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江
美國,是很多優秀中國學子都向往的國度。這里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民主自由的學術環境。像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著名學府,更是大師云集,群英薈萃。錢學森非常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他心里清楚,他的學費是美國的一個基金會用中國滿清政府時期的庚子賠款來支付的,因此,他“學習知識,報效祖國”的學習目的非常明確。他曾經對同學說:“我不會過高地估計我自己,但是我也不低估我自己。我只是希望腳踏實地學習科學技術知識,以便將來為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他經常告誡自己:國家落后,自己要努力,不能隨波逐流,墮入平庸之輩。
來到美國,飲食方面,最方便而且劃算的自然是美式快餐。剛開始,大家還覺得很有意思,既能填飽肚子,還比較實惠。但是,時間長了,很多中國留學生開始煩膩這種快餐了。好在學院周圍并不缺乏中餐館,這種餐館不僅招徠著美國人,還時常是中國留學生光顧聚會的地方。在異國他鄉,飽餐一頓正宗的中國菜,對留學生來說,算是享享福、安慰安慰自己的最好方式了。可是,錢學森卻經常顧不上這些,他的勤奮苦讀,在留學生中是出了名的。在人們的印象中,他總是行色匆匆,一邊啃漢堡,一邊趕往圖書館或實驗室。
不過,錢學森也不是沒有業余愛好,他休息時,喜歡看一些藝術理論方面的書籍,依然保持著看電影的習慣。對他來說,能夠在周末看上一場好電影,那真是莫大的享受。有時候,他還會跟同學們討論某位導演或演員,品頭論足,往往還能入木三分呢。但是,這種業余的精神享受并不總是愉快的。
有一次,錢學森和兩位中國同學去看電影,遲到了幾分鐘,電影已經開始了。剛進入影院,一片漆黑,銀幕上的光線照得他們什么也看不清。只好在影院服務生的指引下尋找自己的座位。他們一邊說著“對不起”,一邊從已經坐好的觀眾前面擠過去。剛剛坐下,還沒來得及喘上一口氣,錢學森身邊的白人打了一個“響指”,把服務生招呼過來,在他耳邊說了幾句,然后,服務生向錢學森點了點頭,非常客氣地說:“先生,實在對不起,你可以換到另外一個座位上去嗎?”
“為什么?” 錢學森疑惑地問。
那位服務生輕聲地向錢學森說明了原因。原來是錢學森身旁的白人,不愿意同中國人坐在一起。
錢學森聽后非常惱火,本想與那人理論,但又怕影響影院的秩序和安靜,只好悻悻地和兩位同學離開了電影院。
三位中國留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一路上,他們一會兒痛罵幾句,一會兒又長時間地沉默不語。
這種事情發生在一般人身上,或許只是自認倒霉罷了,但是對于有著良好教養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的中國留學生來說,這是無法忍受的傷痛,也是他們發奮圖強的原動力。
那個不愉快的周末,讓錢學森終生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