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進
一、高考地理試題研究的內容
從中學地理教學的角度來看,對高考地理試題的研究應重點從考試內容(考什么)、命題形式(怎么考)和標準答案(怎樣答)三個方面進行研究,以尋求對高考試題命制規律性的認識。
1.考試內容——考什么
從知識層面來看,高考始終體現出對地理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那么哪些是中學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呢?筆者認為,中學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應包括:①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②能生長延伸出新的地理知識的知識;③與人類生產、生活及當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當然,這些主干知識是有交叉和重疊的,如熱力環流既是地理學科基本原理,又能生長延伸出新的地理知識,同時它又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及當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密切相關。
從能力層面來看,高考地理試題的命制始終體現出以能力立意的考查意圖,這種以能力考查為重點的試題,強調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結構的質量、知識點間的聯系與遷移的考查,注重對學生理解和運用已有知識去分析、解決和評價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考查。這種能力要求在文科綜合和地理考試大綱中有明確的規定。研究高考能力要求,可以看出文科綜合能力要求的重點是對考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要求,即解題能力的要求。而高考地理能力要求,則是對考生掌握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要求。這些能力要求在高考試題中必然有著充分的體現。
2.命題形式——怎么考
地理學在對其知識的表述上與大多數學科有著明顯的區別,即除用文字來表達其知識體系外,還利用地圖、地理圖像、地理圖表等來表達地理空間概念,這種雙重的表達形式構成了地理學的形象特征,也決定了地理試題都是用豐富的資料(包括各種形式或類型的地圖、地理圖像、地理圖表、文字與數據資料等)來表現地理事實、概念和規律。由于地理試題表述的資料豐富,所以對同一地理問題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呈現,這也使許多考生在遇到不熟悉的試題形式時感到束手無策。因此,研究高考地理試題的命題形式,對考生熟悉題型、穩定考試心態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區域定位的命題形式。①確定所考查區域的位置。根據區域圖上提供的經緯網及河流、山脈、鐵路線、城市、礦產地、旅游景觀及重要地理事物的輪廓等來確定區域的位置;②確定區域間的相對位置。在確定區域位置的基礎上,確定兩區域之間的空間關系;③無圖考圖。根據題目給出的經緯度及區域地理事象特征,利用考生構建的“心理地圖”來確定區域位置,這種試題形式是對考生空間思維能力的高水平考查。
又如,區位問題的命題形式。①主導區位因素的判斷。這是區位中最基礎的問題,它要求考生記住影響人文地理事物布局的最重要或是決定性因素;②區位因素的分析。要求對影響某人文地理事物或現象形成或分布的區位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這是區位問題分析中最主要的考查類型,因為這是對考生全面掌握影響某人文地理事象的區位因素并靈活運用的考查;③最佳區位的選擇。這是要求考生在某人文地理事物的可布局點中,從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整體角度或根據題目要求選擇一個最合理的區位;④區位因素的比較。不同的地區可能有著相同或不同的區位條件,這要求考生在了解各區域區位條件基礎上,比較分析出不同地區相同或不同的區位因素。
3.標準答案——怎樣答
通過對高考試題標準答案的研究,可以看出高考對答題的規范要求是:①要點全面、層次分明;②表述完整、邏輯清晰;③語言規范、言簡意賅;④填圖準確、作圖規范;④書寫清晰、卷面整潔。除這些要求以外,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明確試題的考查意圖。同一類型的問題,試題的考查意圖不同,其作答的要求是不一樣的;②答案要突出區域性。地理知識與能力的考查總是落實在具體的區域中,而每個區域都有著本區域獨特的地理事物,因此,在解答地理問題時,答案要充分反映出對本區域地理事物的熟悉和掌握程度;③答案要盡量全面。在敘述某一地理事物(或要素)特征時,要盡量從多角度描述,使答案盡量地完整全面。
二、高考試題研究對地理教學的價值
通過對高考地理試題的研究,教師才能對高考有較深入的了解,從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加強區域地理教學,強化區域定位能力
如前所述,任何地理問題的研究都要落實在一定的區域內,離開區域的地理問題是沒有任何地理意義的。當然,在高中階段為準備高考的區域地理教學不是區域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羅列,而應以區域地理研究的核心內容,即區域特征(包括區域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為重點,注重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并運用地理基本原理和規律解釋區域特征。實際上,從本質上看,在中學地理中,區域地理的重點是從空間的角度表述區域特征;系統地理的重點是從成因的角度分析區域特征。可見,區域地理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加強區域地理教學,強化區域定位能力是高考復習中應堅持的方向。
2.貫穿地理學思想教育,發展地理思維能力
高考是以能力考試為主,高考地理試題不僅在內容與形式上能忠實、科學地體現和強化地理學科的特征,而且每一道試題都能反映出地理的學科思想和價值。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具體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和地理事象分布的教學,更重要的是要以地理學的思想方法——綜合性、區域性和變化性來統領、組合地理知識,并由此形成空間思維、區域比較、綜合分析、地理評價等地理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構建地理知識體系,以達到簡化教學內容,深化地理事象間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
3.設計地理應用情境,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從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可以看出,試題力求創設新的情境,考查學生在新情境中運用地理知識和地理思想方法分析與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學生應具備高水平的地理思維品質。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地理知識的運用背景,設計與人類生產、生活及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相關的情境,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去探究問題、處理問題,從而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4.訓練常見題型,提高答題規范性
在高考復習中,訓練是提高成績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做一定數量的題考不出好成績,但采用題海戰術盲目做題,也很難提高成績,因為地理解題訓練的價值與效果并不取決于解題的數量。因此,教師應在分析高考試題的命題形式與標準答案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產生困難的具體原因,選編與高考要求相一致的地理試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同時,要關注學生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分析研究、總結經驗、發現規律,提高解題的訓練價值和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