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8月,我來到新疆邊陲一個基地工作點施工。我的任務是和另外一個戰士負責電源安裝的蓄電池焊接工作,兩個人兩班倒,沒有白天黑夜之分,沒有工作日與休息日之別,只知拼命地干活,并為自己能為第一顆原子彈升空出力而倍感榮耀。
10月1日這天,我照常在地下室工作著,忽然排長劉坤齋通知我說北京的首長要來接見我們。就在那一次,我見到了張愛萍上將。張愛萍上將走到我們跟前問:“你們誰是五好戰士,請舉手。”我們幾個五好戰士立即舉起了手。他連聲說:“好樣的,好樣的,請你們站出來,咱們照個相吧!”當時,他與幾位將軍盤腿坐在戈壁灘上,我就坐在張愛萍上將與劉志堅中將之間。照完相站起來時,張愛萍上將問我是哪里人,我說是陜西。他說:“噢,延安來的。”我忙說:“不是延安,是商洛山區。”他笑著說:“那也是革命老區,咱李先念打游擊的地方嘛。”
這次與張愛萍上將的合影,無疑讓我終生難忘,也讓我更加干勁倍增。那一年的10月16日下午3點鐘,當我在數百公里外看到翻滾的蘑菇云騰空而起時,不禁和在場的人一起振臂高呼,欣喜若狂!
陜西省西安市
趙德銘
苗寨籌糧
度過第一個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日。由于部隊正準備進行“衡寶戰役”,這個消息沒有傳達到我這一級。當日我是在行軍途中獨身一人離開部隊,到湖南湘西的苗寨度過的。
當時我是一名隨傅作義將軍起義后參加解放軍三十九軍一一七師三五一團宣傳隊的隊員。1949年10月1日,我們南下大軍正準備翻越湘西一處海拔約1000米雪峰的山脊。幾個湘西游擊隊的人找到我們團長,稱可以幫我們去苗寨籌糧,但部隊必須派一個人隨他們去苗寨,才能證明他們是在給解放軍籌糧。為了在籌糧的同時宣傳我軍入城的十項紀律,部隊決定派我前去。當時湘西地區土匪很多,離開部隊單獨行動危險性很大,弄不好會丟掉性命,但我毫不猶豫地跟著游擊隊下了山。走了10多公里路,到達苗寨時天色已黑,我到苗族人住的木樓上宣傳我軍買賣公平、用銀元買大米的政策。苗家的主人請我和游擊隊員吃飯,按照苗族人的風俗,我豪爽地大碗喝米酒,大塊吃夾生的烤豬肉,贏得苗家人的敬佩和信任。到半夜時分我們就籌得大米60籮筐,由30個人挑著,天亮前送到了部隊的宿營地,圓滿完成了任務。雖然我一夜未睡,走了20多公里路,天亮照樣隨部隊行軍。就這樣,我過了第一個難忘的國慶日。
遼寧省盤錦市馬英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