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吾
一、養成做筆記習慣的重要性
1993年6月,以鐘祖榮教授為組長的調查組對北京市部分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中一項學習方法中的“課堂筆記”里反映出:8.67%的人不記或記得很少,58.86%的人只是抄黑板,只有32.37%的人有時能用自己的語言組織筆記,記得較完整,這種學生在重點學校占42.31%,一般學校占21.38%,差距明顯。由此可以說明,好的筆記是教科書知識的濃縮、補充和深化,是思維過程的展現與提煉。學生自覺地把筆記作為學習中隨時可以應用的一根手杖,就能有效地提高讀書效率,增強學習效果和質量,更好地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1.做好筆記有助于吸收、鞏固知識
學生剛接觸的課文,即使預習過,對課文的結構、重要的知識點仍沒有像老師那樣鉆研。教師為了把知識正確地傳授給學生,事先都要經過反復閱讀才開始備課。備課的過程大致是粗看、細看、精看,遇到疑惑的問題請教參考書、同伴并取得一致意見后,才提煉出有效信息:關鍵句、重點詞,再設計板書提供給學生,達到提綱挈領的作用。當需要補充課本上沒有但與課文內容關系密切或有聯系的知識時,補充到什么程度都要周密思考。遺忘規律指出,在接受新知識后較短的時間內記憶,其效果非常顯著,在及時初記時應注意在理解基礎上記憶,同時還應注意記憶的準確性,如果第一次記憶就出現錯誤,以后要克服是十分困難的。由此我們想到,一些學生雖然記了筆記,但考試或作業中出現筆記中的錯別字屢見不鮮,這大概是使用課件上課受時間的限制,記的速度快,記下了錯誤的字;有的因寫字速度慢,完整的句子記不下來,下課也沒有整理補上,到了考試只好亂翻、將錯就錯,失去了記筆記的意義。記筆記應成為復習考試時適合自己使用的有用材料。我們知道,人的大腦通過“書寫”和筆記實現了溝通,當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就實現了記憶,書寫出現錯誤時就會及時得到更正;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抄錯或忘記。
2.做筆記可以實現教學與紀律雙贏
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長時間聽老師講課,看課文不寫字容易疲勞、倦怠;一旦教室里的學生騷動起來,教師就應暗示這個知識點很重要,希望大家動筆記下來,教室會安靜下來。有一次考試后,幾個學生因回答問題偏差而扣了分,就是因為在書上的重點句子沒有做上任何符號,找不到后用自己的話語回答,答的語言表達欠妥而扣分的。從此之后,學生上課就認真多了,筆記也規范了。為了讓學生認真做筆記,又遵守課堂紀律,單一的方法肯定無效。教師在板書設計方面要格外講究藝術性,如“秦嶺—淮河南北”一課的內容,既有人文知識,又有自然知識。教師上了課之后普遍認為學生學起來有難度,于是打破課程編排體例,運用列表格進行對比的教學方法。另外,還有我國行政區的簡便記憶法“東北三省黑吉遼,北部邊疆內蒙古;兩河兩山連京津,兩湖三江接皖滬;南部瓊臺閩粵桂,川黔云藏加重慶;西北陜甘寧青新,港澳特別行政區”等。學生認為學習起來省力、方便又感到新鮮、易懂,就會主動在書上空白地方做筆記。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說過:“教育不是單純機械地將知識傳授給被動和順從的學生。”由此可見,學生的需要是學習的內驅力。
二、怎樣的筆記對地理學習有效
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不一樣,因此做筆記的方法也不一樣。作為初中的《地理》、《歷史》或《歷史與社會》課程,大多數地區實行開卷考試,把筆記直接做在課本上是最方便復習和考試的方法。
(1)把課本與筆記合二為一,實現課本與筆記互補。把筆記做在課本上,要有自己辨認的符號系統。它可以把老師講的要點,結合課本上的內容記錄下來,所有的精華都留在了課本上。只要復習或考試時打開課本,就一目了然。不管翻到哪一頁、哪一章,都有當時記錄的痕跡,復習起來很方便。劃書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勾畫不同的內容,也可以用不同的符號來表達不同的意思。有的用波浪線、有的用直線,有的關鍵詞、關鍵句還可以用圈、點、三角形等符號表示知識點的重要。同時,利用課本上空白處,記錄聽課的補充內容,對照課文一一排列,將上課的重點依次記錄下來。
(2)有選擇性地做筆記,把自己需要的資源記下來。由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知識能力存在差異,興趣、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也存在差異。人是有高級需要的動物,活動是受需要支配和驅使的,沒有需要就沒有活動。一個教師的課堂教學能使全班學生都感興趣是不可能的,講授的知識使全班學生都需要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課堂里的學生有的在記筆記,有的無動于衷。筆者認為,那些說與讀的技能失調,詞不達意,閱讀時吞吞吐吐,寫字經常把字詞、符號寫錯的學生,堅持做筆記,對提高讀和寫的基本技能很有幫助。
(3)教學與學習可能性相適應。教師的教學要求與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是教學的基本矛盾。要解決好這個矛盾,教師要掌握好度的要求。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教師的作用力與學生的作用力要適應,而且這個度是動態的。一個班級中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同,有的喜歡理科,有的喜歡文科;有的喜歡聽,有的喜歡記。勉強學生記筆記,往往引起師生沖突,有的因記筆記忘記了聽,顧此失彼,只有滿足學生的需要才是提高教學與學習質量的保證。
古人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筆記是一種聽課與動手相結合的學習行為,通過書寫有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也是做學問必須掌握的技能。因為“記筆記”既是一種“有形”的輸入,也是通過“編碼”對知識相互聯系的一種思考,養成良好的做筆記習慣,將對我們的學習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