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毅 趙東設 董 雷 鄭 綱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主要以發熱、全身性皮疹、淋巴結腫大為特征。同時,此病易致嬰兒先天性風疹綜合征(CRS),孕婦在妊娠早期感染風疹病毒,可造成胎兒發育遲緩和畸形等嚴重后果[1]。近幾年溫州市鹿城區時有風疹流行,特別是2008年疫情尤其嚴重。為了解鹿城區風疹流行狀況,進一步做好風疹控制工作,現對風疹流行現狀、有關調查結果和采取的控制對策分析如下。お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疫情資料來自鹿城區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人口資料來自溫州市統計局,風疹疫苗接種情況來自溫州市鹿城區城區、農村和城郊結合部的抽樣調查。
1.2 檢測方法
溫州市鹿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負責風疹的實驗室診斷,運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風疹IgM抗體。
1.3 風疹爆發定義
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風疹病例即視為爆發。
1.4 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均錄入Excel 2000軟件作統計分析。お
2 結果
2.1 發病概況
2008年溫州市鹿城區經傳染病疫情網絡報告風疹1 195例,發病率為172.86/10萬。其中臨床診斷病例1 040例,實驗室診斷病例60例,疑似病例95例,分別占總報告例數的87.03%、5.02%和7.95%。其中爆發病例485例,爆發病例占風疹病例人數的40.58 %。
2.2 流行病學特征
2.2.1 時間分布 風疹的流行時間與麻疹相似,主要集中在3—6月,占總病例的91.55%,3月開始病例明顯上升,6月漸顯下降趁勢。各月分布情況見圖1。
2.2.2 地區分布 2008年風疹疫情涉及鹿城區21個鄉(鎮)、街道,病例主要分布在雙嶼、黎明、黃龍、雙潮、南浦、

蒲鞋市和水心等鄉(鎮)、街道,占58.66%。發病率以城郊結合部和農村為高,分別為257.77/10萬和228.38/10萬;城區發病率為152.72/10萬。
2.2.3 年齡和性別分布 1 195風疹病例中,男性683例,女性512例,性別比為1∶0.7496。男性發病率為197.38/10萬,女性發病率為148.29/10萬。最大發病年齡為67歲,最小年齡僅出生20 d,主要發病年齡集中在10~14歲,15~19歲,20~24歲這3個年齡段,占總病例的61.01%。見表1。お

2.2.4 職業分布 此次風疹疫情涉及17種職業。職業構成以學生、工人和散居兒童為主,占總病例的75.31%。其中學生565例,占47.28%;工人213例,占17.82%;散居兒童122例,占10.21%。
2.3 爆發病例
爆發病例485例,占40.58%,主要集中在城郊結合部的小學、中學、工廠等集體單位。
2.4 風疹疫苗接種情況調查
通過對1 195例風疹病例的個案調查,發現均無風疹或麻腮風疫苗接種史。同時于2008年6月對鹿城區的托幼機構、小學和中學的風疹或麻腮風疫苗接種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分城市、農村和城郊結合部3個部分共調查了1 315例對象,已接種908例,接種率為69.05%。調查還表明,小年齡組疫苗接種率大于大年齡組,托幼機構接種率為83.98%,小學接種率為68.52%,中學接種率為45.83%。而城區疫苗接種率大于農村和城郊結合部。城區接種率為82.91%,農村接種率為68.66%,城郊結合部接種率為58.32%。經統計分析城區接種率與農村接種率及城郊結合部接種率間均存在統計學差異(χ2值分別為22.46,62.89,P<0.001);農村接種率和城郊結合部接種率間也存在統計學差異(χ2=10.44,P<0.05)。鹿城區風疹、麻腮風疫苗接種情況調查見表2。

3 討論
2008年鹿城區發生了風疹的流行,涉及全區所有鄉(鎮)、街道,主要以爆發形式出現,病例以學生為主。鹿城區的此次所有風疹病例均未接種風疹疫苗。對中小學和托幼機構的接種率調查顯示,平均接種率只為69.05%。表明此次風疹發病主要與風疹疫苗實際接種率不高或未接種疫苗有關。與文獻報道相類似,風疹在中小學校發生流行,主要由于中小學生未接種風疹疫苗,缺乏風疹抗體保護[2]。美國疾控中心資料顯示,50%的風疹感染為隱性感染,如果只在兒童中開展風疹免疫接種,而且接種率不高,不會起到明顯的保護作用,還可能造成風疹發病年齡后移,增加CRS發病的危險[3]。在此次風疹的流行中10歲以上年齡組風疹發病占總發病的82.18%,20歲以上年齡組風疹發病已占總發病的40.50%,出現了明顯的年齡后移。其中20歲以上女性病例占總發病數的19.83%,占女性病例的53.32%。顯示育齡期婦女感染機會加大,大大增加了CRS發病的危險。因此,針對鹿城區風疹流行現狀若不采取相應的措施,風疹發病仍將持續維持高水平,甚至可能發生更大規模的爆發。同時必然會增加育齡期婦女感染機會,可能造成CRS發病數上升。
要高度重視風疹疫情,及時采取以下預防和控制對策:①繼續做好常規免疫工作。浙江省從2008年7月1 日開始對8月齡兒童開展常規的麻-風二聯疫苗接種以及對18~24月齡兒童開展麻腮風三聯疫苗的常規接種。今后將能保證兒童的風疹的二次接種機會。同時也要加強定期的風疹疫苗接種率水平監測,維持兒童風疹疫苗高水平接種率。②預防風疹的主要目的是防止CRS的發生,實施風疹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措施。提高兒童免疫力、切斷風疹病毒傳播,達到消除風疹的目的,從而減少或消除了孕婦暴露風疹的危險性,減少CRS的發生。但幼兒期間獲得的免疫力并不能維持到育齡期,此時孕期感染風疹有導致CRS的可能。為控制或減少CRS,疫苗接種對象不能只限接種兒童。因此在做好兒童常規免疫的基礎上,還需要同時開展對初中學生和育齡期婦女的接種工作。③加強風疹監測,強化報告意識,規范報告制度,特別是要加強對中小學校校醫、保健醫師的培訓,提高疫情報告的及時性。④及時調查處理風疹疫情,對爆發病例要及時開展風疹疫苗應急接種,適當擴大接種對象和范圍,防止疫情擴散。我區在處理多起針對學校的爆發疫情中,采取應急接種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從6月開始病例的明顯下降,可能與此有關。⑤由于風疹在臨床上很難與麻疹相鑒別。因此,提高實驗室診斷報告率,將有利于控制風疹的發病,同時也有助于麻疹的診斷、鑒別診斷和監測工作的正常開展。お
4 參考文獻
[1]彭文偉.傳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5.
[2]陳海平,董春明,迮文遠.我國部分地區人群風疹免疫水平的監測[J].中國計劃免疫, 1999,5(1):5-6.
[3]U.S.A.HHS and CDC.Control and preven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uspected outbreaks, rubella in pregnant women, and surveillance for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J].MMWR, 2001,50:12.
(收稿日期:200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