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于中國政府的積極扶持政策,十余家中國太陽能上市公司應運而生,出口量的急劇下滑促使中國政府進一步采取措施,刺激并拉動國內市場對于太陽能產品的需求。
太陽能行業目前發展平穩,這歸功于全世界人類環境保護意識的日益增強,同時也得益于各國政府推行的企業激勵措施,鼓勵企業開發技術,利用這些替代性可再生資源來生產能源。截至2008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電池(“PV”)生產國之一,其98%的PV產品遠銷海外市場。受惠于中國政府的積極扶持政策,十余家中國太陽能上市公司應運而生,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和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就位列其中。
然而,在目前全球經濟危機的形勢下,主要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太陽能行業受到巨大沖擊,出口訂單急劇下降,尤其是其最大的三個海外市場──西班牙、德國和日本。出口量的急劇下滑促使中國政府進一步采取措施,刺激并拉動國內市場對于太陽能產品的需求。
本文重點介紹了中國最主要的12家太陽能上市公司(中國太陽能行業的翹楚和代表企業)的財務狀況。這些財務數據均取自這些公司2007年年度財務報告,其他數據亦然。
中國太陽能企業的基本關鍵指標
由于中國太陽能行業是絕對的出口導向型行業,因此其產量和股價都遭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深遠影響。一些企業目前的生產量不到其產能的一半,迫使其不得不通過精簡人員來削減成本。企業股價也因此劇跌。表1列示了12家中國太陽能企業的基本關鍵指標,按截止于2009年4月1日的市值。


中國太陽能企業的財務概況
中國太陽能行業并沒能免疫于2007年發端的全球經濟危機。從這些公司2007年年報中摘取的財務數據可以看出,一些公司開始出現虧損的情形。例如,中電電氣、阿特斯和展豐能源均對外披露了凈虧損金額,這主要是由于企業為了爭取訂單而降低價格以應對越發低迷的市場。同時太陽能行業的主要原材料──硅的價格上漲和波動也是導致虧損的原因之一(見表2)。
中國太陽能企業的營運資金矩陣
以表3所展示的營運資金矩陣體現了各樣本公司的流動性狀況,及其與2007年平均值的對比情況。一家公司一段時期內對營運資金需求的增加,很可能預示著收入的減少和營運效率和效益的下降,相反也會導致借貸成本和獲利壓力的增加。例如,中國樣本公司的營運資金平均周轉天數為125天,遠高出國外太陽能公司的營運資金周轉天數(52天)。中國太陽能企業在營運資金的利用方面尚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盡管國外太陽能公司的資本結構更為合理,但是在200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他們并非高枕無憂。大多數國外太陽能公司的股價在2008年初至2009年4月間急劇下跌。然而,單從2007年、2008年和截至2009年4月1日的每股收益(EPS)來看,大多數國外太陽能公司的表現尚為良好。大多數國外太陽能企業的資產值要高于中國太陽能企業;但其已動用資本回報率指標相比低于中國的太陽能企業。這表明中國太陽能企業在使用整體資產上有著更高的效率。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太陽能企業也許可以從他們的外國同行那里學習如何更好地管理營運資金。國外太陽能公司的營運資金周轉天數要低于中國的太陽能企業。
綜上所述,盡管消費者對于太陽能利用依舊表現出相當的興趣,但是考慮到個人財務壓力和信貸緊縮狀況,這類消費在短期內將被抑制。當前需要面對全球經濟危機所帶來的種種難題,但是在政府的積極扶持之下,各企業正加緊研究如何利用可再生資源生產清潔能源。因此,雖然太陽能行業目前正經歷著些許困難和挫折,但從長遠看其未來前景一片光明。
中國太陽能行業于2007年和2008年的整體表現尚佳。按照中國政府當前的五年計劃,至2010年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源等)將達到全國能源消耗的10%。業內觀察人士普遍認為2009年及此后的太陽能行業將呈持續增長態勢。
綜上所述,目前中國太陽能企業需要立刻著手改善其營運資金的利用率,進而提高收入、營運效率和效益。
(本報告由甫瀚公司2009年6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