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慰
目前,全國上下正在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審計機關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要牢固樹立科學的審計理念,把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成果轉化為做好審計工作的本領。著力在“六個必須”上下功夫。
一是必須以科學發展觀作為審計工作的靈魂和指南。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地方審計機關,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把思想認識和各項工作統一到科學發展的要求上來,進一步解放思想,著力破解阻礙科學發展的問題,切實履行審計監督和服務的職能,推動和促進區域宏觀經濟科學發展。
二是必須明確審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樹立國家利益與群眾利益高度統一的責任觀,當前審計工作要以“推進法治、維護民生、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積極推進審計工作重點的轉變,把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關注國家宏觀政策的貫徹落實,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熱點問題入手,以增強審計工作的針對性、超前性和預見性。當前,要重點關注種糧農民直補、農機具補貼等支農資金、政府投資建設保障性住房情況、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縣鄉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扶貧資金等方面投資和管理狀況,著力揭示落實國家政策不到位、政策目標未實現以及嚴重影響和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堅決查處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案件和問題,切實保護廣大群眾和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當好人民群眾利益的“保護神”。
三是必須明確審計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國家經濟安全是審計工作的根本目標。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從更高的層面、更廣的范圍,密切關注財政、金融、國有資產、能源和資源環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潛在風險,密切關注經濟問題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甚至演變為政治問題,及時提出對策性建議,防范苗頭性問題演變成趨勢性問題,局部性問題演變為全局性問題,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要通過財政審計,保證財政資金使用合理高效;通過對地方金融機構審計,切實防范金融風險;通過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幫助領導干部樹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科學發展觀。
四是必須始終堅持審計工作“二十字”方針。“依法審計、服務大局、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求真務實”的二十字審計工作方針,是審計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法寶,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市審計機關要在貫徹二十字工作方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機制,樹立起科學的審計理念,更加有效地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用科學的思路謀求審計發展,科學的突破促進審計改革,科學的舉措推進審計創新。要在思維方式上,破除就審計論審計的慣性思維,要著眼全局,樹立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把對審計工作的認識從單一業務型,向業務與服務大局融為一體的復合型轉變;要改變過去單純以查錯糾弊為目標的傳統理念,向以績效審計為主的服務型目標轉變;要改變多年來以審了多少單位、開展了多少審計事項、查處了多少違紀違規資金的單純監督型,向以督促整改、促進規范、注重成效的監督服務并重型轉變,使審計工作的業績更加充分地體現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上來。
五是必須堅持在審計工作中兩手抓。一手抓揭露和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經濟犯罪案件線索,促進反腐倡廉建設,規范社會秩序。對于違紀違規行為,要在審深審透、查清事實的基礎上準確定性,該處理的及時處理、該移送的及時移送、該曝光的及時曝光。對嚴重違法違規和擾亂經濟秩序的行為,要依法嚴懲,以切實增強審計工作的威懾力;另一手抓揭露和反映體制性障礙、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的管理漏洞,促進建立責任政府、廉潔政府和高效政府。通過兩手抓,充分發揮審計固有的監督和批判性作用,發揮審計服務于國家宏觀經濟,推進整個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四位一體健康協調發展的建設性作用。同時,要堅持依法審計與文明審計相結合,正確行使審計監督權,在法定權限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開展工作,嚴格規范審計行為,堅決杜絕審計處罰中自由裁量度的隨意性,既不能失職、不作為,又不能越權、亂作為。
六是必須牢記廉政建設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審計是一種權力,更是一種責任。審計工作涉及面廣、情況復雜、政策性強、敏感度高,稍有不慎就會犯錯誤。審計機關要進一步加快管理創新,強化自身建設,努力在培養造就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清正廉潔的干部隊伍上下狠功。通過從嚴治理審計隊伍,大力推進“陽光審計”工程,內抓管理,外抓紀律,建立起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公正透明的審計執法機制和過硬的審計干部隊伍,切實提高審計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作者單位:吉安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