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
摘 要:個人信用是社會信用的基礎與核心,隨著我國個人信用消費的不斷壯大,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已迫在眉睫。文章通過介紹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現狀,分析當前我國個人信用體系建設上存在的問題,并對建立我國個人信用體系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個人信用體系 存在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2.5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6-171-01
近年來,隨著住房貨幣化以及汽車消費的興起,我國個人信用消費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不僅在總量上增長迅速,信用消費品種也呈多元化發展。而我國目前的個人信用體系與迅速發展的個人信用消費的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是個人信用消費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個人信用消費發展迅速,如住房按揭、汽車貸款等大額商品交易行業有較大發展,信用卡業務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根據數據顯示,2003年年中,中國國內僅有300萬張信用卡,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信用卡發卡量達到1.3億張,同比增長83.6%;信用卡信貸總額6931.73億元,同比增長68.4%。在各大銀行積極爭搶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同時,缺乏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卻導致個人消費信貸增速緩慢。
經過各方努力,我國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上海市從2000年開始個人信用聯合征信服務系統的開通和試點。2005年7月1日起,央行推行的全國個人征信系統在北京、浙江、廣東、重慶、陜西、廣西、四川和湖南8個省市實現聯網。2006年1月起,我國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正式運行,其中收錄約3500萬人的信貸記錄。
二、目前我國個人信用體系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已經初具雛形,但仍很不完善,存在一些問題。
1.個人信用體系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自2002年1月1日起深圳市執行《深圳市個人信用征信及評級業務管理辦法》,首次將個人信用置于法律保護之下后,各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法規。2005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也公布了《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盡管這些法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發展,但總體上,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相關的法律法規仍不健全,尚無一部完整、系統地規范社會信用活動的專門法律,無法構成完整的個人信用體系。
2.各類型信用中介機構良莠不齊。目前,我國已經有一些信用中介機構在從事信用調查、評估方面的業務,如上海資信有限公司是中國內地首家開展個人信用聯合征信的專業資信機構。我國信用中介機構從資本構成的角度來看,分為三類。一是民營征信機構;二是外資、合資征信機構;三是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推動建立的有關中介機構。信用中介機構專門負責個人信用資料的收集、加工整理、量化評估等,而國內中介機構普遍規模較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嚴重影響我國個人信用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與安全性。
3.缺乏科學統一的個人信用評估體系。我國各信用中介機構根據自己的評估指標體系確定客戶的信用程度,如上海資信公司推出的個人信用管理評分系統,使用征信數據和建模技術,反映消費者未來發生風險拖欠的可能性,幫助授信機構減少有限信息內的主觀錯誤判斷。同時,國內各商業銀行也都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評價制度。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有些銀行根據信用的5C因素進行分析,包括借款人的環境、品德、資本金、能力和擔保。有些則主要從保障主持、經濟支持、穩定情況和個人背景四個方面進行評價。這些各具特色的個人信用評級方式并沒有統一的標準進行比較,其結果往往也大相徑庭。
三、完善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幾點建議
通過分析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目前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關于完善個人信用體系的幾點建議。
1.健全、完善個人信用法律和監管體系。針對我國信用立法滯后、個人信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的情況,國家立法機關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加快我國個人信用法規的制定工作。如美國有著完整的消費信貸方面的法律體系,出臺了《公平信用報告法》、《誠實借貸法》、《信用卡發行法》、《信貸機會平等法》、《社會再投資法》等十幾部法律,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從法制上保證個人信用體系的順利建設。我國也應盡快用法律的形式對個人賬戶體系、個人信用的記錄和移交、個人信用檔案的管理、個人信用級別的評定、披露和使用等行為作出明確的規定,推動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完善。
2.建立專門的個人信用管理機構。我國目前缺少一個設置科學、管理方便的個人信用管理機構,負責全國的個人信息征信管理,具體實施信息征集、信息加工、提供征信產品、維護和完善系統等工作。在我國,由于一些擁有個人信用信息數據的機構單位之間協調困難,導致個人信用數據很難收集,制約了個人征信系統的發展。而且,我國各地政府都在醞釀成立各自管轄區域內的征信機構,導致重復投資。另外,現有的信用中介機構憑借自己的力量又很難準確獲得全面且真實的個人信用信息。在此情況下,應該成立一個專門的個人信用管理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宏觀管理、政策制定和實施監督。
3.建立科學統一的信用評估體系。我國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科學的信用評估體系,結合中國的國情,建立符合我國特色的信用評估體系。美國著名的FICO是世界上最著名且通用的個人信用評分模型,它為客戶提供預測模型、決策分析系統、智能管理系統和決策控制系統。FICO根據個人信用報告中個人的品德、能力、資本、條件和擔保品五個方面的基本信息評定分數。通過信用打分模型對個人信用進行精確的度量和區分,在此基礎上,完成個人信用報告。通過借鑒這一成熟的體系,結合我國的實際,考察我國的地區差異,最終制定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
綜上所述,個人信用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許多內容和環節,需要強有力的法律體系的保障,政府的組織以及社會各相關行業、機構的相互配合。
參考文獻:
1.楊迎春.我國個人信用體系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長沙大學學報,2007(1)
2.艾洪德,蔡志剛.個人信用制度:借鑒與完善.金融研究,2001(3)
3.李放.關于完善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一些建議.時代金融,2007(12)
4.段宏.建立我國個人信用管理體系.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年2月號上
5.宋雅楠,劉從軍.論我國消費信用及個人信用管理體系的建立.黑龍江對外經貿,2006(6)
6.傅勝原.美國個人信用體系運行與借鑒.企業經濟,2005(5)
7.郎雯雯,宋嬌.我國建立個人信用體系的問題探討.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 上海 200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