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醫療衛生機構商業賄賂的“行規”和潛規則,不但破壞醫療衛生行業的正常醫療行為,甚至阻礙了利于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公益性社會捐贈。文章對醫療衛生機構商業賄賂與社會捐贈進行了甄別,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商業賄賂 社會捐贈 甄別 策略
中圖分類號:DF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6-059-01
社會捐贈在推動衛生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對醫療衛生機構商業賄賂的治理,醫療衛生機構對甄別社會捐贈和商業賄賂的界限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和爭議。非醫藥企業對醫療衛生事業進行捐助,因兩者間沒有直接的商業利益關系,其捐助的自愿無償和公益性質,通常不會引起社會的非議。但醫藥企業因與醫療衛生機構有著緊密的商業利益關系,其捐助動機往往飽受猜測、懷疑。因此,如何正確甄別社會捐贈和商業賄賂,作出正確的判斷及應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自愿無償”是社會捐贈與商業賄賂行為的根本區別
2007年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醫療衛生機構接受社會捐贈資助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捐贈辦法》)。《捐贈辦法》明確:社會捐贈,是指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自愿無償向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資金或物資等形式的支持和幫助。商業賄賂是指經營者為銷售或者購買商品而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行為。從定義上看,“自愿無償”是社會捐贈與商業賄賂的根本區別。
1.社會捐贈具有無償性、非交易性、非行政性、自主決策性、社會受益性、社會目的性等特點。社會捐贈是“交公為公”,它不是一種交易行為,也不是一種行政指令。從捐贈資助人的角度來說,其自主決定將資金或物資交予醫療衛生機構,體現了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和互助精神,是促進和諧社會的慈善義舉。從受捐的醫療衛生機構來說,首先,不得以利誘、脅迫等手段索要或強行索要;其次,捐贈的使用必須符合公益性目的。即主要用于貧困患者救治、面向公眾的健康教育、衛生技術人員培訓、醫學交流、科學研究、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設施建設等公益非營利性業務活動。
2.商業賄賂具有競爭性、排擠性、偽造性、隱蔽性、違法性的特點。其表現形式通常表現為“交公為私”、“交私為私”。有的明確以購買或使用商品為條件,給予的對方單位或者個人財物或提成;有的采取國內外各種名義的旅游、考察等給付財物以外的其他利益的手段;更隱蔽的方式是假借促銷費、宣傳費、贊助費、科研費、勞務費、咨詢費、傭金等名義給付對方單位或者個人財物。商業賄賂的行賄方并不一定是自愿的,但肯定是有償的,行賄方通常將“賄”作為成本,投入受賄方;受賄方利用其與職務相聯系的權力,給予便利、準許或其他形式的回報,進而使行賄方獲得超額利潤。因為受賄方是以公權(包括集體的權力)換取私利,所以,行賄方通常獲得的超額利潤。
3.企業資助學術活動是否屬于商業賄賂?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普遍關注企業資助醫生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是否屬于商業賄賂。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要排除商業賄賂的嫌疑存在困難,但《捐贈辦法》已明確,捐贈可以用于衛生技術人員培訓、醫學交流、科學研究等公益非營利性業務活動。筆者認為,資助學術會議是否正當,應進行具體判斷:如果醫藥企業存在為提高自身產品的競爭力,謀取專家在藥品、醫療器械采購中偏向性的話語權、排他性地推薦產品,那么企業資助學術活動的行為涉嫌構成商業賄賂;但如果企業單純是為了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通過捐贈、資助等方式支持醫藥專家開展學術交流,組織進行醫療培訓,則不宜認定為商業賄賂。
二、醫療衛生機構接受捐贈時的注意要點
1.簽訂協議、約定明確。為了確保捐贈的公益性,捐贈方和受贈受助方必須簽訂協議并明確款項具體用途。協議中的各項約定應當充分體現自愿無償和公益目的,以免因協議條款的缺陷而涉嫌商業賄賂或不正當競爭。
2.通過公益組織實施。提倡捐贈企業通過合法的公益基金會、慈善組織捐贈,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基金會、慈善組織接受捐贈更符合公益目的。
3.職能部門和個人一律不得接受捐贈。為防范假借捐贈之名行商業賄賂,職能部門和個人一律不得接受捐贈。醫療衛生機構需將捐贈財產交由法人單位財務部門統一管理使用。醫療衛生機構應開具專用的捐贈、資助票據,捐贈款單獨列入會計科目以便接受審計。捐贈款項應用于公益事業等合理用途,惠及社會公眾,不能擅自改變捐贈用途,不能用于單位日常開支、單位“小金庫”或個人身上。
4.公開透明、合法有序。提倡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專門的捐贈基金,實行專門管理和監督。主動接受捐贈人的查詢,接受醫療衛生機構員工和社會的監督,并及時向捐贈方反饋財產的使用和管理情況,財產流向應公開透明。
三、應對醫療衛生機構商業賄賂的措施
1.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提高行業自律。明確醫務人員不得利用醫療服務收受回扣、提成,謀取不正當利益,增強衛生工作人員和醫務人員遵紀守法意識。
2.透明醫療服務行為、暢通信訪渠道。向社會公開醫療服務項目及收費標準、藥品及醫用耗材價格、醫療服務流程;規范處方管理制度,對藥品用量動態監測、超常預警、醫生不當處方公示點評,對不正當行為要及時告誡或查處。暢通信訪渠道,建立投訴處理機制,實施“問責制”,提高社會監督效能。
3.堅持陽光采購、實行“四個嚴禁”。醫療衛生機構在正常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折扣、讓利、優惠等,必須納入單位財務部門統一管理,統一核算。實行“四個嚴禁”,即嚴禁設立賬外賬和“小金庫”,嚴格提高藥品加成比例,嚴禁提高藥品價格或過度用藥,嚴禁醫療服務收入與個人獎金直接掛鉤。開展陽光采購,逐步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和醫療設備招標采購范圍。
參考文獻:
1.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衛生機構接受社會捐贈資助管理暫行辦法》.衛規財發【2007】117號
2.林坤.正社會捐贈之名,防商業賄賂之禍.中國衛生產業,2007(7)
3.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建立健全防控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長效機制的工作方案》.衛規財發[2006]471號
(作者簡介:姚月寧,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醫療衛生機構內部審計;工作單位:深圳市眼科醫院 廣東深圳 518040)(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