,沒有任何神奇靈藥能夠幫助他們壓制住青春的躁動。
“對《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希望他之前的作品能起到預防針的作用。”銀幕影評人哈德森指的是“哈5”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它被公認為最差的一部“哈片”。再次擔當導演,大衛·耶茨不得不頂住倫敦影評家們刻薄的評價,“它更像一部情欲片,或者說三級片,這從首映式上主演們搔首弄姿的表現就可看出。”“作為倒數第二部作品,《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很尷尬,它不得不為大結局讓路。”隨著公映日期的臨近,看好票房價值的娛樂媒體開始集體為《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造勢。北美電影票房跟蹤統計機構總裁保羅·德加拉伯迪安將此片的精彩程度與《魔戒》三部曲相提并論,稱其“是奧斯卡小金人的有力爭奪者”。《太陽報》甚至稱該片為“大師級作品”,“非常感人”。業界資訊網站Chud的專欄作家德文·法拉西覺得該片不僅是迄今最好看的一部《哈利·波特》,還是今年最好看的影片之一。
“魔法三人組”早想離開
女作家羅琳為了下半生的安寧,勢必仍會給《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結尾以大團圓收場,但現實生活中“魔法三人組”早已分崩離析。目前,丹尼爾·雷德克利夫、艾瑪·沃特森以及魯珀特·格林特3位主演都已基本完成了其“魔法使命”——拍攝《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這部2011年才會公映的終結篇現在就差不多拍完,原因很簡單,沒人愿意看到留著小胡子或人高馬大的魔法精靈。
19歲的雷德克利夫的片酬已經高達2500萬美元,當然,如果他拍《哈利·波特》以外的影片,這個數字將去掉一個0。為了拓寬戲路,雷德克利夫不惜在舞臺劇中裸體演出。2007年,他主演的影片《十二月男孩》雖然票房一般,但其演技已得到評論界一致褒獎。飾演赫敏的艾瑪·沃特森說“近期內不會接拍裸戲”,她除了演戲之外還在今年為時裝品牌Burberry走起了貓步。說到演藝前途,此前被認為長“裂開”了的魯珀特·格林特卻顯得頗為光明。《霹靂神褲》、《駕駛課》、《櫻桃炸彈》等一系列影片讓他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
魔幻青春仍在繼續
前5部《哈利·波特》電影累計票房已在44.7億美元。據估計,《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公映將使這一數字上升至50億美元,從而超過007系列電影保持的紀錄。
《哈利·波特》的勝利某種程度上講是青春的勝利。全球青少年在手捧《哈利·波特》書籍,觀看《哈利·波特》影片時,他們仿佛已經擁有了作品中的魔力。這種魔力不會隨《哈利·波特》的終結而終結,根據新老魔幻書籍改編的電影層出不窮,從“德國羅琳”柯奈莉亞的《墨水心》,到“美國羅琳”斯蒂芬妮的《暮光之城》系列,無不打著超越《哈利·波特》的旗號,哈利創造的經濟魔法會一直刺激人們將魔幻故事講下去。▲
環球時報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