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良軍
為了總結食品衛生行政執法經驗,加大執法力度,調整執法方向,促進食品衛生監督工作,現將我區2005—2006年1 545起食品衛生行政處罰案件分析如下。お
1 資料來源
根據我區2005—2006年的食品衛生單位統計年報表、食品衛生行政處罰檔案、食品衛生監督監測情況年報表進行整理,主要針對違法條款、處罰方式(罰種)、行業分布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お
2 結果
1 545起食品衛生行政處罰案件中,違法1條的占 48.48% (749/1 545),違法2條的占36.57% (565/1 545),違法3條的占13.07% (202/1 545),違法4條的占1.88% (29/1 545),違法條款及處罰情況見表1~表3[1]。お


3 討論
我區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違反食品衛生法第27條規定,審查不合格或未辦理衛生許可證擅自開業生產經營的處罰案件有887起,占34.10%,居第1位;違反食品衛生法第26條的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沒有取得健康合格證明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處罰案件有795起,占30.57%,位居第2位。這主要是現就業人員流動性大,旅游城市飲食業季節性強及經營者存在投機意識和僥幸心理,加上監督人員發現后理解說服較多,追查處罰少。因此,幾乎所有單位都存在不體檢違法上崗現象。違反食品衛生法第8條規定,生產經營過程不符合衛生要求的處罰案件有436起,占17.76%,居第3位;違反食品衛生法第9條,生產經營被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而被處罰的案件有373起,占總數14.34%,居第4位;另外有食品中加藥、食品包裝標簽不符合標準、采購食品不索證等案件均受到了處罰。
從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1 545起案件行政處罰來看,罰款同時責令改正1 545起,居第1位;警告同時責令改正436起,居第2位;沒收銷毀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373起,居第3位;對887起無證經營單位實施取締。在實際監督工作中,“警告并責令改進”占第1位的,只因食品衛生監督人員在食品衛生監督過程中,以書面警告較少,在今后的監督執法工作中應盡量避免口頭警告。
2005年我所在街道設置衛生監督分所,增加了一線衛生監督員13名。同時嚴格實行目標責任管理考核,調動了監督員的積極性,對每條街路、每個社區進行了梳篦式巡回監督,衛生監督覆蓋率大幅提高,對無證經營情況發現及時,故2年中共取締無證經營單位887家,其中2005年對236家超過年檢期限仍在生產經營的食品單位,在實施較低金額(絕大部分為500元)衛生行政處罰的同時,實施了取締的行政強制措施。雖然取締主要還是采取書面公告取締的形式,而沒有查扣封存工具設施和場所的措施,但在立案處罰的同時,指導其及時辦理、延續、年檢食品衛生許可證,既做到必要的行政措施不缺失,又能體現行政處罰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收到較好的社會效益,也得到受處罰經營單位的敬重。同時與工商、技術監督、商貿等部門通力協作,整頓食品衛生市場秩序[2],加強監督力度,查處一批嚴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案件,銷毀食品1 069.89 kg。在所有已受處罰的單位中,受處罰的主要是餐飲消費環節的經營單位,占處罰總數的69.32%(行業受罰戶次數/總受罰戶次數,1071/1545)。
從食品行業監督處罰情況看,受處罰率(行業受罰戶次數/行業總戶數)最高的是飲食業,為38.71%,表明衛生監督機構著重抓住餐飲消費環節的食品衛生,加大監督的力度,這對保障食品的安全衛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多年來飲食行業的衛生狀況是消費者關心的熱點[3],也是食源性疾病發生率較高的行業,事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同時也影響社會安定。因此,衛生監督部門加強飲食行業衛生監督,對控制食物中毒無疑有較大的作用。對生產加工業、食品經營和自制零售業的監督執法力度較平衡,處罰率在15%左右,沒有出現監管缺失或空白的領域。飲食業中被處罰的主要原因還在于日常衛生管理和人員衛生意識缺乏,因為硬件條件不符合要求的只占很少一部分。食品經營單位中受處罰的主要是監督檢驗不合格產品,而且在2005年49起該類案件中,總罰款金額181 583.00元,平均案值為3 705.78元;2006年42起該類案件中,總罰款金額181 500.00元,平均案值為4 321.43元,均遠高于全部處罰案件的平均案值1 651.61元。說明監督監測是發現案件來源的重要手段,能發現涉案范圍較大的一些案件,社會效益較好。
行政處罰可以反映執法的力度和衛生監督的廣度,同時也暴露出我們監督的薄弱環節。隨著下崗人員增多,農村進城經商人員的增多,無證經營被處罰為第1位,食品從業人員不體檢“試工”的現象普遍存在,受處罰居第2位。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不符合衛生要求和生產經營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等現象仍比較普遍,要加大法規宣傳力度,使《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能深入人心,使業主養成自覺守法的習慣。お
4 參考文獻
[1]李文智.1997—2001年桂林市286起食品衛生行政處罰案件分析[J].廣西預防醫學,2002,8(5):308-309.
[2]邱從乾,何金觀,吳軍英.上海市奉賢區2001年食品衛生行政處罰情況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 2002,14(6):293-294.
[3]鞠琳,宋海波.武漢市1996—2001年食品衛生行政處罰情況分析[J].中國衛生監督,2002,9(5):294-296.
(收稿日期:200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