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恒元
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家長們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儲備足夠的能量去迎接未來的挑戰?作為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音樂能力的培養,在當代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形勢下,眾多的家長選擇了讓孩子學一樣樂器:鋼琴、電子琴、小提琴……于是,數以萬計的琴童,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地涌現出來。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孩子學琴是一個培養能力、逐漸開發智力的過程,需要我們理性地看待孩子,關注孩子邁出的每一步,家長不要加入過多的主觀色彩。今天我們提倡素質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開發孩子的潛能,健康引導孩子學習和掌握更多有益的知識與技能。因此,我認為家長端正認識、平和心態,是讓孩子順利踏上音樂學習之路的首要條件。
下面我把琴童家長分為三類,談一談在部分琴童家長身上隱藏的—些問題。
一、“甩手”家長
稱其為“甩手”家長,其實是由于他們在孩子身上沒有傾注必要的精力,對孩子缺乏足夠的耐心,他們大多有著從眾或跟風的心理。也許是工作十分的繁忙,沒有太多的時間花在孩子身上;要么交際應酬太多,只管自己去瀟灑,孩子學琴的事他們很少過問。他們往往是就近為孩子報上一個班,不管教師的水平如何,交上學費就算完事。看到別人孩子擁有的,自己孩子也已經擁有了,于是乎,家長內心找到了平衡,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好像只要將孩子交給了老師,一切問題都能得以解決。殊不知一些孩子幾年學下來,音階拉不準,節奏彈不清,錯音一大片,問題一大堆。這里既可能是由于小孩的先天不足,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家長的不聞不問。
孩子之間音樂接受能力確實存在先天的差異,但是,每一個孩子的音樂能力,通過后天的培養,都是能夠得到一定發展的。在選擇學習的方式上,家長應該征求老師的意見,選擇適合自己小孩發展的科目。如有些孩子學習二胡、小提琴,其音準控制不好,我們可以讓其學一些有確定音高位置的樂器,如電子琴、古箏、吉他等。這樣就能有效地減輕其學習負擔,增加學習的自信心。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音樂不是為了能成音樂家,根本的目的是在于感受音樂,享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學藝歷程是艱難的。小孩貪玩是天性,學琴就必定占用他們玩耍的時間,尤其是當學琴的新鮮感消失、興趣逐漸減弱時,孩子要堅持下來,除了對其自身的意志是一種磨煉外,同時也在考驗著家長的耐心與毅力。常常是一些小孩由于貪玩,再加上學琴中遇到一定的困難,于是,一些缺乏耐心的家長大臂一揮:算了!不學了。而且還為自己找到一個金字臺階——順其自然。一些很有潛質的小朋友,其音樂發展的道路,就在這一聲嘆息之中被斷送,實在是可惜。
二、“全托”家長
前面我們提到過,有些家長男女雙方都要忙于工作,加上孩子們普遍缺乏學習的自覺性,眾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選擇了“全托”式教育。所謂“全托”就是指除有專任的教師為孩子上課之外,還有專職的老師為孩子當陪練。似乎以這樣的方式就能徹底解決孩子學琴的問題,其實不然,這其中同樣會產生各種問題。
首先,陪練的責任不僅僅是一個“陪”字,應該起到正確指導小朋友練習的作用。而如今的一些“陪練”,要么自己在專業上本身就沒有學通,無法實施正確的引導,要么純粹就是一個擺設,守著琴童完成額定時間。這樣的“陪練”,其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主講老師與陪練容易產生教學上的脫節。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主講老師與陪練兩者基本上是各自獨立的部分。他們之間缺乏溝通,陪練往往不能全面貫徹主講老師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上不能形成默契,甚至還會產生分歧。
第三,陪練的出現會使琴童產生消極的依賴心理。畢竟陪練與琴童相處的時間是有限的,孩子們如今的課外作業也較重,練琴應該是見縫插針的事情,一旦有了陪練,孩子往往就會形成老師來了我練琴,老師走了我收琴的不良習慣。
因此,我們說“全托”難脫,家長想完全免去自己應盡的責任是不現實的。
三、“全職”家長
這類家長全程奉陪孩子的學琴,他們不辭辛苦,任勞任怨,充分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母愛與父愛情懷。但是在這類家長中,勞而無功的卻大有人在。
首先表現在一些家長的急于求成。如:四五歲的小孩主要還是處于發育肌體的階段,絕大多數小孩不易過早進入器樂的學習,盡管有些小孩已初顯音樂方面的潛質,但啟蒙階段的教育仍然是比較艱難的。一些家長一味追求早期開發,眼看著教師提出的要求孩子不能準確掌握,于是,心急火燎的家長就去責備,甚至打罵孩子,這對孩子的啟蒙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有些家長功利心很強,如:讓孩子學琴就是為了考級,因此,常常會遇到一些家長在報名之前,就會問老師:您能讓我孩子一年考幾級?他們根本就不能正確認識考級的內涵。由此便出現了一些不負責任的教師,為了迎合這些家長,同時也為了顯示所謂的“教學成果”,拼命去拔高學生的學習進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家長相互攀比心理造成的結果,而最終受害的是孩子。
由于“全職家長”過多地包辦,往往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思想,形成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如:孩子上課家長做筆記。天長日久,有些孩子就開始依賴家長了——反正有人在幫我紀錄,我記不記無所謂。因此有些孩子就會出現上課思想不集中,對老師強調的要點不善于認真領會等問題。有些孩子看譜不注意各種記號、不記調號,出現的錯音常常由家長糾正,這些都是由于嚴重的依賴思想而產生的后果。
有些“全職家長”不僅關心著自己孩子的學習,同時也在關注著其他同齡孩子的學習,這本無可非議,但是當他們了解到其他孩子的學習內容和進度后,常常會對自己孩子的教師提相同的要求,這必將對教師的教學產生干擾。其實,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教師的教學思路也會有所不同。家長盲目地向教師提要求,只能說是對教師的不尊重、不信任。我們自古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古訓,而某些家長一年之中為孩子更換幾位老師,這對孩子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在以上三類家長中,第一類家長肯定是失敗的,第二類與第三類家長中,既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敗的典型,但絕大多數成功的家長來自于第三類。它充分地說明了家長盡職容易盡責難的道理。因此,希望我們的家長能看清自己,是否存在著培養孩子的誤區,切實扮好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