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俠 史德永等
睢寧是梨栽培最適區之一,“三水”梨栽培面積超過0.67萬公頃,已成為全國優質“三水”梨生產面積最大的縣。近幾年,為了提高“三水”梨的外觀品質,我地普遍采用了套袋技術,但套袋后受黃粉蟲的危害很嚴重,嚴重影響了“三水”梨的質量,果農收益下降,因此,在生產上應重視黃粉蟲的防治。
1黃粉蟲的生活習性
黃粉蟲年發生8-10代,以卵在果臺、樹皮裂縫、翹皮下、枝干的殘附物內越冬。翌春梨開花期卵孵化為干母,若蟲在翹皮下刺吸汁液,羽化后繁殖,在睢寧6月中旬開始向果上轉移,蟲先順著果柄堆積在袋口,尋找間隙進入袋內。人袋后先在果肩部吸食梨果,后群集在果實萼洼處危害、繁殖,繼而蔓延到果面上。8月中旬果實接近成熟期危害最為嚴重,梨果萼部變黑腐爛,最后整個果實腐爛。黃粉蟲喜歡蔭蔽環境,其發生數量與5—7月降雨有關,雨量大或持續降雨不利其發生,干燥溫暖利其發生。
2發生的原因
2.1果園冬季管理差
黃粉蟲以卵在樹上越冬,冬季不清園、萌芽前又不噴石硫合劑等鏟除劑的情況下,黃粉蟲人袋量大,果實受害率可達50%。
2.2紙袋質量差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紙袋,有的質量差,經風吹、雨淋、日曬后容易破裂,便于黃粉蟲侵人;有的是縫紉機縫制的,針眼太稀,黃粉蟲可順著針眼鉆進袋內;有的未經藥物處理,黃粉蟲人袋時未受到觸殺:有的果農使用二次袋。
2.3套袋時扎口松
黃粉蟲大多數是從袋口進入先在果肩部危害。套袋時扎口松,黃粉蟲人袋危害率可在50%以上。
2.4套袋前病蟲害防治不力
睢寧“三水”梨套袋最佳時間是5月初至5月底。部分果農為了節省人力、財力,不論天氣情況。不論套袋時間長短,套袋前噴1次藥了事,防治不徹底,從而導致黃粉蟲危害。
2.5袋內環境更適合黃粉蟲繁衍
黃粉蟲成蟲喜歡在背陰處棲息取食,若蟲有背光性。果實套袋后,袋內形成一個微域環境,給黃粉蟲的繁衍提供了適宜條件。
3防治
3.1冬季清固降低蟲口基數
梨樹落葉后至發芽前刮除粗皮、翹皮,并清理樹上、地面殘留病葉、病果、病蟲枯枝,集中燒毀。
3.2選擇優質紙袋,改善扎口技術
最好選擇韌性強、透氣性好的膠封蠟質紙袋。套袋前1周用氯氰菊酯50倍液浸至袋口1/4處。晾干后再使用,可使黃粉蟲入袋危害果率降為5%。套袋時袋口要扎緊扎嚴可減輕危害。
3.3套袋前后的藥劑防治
梨樹發芽前噴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消滅越冬蟲卵。套袋前噴10%吡蟲啉1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3000倍液,藥干后即可套袋。噴藥一周后套袋未結束或降雨后,再噴一遍藥再套袋。
6月中旬至8月中旬,隨時注意黃粉蟲的發生情況,對套袋果每隔7-10天解袋抽查1次,若發現套袋果被害嚴重。超過5%時應解袋噴藥,噴藥后還可套上原袋,也可打開袋底噴布具有熏蒸作用的藥劑。常用的藥劑有2.5%溴氰菊酯乳劑4000倍液、20%殺滅菊酯乳劑4000倍液等。噴藥時應從下往上噴,重點噴果實萼洼部,最大限度保持果面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