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志建 王 婷
中國經濟報刊協會“2009中國十大經濟新聞人物評選活動”陜西片區候選人系列報道
翠華山,2001年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陜西省翠華山山崩景觀國家地質公園”,成為我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之一,2002年躍入“國家AAAA級旅游景觀”行列。翠華山以其“山崩奇觀”成為中華名山之一。2009年,聯合國將再次組織專家團,對以翠華山為核心景區的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設展開檢查驗收工作。翠華山再次引起世人的關注。
有奇異的山,就有奇異的人。翠華山充滿了神奇,是誰讓這種神奇那么大放異彩?
是徐選舉。徐選舉是翠華山歷史文化中孕育出的新時代的奇人。初交徐選舉,大都會認為他是那種典型的陜西漢子:耿直豪放,為人忠厚,踏實肯干,說話算數。徐選舉一句話,誠信度就是百萬甚至上千萬。這就是翠華山的誠,也就靠一個誠字,翠華山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才有了許多的朋友,才有了快速的發展。
其實,這是判斷上的一個誤區。
2001年,恰好是徐選舉上翠華山就職的第十個年頭,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孫文盛在北京為翠華山正式授牌,翠華山正式躍升為“山崩景觀國家地質公園”;另一副部長壽嘉華又親自來翠華山,在國家地質公園揭碑儀式上發表演講。那一天,翠華山上人山人海,一夜之間,翠華山享譽國內。
發掘這獨特資源的人,就是徐選舉。
翻開翠華山的發展檔案,看到一些平凡甚至瑣碎的日常記錄,不由得叫人拍案稱絕。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一點一滴,正如天空的流云,即將醞釀一場雷暴,又如大海的波濤,正將巨浪推向彼岸。
1992年,徐選舉上翠華山任職時,翠華山基本上還是荒蕪之地,上山的道路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住的是茅棚,吃的是粗糧;小伙打光棍,姑娘嫁山外。山下旅游狀況是任其自流,誰想來了自己去爬,所以管理處幾十個人當時年收入僅20余萬元,不夠養活自己。至于景點建設,完全是空白,能叫上名字的,也就兩三個,最稱得上景點的是“翠華廟”,至于山上的狀況,那就更糟,今天被稱為“國內獨有的山崩奇觀”景區,當時最大的實惠是能打柴采藥。所以1992年初,徐選舉那根弦繃得最緊,他天天上山考察,跑遍了32平方公里的每個角落,提出了以文化內涵、景點建設、初期道路建設為主要任務的三年基礎建設規劃。這時,有人懷疑地說,一分錢也沒有,還要啥發展基礎,談建設那么容易么?往山上背一塊磚也得付2分錢呢!也有人說,費那些神干啥。弄點錢湊點工資算了,咱靠山吃山也蠻不錯的。
徐選舉說:“發展才是硬道理,不發展旅游事業,自己事小,咱們以后就成了千古罪人,拿什么面對三秦父老。”
他跑到銀行貸款,銀行要抵押,老徐說,我們有翠華山。銀行講,翠華山沒法算,不能作抵押,老徐說,翠華山是無價之寶。
這一年,徐選舉掉了很多頭發,但卻超前彈奏出了股份公司的前奏曲:為了建設翠華山,他帶頭拿出了3000元錢,組織全體職工集資建設,在最為困難的時刻,職工們站在了他的一邊,他們千方百計,籌集資金10多萬元,就用這點“滾動資金”,三年內,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對初期的60余個景點進行了考察和建設,投資30余萬元建設了主景之一的“幽洞”,二是投資50余萬元,修建了五座亭臺和玉泉游泳池,并邀請名人完成了摩崖石刻,增加了景區文化色彩;三是硬化擴建了游區外3公里的道路。
1994年底,翠華山奠定了發展的堅實基礎。這時,翠華山的旅游逐漸形成了熱點,游客源源而來,許多人就此滿足了,但徐選舉沒等大家歇口氣,便接著提出了第二步發展方案,這方案,讓更多的人捏把汗,許多人說,老徐這家伙膽子太大……
徐選舉宣布;翠華山進入大發展階段,首要的任務就是要修長達5.77公里的盤山公路,將公路修到翠華山的主要景區山崩石海中的翠華山天池,道路中要套修529米的一座隧道和兩座大橋。
根據國家標準,這條路需要1600萬,大家一聽就頭皮發麻,但徐選舉講的還是那句話,發展才是硬道理,他四處奔波,雖沒有弄來幾個錢,卻千方百計將這條道路建設列入了當年西安市為民辦的十大好事之一,并在建成道路的當年,翠華山被評為西安旅游十大景區中唯一的一處自然景區。僅此一舉,翠華山在陜西地區一舉成名。
1997年10月,省市領導云集翠華山,瑞雪中,第一輛汽車呼嘯著開上山,結束了山區農民祖輩登山艱難的歷史,標志著翠華山向縱深發展的具有戰略性的重大舉措的實現。在經費預算中,明眼人發現,徐選舉修的這條路整整節約了700多萬,道路建設質量過硬,錢是怎么結余出來的?徐選舉說,細,不要中間環節,把每一分錢都捏得出汗。
家中有梧桐,引來金鳳凰。因為有了路,翠華山很快招商引資3600多萬,修建了天池度假村,游樂設施,完善了游區功能,并自身投資建設了山門,調整了結構布局,使“吃、住、行、游、購、娛”的旅游六大要素全部到位。
1999年,隨著西安市生態游啟動儀式在翠華山舉行,翠華山大思想、大手筆、大發展的戰略部署震撼三秦。2000年底,翠華山實現了公司的深層改造,拓展融資渠道,成立了西安翠華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同市場接軌,向多元化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翠華山的發展進入了輝煌時期,此時。徐選舉科學地提出了翠華山旅游事業發展的三部曲,即景區景點特色化建設、景區發展規模化建設和旅游產品品牌化建設。
當時,他的目光盯緊了山崩,這只是一堆堆坍塌的亂石么?他反復問自己,并相繼邀請100多名專家學者38次對翠華山景區進行探討調研,地質森林園林、環境生態保護建設、動植物學各類專家云集翠華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宗枯先生,國土資源部環境司司長姜建軍博士,田延山博士,也專程來到翠華山,千年厚重的歷史沉積終于揭去了神秘的面紗,一個“中國獨有,世界罕見”的山崩遺跡就這樣誕生了。
西部大開發,旅游當先行。從云貴濃郁的民族風情到青藏高原的草原之旅,從敦煌的精美絕倫到陜西強盛博大的周秦漢唐文化,從兵馬俑引起的世界震驚到翠華山山崩奇觀的雄壯崛起,中國西部這塊神奇美麗的土地,將成為世界旅游熱點中的另一個中心,而在陜西境內,山崩奇觀和翠華山景區的完善建設,標志著以秦嶺北麓為主線的綠色旅游通道的崛起,從而完善了陜西省的旅游功能,彌補了陜西自然景觀嚴重匱乏的歷史空白,加大了進一步步入世界旅游航線的沖擊力。就中國名山而言,在諸多的名山大川中,又多了一個獨樹一幟的“山崩兄弟”。
徐選舉并不完全是目光犀利,具有非凡魄力且雄才大略、聰明睿智的那種相當成功的企業家,他有更高的境界:社會責任感。作為西安市第九屆黨代會代表,西安市勞動模范,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西安市政協委員的
他,目光看得更遠。
1998年,他在多次深入秦嶺北麓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政協會議上率先提出了“拓展秦嶺北麓旅游環山公路,加速秦嶺自然資源風景區開發”的提案,但這個提案當時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然而兩年后卻被西安市政協表彰為優秀提案,并給徐選舉頒發了優秀提案證書,因為這個提案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并正式采納,實施建成了目前引人注目的秦嶺北麓環山旅游公路。
山崩地質遺跡自發現、呈報、命名為國家山崩地質公園之后,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以開發求發展的愿望十分強烈,而徐選舉則反其道而行之,輕易不提開發,出重拳狠抓保護工作。大家不能理解,認為沒有經濟效益的事他卻重拳出擊。
2002年金秋時節,翠華山天池湖畔隱秘的樹叢下,兩座用山石砌成具有中國味道的建筑與周邊山石樹木相互映襯,終南山藝術創作基地暨樊洲中國畫館落成并對外開放。圍繞文化基地建設。徐選舉一鼓作氣,又修建了終南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博物館形象地體現了秦嶺終南山豐富的地質景觀及多樣的生態資源。修建時,許多人不理解,今天,我們回頭審視,終南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受到聯合國專家團的高度評價,成為沖擊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不可或卻的要素。
徐選舉的杰作不僅僅如此,它驚人的舉措總是讓人眼花繚亂。
杰作之旅游扶貧
沿著翠華山漫行,過去的翠華山谷壑中點綴著許多古老而陳舊的房屋,或簡陋的磚木結構,或草房結廬,或以洞穴為居,世居山林的村民一直生活在一種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他們在山間小道上,肩扛手提,在一種近乎原始的狀態中生存著,他們賴以生存的形式有意無意地與今天社會發展相悖,在美好的山川中劈地拓荒,將自然界賜予人類的綠色生態園林弄成一塊塊坡地,一口口地吞噬著生命的園林,他們同野生動物斗智斗勇,往往大獲全勝,于是與我們同一個世界的野生動物成為他們的火上炙、盤中餐,被粗暴地吞噬;他們以采藥為生,沿著羚牛、山羊的足跡攀爬,許多人為之殞命。對于新生活的向往,成為他們的共同愿望,每當有人出山,就會帶回一些時代的新氣息,信息時代的陌生,不斷刺激著他們的好奇和神經。
對于政府而言,已有明確的責任將他們搬下山,不管是出于退耕還林,還是保護生態等種種需要。政府的責任是讓我們每一個人走出貧困,走向新生活。然而,資金的匱乏使這一舉措遲遲沒有實施。
面對村民的貧困,徐選舉有三條出路:一是任其自流,維持現狀。對于翠華山而言,并沒有嚴格的責任為之付出,二是將他們組織起來,隨同翠華山的發展逐步走向富裕,這樣翠華山也無需投入,無非是安排一些人的工作,搞一些如農家樂一樣的餐點,但徐選舉卻提出了旅游扶貧的口號。自2001年始,相繼投入近千萬元,將天池水湫池村48戶村民、正岔溝54戶村民全部搬下了山。
如今沿著天池漫步,于天池北側,一排漂亮的仿古建筑餐飲一條街成為翠華山一絕,游人游樂其中,品嘗著山野民風,這條街的主角,就是水淵村的38戶村民,他們從此安居樂業,告別了世世代代幾乎原始的生存狀態。
當你將目光投向太乙鎮下方,在廣袤的原野中,有兩個新的現代村落,一個叫“翠華新村”,一個叫“翠華西新村”。兩個新村分別居住著甘湫池東岔溝和正岔溝的村民,他們在新村的現代居住區內同時代融為了一體。為此,徐選舉卻增加了責任,不僅僅是搬遷要投入近千萬元,他要精心地組織指導村民們在現代生活中走向富裕,除了將部分村民安排上山參加工作,并按季由翠華山向村民供應口糧,他還為村民們投資蓋了學校。徐選舉說:村民們已成為翠華山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要同命共生,還要同榮共輝。
杰作之水泥廠兼并
人類的智慧源于大腦的發達,當我們人類用大腦進行思考,就有了人類的不斷進步,但思考有著許多不同的種類,關于事業,關于愛情,關于“一加一等于二”,甚至關于宇宙和地球的生存與毀滅。
徐選舉的聰慧,正在于他的思考。他思考問題或進行決策時,總是跳開固定的模式,不受利益的誘惑,所以才能走向不凡。
翠華山山下有個陜西省長安白水泥廠,隸屬長安縣,始建于1966年,屬國有特種水泥生產企業。建廠30多年來,有過輝煌的業績,但隨著秦嶺生態保護的需要,2003年6月起,全面停產關閉,職工放了長假。老徐說:從秦嶺北坡整體規劃的大局著手,本著長遠發展,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做大做強翠華山旅游產業的思路,一定要兼并陜西省長安白水泥廠。
當時,兼并水泥廠約需經費上千萬元,而水泥廠可以利用價值估價總價260萬元。尚有在職職3298名,退休職工154名,內退1名,總計253名職工需要妥善安置。
有人算了一筆賬:水泥廠地處翠華山山下兩公里的西岔溝口,和翠華山沒有任何關聯,同時水泥廠廠區受秦嶺保護規劃限制利用率低下,沒啥發展前景,加之優勢企業實施收購兼并,兼并方必須承擔被兼并企業債務,全員接受安置職工,保證職工依法享有的各種權益。更為關鍵的是:水泥廠的生與死,與翠華山、與徐選舉沒有任何關系,何必自找麻煩呢?
但徐選舉在反復思考后,做出了一個決定,堅決兼并水泥廠。理由只有一個,為了我們共同的生存環境!
2005年9月9日,在西安市長安區工業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監證下,翠華山、陜西省長安白水泥廠簽訂了兼并協議書。采取承僨兼并方式。參照陜西省長安白水泥廠2004年8月4日《資產評估報告》,接受白水泥廠全部資產,包括土地、房產、機械設備、辦公設施及所有債權債務,并負責對全廠在冊職工253名按整體兼并政策實行分類安置。其中,一次性安置職工197.37萬元;補繳職工社會保險費105萬元。辦理醫療保險費123.2萬元;清還職工工資、集資款87.2萬元,同時,還承接了白水泥廠所欠債務幾百萬元,總計:1099.3萬元。而水泥廠可以利用價值估價總價只有260萬元。
兼并的同時,42名愿意繼續上崗的水泥廠職工走上了新的崗位,~2008年,原水泥廠廠長石利鋒出任了西安翠華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其他員工多已成為工作骨干。
這時,大家想起水泥廠冒著黑煙的煙囪,想著那濃濃的煙在山間飄蕩,覺得1000萬花得還值,但細細想想還是不對,雖然那煙危害著生態,但還不至于太乙真人飄進翠華山山門,并未影響翠華山景區的生態。徐選舉說:我們想問題就是要擺脫翠華山,多想一想古都西安,想一想這個世界和未來。
杰作之滑雪場建設
徐選舉的想法之所以與眾不同,在于它總把大眾的需要放在首位。翠華山滑雪場建設就是一例。
他認為社會需要刺激性的娛樂項目,他干事的特點就是要干得有模有樣。滑雪場也是這樣,不但雪質好、雪道長、寬度大,且設備精良,一律是歐洲進口。
翠華山的雪總比別的地方厚,比別的地方大,這不是一種感覺而是實實在在的厚,實實在在的大。翠華山是終南山的中心,終南山是秦嶺的中心,高山之雪的實實在在就像深山中的老人,只要你想吃想喝,搭起幾根圓木把能吃的都給你烤上、煮上,直至你飽飽地打了嗝。翠華山說聲下雪,飄飄灑灑落下來的雪就將山頭都罩了去,有幸在翠華山中觀賞飛雪,那種奇特的美讓人神不守舍,你伸出手。揮著胳膊在雪地上奔騰,雪花就同你齊舞,你睜大眼睛。群山已經在雪花中消失,白茫茫的,連溝壑也都隱身而去。
翠華山滑雪場是大自然的恩賜。它坐落于翠華山天池上方二華里處。一條彎曲的公路直達滑雪場入口,滑雪場坐東朝西,長達600米,寬約60米,整個雪場呈自然的30度下滑坡面,雪場頂部是甘湫池崩下奇石,兩側是高聳的山峰,山坡上滿布四季長青的葫蘆松林,將一個滑雪場裝扮得十分妖嬈。持一副滑桿,踏一副滑板,同歡快的孩子、姑娘飛舞著、歡笑著擠成一堆,將冬之翠華山裝點得更加妖媚,是多么愜意的事啊!一般地,人們普遍以為滑的是自然雪,其實。雪多是人造的呢!待到山中氣溫低于零下3℃,將那造雪機一米寬的炮口瞄向天空,將水霧射向百米高空,水霧在山間回蕩,飄下來的就是十分綿軟的雪花了!再即興走近山坡,看雪地上無數鳥的足跡,像一個個小小的花朵印滿了平整的雪面,鳥印獸跡表明著翠華山的富有和珍奇,如果看到大若牛蹄、指尖銳利的印跡,切莫追蹤,那是狗熊!
滑雪場自從開張就人滿為患,第一年冬季試營運兩個月,效益達80萬;第二年冬季正試運營,效益突破300萬。之后效益連年再創新高。
徐選舉原本只是要為古都西安在冬季增添一道風景線,讓大家盡興地游玩,卻意外地使滑雪場成為翠華山經濟發展上的一個新的增長點。2006年后,每到雪融冰消,春暖花開,他們就在詈場種上加拿大和丹麥的黑妹草和羔羊草,根系發達的草坪把炎陽下的雪場裝扮成綠色的海洋,滑草場又成了暖春熱夏游人的新寵。經營和發展,有時候就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