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玲 韋衣昶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網絡信息資源呈指數增長,組織工作迫在眉睫。對網總信息資源的組織是圖書館的職責所在。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其豐富的編目經驗,基于用戶心理探討如何優化網絡信息組織。
關鍵詞用戶心理編目網絡信息資源信息組織
1網絡信息資源編目的現狀
國外目前主要采用MARC元數據和DC元數據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編目。這兩種元數據各有特色,前者以專業化、結構化為特點,后者以通用性著稱。但網絡信息資源編目中采用的元數據還是處于多種、無序的狀態。在我國,圖書情報機構就網絡信息資源編目也已開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嘗試。但我國的網絡信息資源編目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尚無統一的編目規則,對于著錄格式、元數據的研究還不成熟,對網絡信息資源的合作編目更是不容樂觀。
縱觀國內外的網絡信息資源編目,它與用戶所期望的有序、高價值、高效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有待進一步發展和深化,特別是我國更應該加大對網絡信息資源編目的研究和實踐力度。近年來,因特網上多功能的搜索引擎使得用戶的需求在鼠標輕點中就能獲得滿足。繽紛多彩的網絡世界牢牢地吸引著用戶的眼球。可以說網絡的方便、快捷、多彩等特點,吸引了很多用戶放棄了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服務而投奔因特網。面對用戶流失,圖書館不得不冷靜思考自己的未來。在21世紀,最有價值的是用戶的注意力,而不再是信息。1995年,美國經濟學家麥克爾·歌德海伯在文章《注意力購買者》中指出:“經濟是由稀缺的東西所決定的。而信息,尤其是網絡的信息,不僅僅是豐富,甚至是泛濫。我們淹沒在信息之中,信息根本不稀缺,因此我們未來面臨的不是信息經濟。隨著信息發展,有價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圖書館應該把用戶的心理研究納入編目工作中,應用戶之所需,吸引用戶,才能留住用戶。
2用戶信息需求心理分析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用戶從產生信息需求到檢索信息的行為,都受到心理活動的支配。用戶的信息需求包括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圖書館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組織不僅要滿足用戶的顯性需求更要使用戶的隱性需求顯性化。圖書館應該針對用戶的信息需求心理,在滿足用戶顯性需求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使讀者釋放其潛在的信息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用戶的信息需求心理主要如下:
2.1比較心理
用戶在通過網絡獲取信息資源時,對于不同的網站、數據庫、信息空間等提供的信息的內容、質量、格式等都會進行比較和評價。一旦用戶對某一數字信息服務機構的信息服務非常滿意,將會持續關注該機構所提供的信息服務。用戶的滿意度、用戶的注意力具有非常強大的廣告效力,直接影響其他用戶對該信息服務機構的態度。
2.2求全心理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呈指數增長,對信息的質量要求也會愈來愈高,從而在行為上表現出力圖占有更多、更全面的信息,這就是信息需求中的馬太效應。
2.3求快、求便心理
網絡時代,用戶足不出戶就可快速獲取所需信息。可以說系統的易用性和快捷性直接決定了用戶對系統的評價。換言之,用戶總希望在搜尋信息的過程中,能夠以盡量少的操作步驟獲取信息,從而保證其行為的投入和產出的最優化,這也正是影響信息行為的“省力法則”的主要內涵。用戶求便求快的心理會使其在選擇數字信息服務時,表現出棄難求易的行為規律。
2.4求準、求精心理
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給我們帶來了諸多方便,但也使很多用戶陷入迷茫。用戶吸收信息的過程包括信息的接受、處理、理解和利用等環節,而心理學研究表明,用戶吸收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提供的信息超出用戶的接受范圍,就會產生信息過載現象。因此準而精的信息將會受到用戶的無限青睞。
2.5求廉心理
物美價廉在網絡時代依然時興,使用過網絡查找信息的用戶想必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還沉溺于找到所需信息的興奮中,一個頁面把我們拉回現實,那就是你無權下載或者需要付費才可下載。于是很多用戶都費盡心思查找免費而又符合自己要求的信息,而這些信息被淹沒于哪里不得而知。因此,對于免費信息的組織應該會極受大眾的歡迎。
3優化網絡信息資源編目的措施
3.1根據用戶心理選擇元數據
隨著網絡信息資源的發展,編目界提出用元數據方法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描述,其中元數據可以分為三大類:搜索引擎(以網絡查詢為目的的元數據);DC(以發現為目的的元數據);MARC(以詳細記錄為目的的元數據)。元數據的功能是針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描述,使其從無序狀態向有序狀態轉化。元數據是描述和使用高質量的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技術和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元數據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元數據體系更加復雜,功能更加全面。因此選擇符合用戶心理的元數據是圖書館在信息資源編目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由于搜索引擎的格式過于簡單,結構性差,檢索速度高但檢索效率卻很低,不適合于專業圖書館編目。目前在網絡信息資源編目領域討論最多的是MARC和DC元數據。
MARC和DC對網絡資源的編目各有優缺點。隨著各種電子資源的出現和發展,MARC格式也在不斷改進。如為了記錄電子信息資源,MARC增設了856字段,為將電子資源整合到OPAC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使用MARC組織網絡信息資源可以達到很完備的程度。但MARC屬于結構化、復雜化的元數據,數據處理要求比較高,普通用戶很難理解和操作。從用戶的求便角度思考,用戶很容易就會放棄用如此復雜的元數據描述的信息。而都柏林核心元數據(Dublin Core,DC)就是在如此形勢之下應運而生的,它是一種可擴展的元數據。DC最大的特點就是數據結構簡單,數據元素的含義清晰易懂,既能滿足編目人員的需求,同時也能滿足非專業人員的需求。根據用戶的求全、求精等心理,我們可以將MARC的完備性和DC的簡潔性相結合,達到優勢互補,實現科學組織網絡信息資源。CORC(Cooper-ative Online Resource Catalog),即“合作聯機資源目錄”它主要是針對網絡電子信息資源,利用元數據為其創建記錄,提供編目服務,是目前唯一將MARC和DC元數據統一在一個系統內自由轉換的系統。但該系統無法集中處理中文網頁,我們應該借鑒CORC系統的運作模式,研究出一套適合中文網絡環境的合作編目系統。
3.2加強對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
網絡信息資源編目環境與傳統的圖書館文獻編目環境差異甚大,面對諸多變化,編目人員深感其在編目領域的優勢地位受到挑戰,面對大量新環境、新技術和新軟件,編目人員應及時調整心態,加快角色轉變。圖書館要在網絡信息組織領域中搶占優勢,
就不能再循傳統編目的老路走下去。編目工作的創新立足于用戶,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深層加工,將會使圖書館重獲新生。
所謂信息資源整合就是根據用戶的檢索要求,對各個相對獨立的資源系統中的數據內容、功能結構及其檢索方法進行聚類和重組,形成一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數字資源體系,使用戶能夠利用一個統一的檢索平臺,實現高效跨庫、無縫鏈接的“一站式”服務。圖書館在對網絡信息資源組織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分散于網絡各角落的相關信息進行整合、鏈接;充分發揮其在信息加工方面的優勢,將一部分信息進行深層次加工,形成文摘、目錄、綜述等;對國內外著名的搜索引擎進行介紹對比,指導用戶恰當選擇搜索引擎,增強其信息檢索能力;對一些優秀網站、數據庫、信息空間進行推薦等。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用戶的求全、求便、求快的心理,只有這樣圖書館才能在網絡信息組織方面搶占優勢。
3.3根據用戶任務提供編目數據
所謂的用戶任務,FRBR(1)把它定義為用戶對書目數據的使用,包括發現實體、識別實體、選擇實體、獲取實體。對于編目員來說,不應該把過去文獻信息編目中的復雜條例像救命稻草一樣牢牢抓住不放,而應該從用戶的角度出發,重視FRBR的真正價值。無論網絡上的資源是同一個內容表達還是同一個作品,如果在目錄中將這些資源集中在一個標目下,能讓用戶方便有效地檢索到他所需要的資源,編目的價值才能實現。
FRBR作為一個簡化編目的方案,從嶄新的角度和思維探討書目記錄的結構和關系,它使編目工作從注重文獻的物理形式到注重著作的創作內容和創作過程,它可以把更形象的書目結構呈現給用戶。圖書館在進行網絡信息資源編目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吸收FRBR的思想,盡可能地將相關資源聚合在一起,并且把書目記錄從文獻單元上升到內容及表現形式。這樣能強化記錄之間的邏輯關系,豐富書目記錄的內容信息,以協助讀者識別和選擇所需資源。
3.4提供適應個性化檢索的編目數據
編目的目的就是為了檢索,圖書館提供的網絡信息資源目錄要適應用戶的檢索需求。由于每個用戶的檢索需求、特點都有別于其他用戶,圖書館應該根據不同的用戶心理,提供適應個性化檢索的編目數據。所謂的個性化檢索是一種新的檢索思想,它不同于傳統的檢索方法,而是真正以用戶為中心,以用戶的實時需求為出發點,以用戶的個性化特征為參照,以個性化的手段和方式來服務,并提供個性化的檢索結果。圖書館在進行網絡信息資源編目的過程中,不應該與用戶脫節,應該時刻關注環境的變化、用戶的變化,建立用戶模型,根據每一位用戶的不同需求、特征,提供不同的檢索界面及相匹配的信息內容、信息格式等。只有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基于用戶心理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編目。
3.5建立五動機制
3.5.1建立互動平臺
用戶的心理具有發展性,不可能一成不變。要把握用戶心理的變化就應該與用戶交流,建立一個與用戶互動的平臺。這樣可以及時了解用戶心理的細微變化,從而根據他們的心理提供相適應的編目數據;也可以根據用戶的反饋信息即時調整圖書館的編目方案;還可以使圖書館在與用戶的交流過程中引導開發用戶的隱性需求。很多用戶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都能意識到自己的顯性需求,并通過各種渠道使其得到滿足,而對于潛在的需求很多用戶卻無法意識到,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滿足。
3.5.2倡導“社會編目”
隨著社會的進步,網絡的普及,網絡上的信息資源數量呈指數增長。根據《2005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資源數量調查報告》,全國域名數約為259.2萬個,比上年增長40%;全國網站數約為69.4萬個;全國網頁總數約為24億個,比上年增長269%,平均每個網站的網頁數為3748個;全國網頁總字節數約為63932GB,比上年增長227.7%,平均每個網頁字節數為25,9KB;全國在線數據庫約為29.5萬個,記錄數在1000條以上的數據庫僅占全部數據庫的29.8%,數據庫字節數在50MB以上的占28.9%。
面對如此之多的網絡信息資源,圖書館要對其進行組織,難度之大不言而喻。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可以鼓勵信息的創建者或發布者根據資源類型和內容特征選擇適合的元數據,甚至還可以鼓勵普通用戶參與到編目工作中,圖書館員只要做好把關工作就好了。近年來世界上出現了40多個社會編目網站,提供了很多Web 2.0的功能,如對圖書評級、發表評論、加標簽(分類)、各類RSS,甚至還有各種來源的MARC記錄。
4結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網絡上信息資源增長之快我們無法想象,可哪些是真正有價值,又有哪些可以為我們所用呢?社會上的質疑之聲同網絡信息資源同比例增長。各種搜索引擎的確為我們提供了方便,但搜索引擎的功能永遠也不能滿足用戶多變、多樣化的需求。圖書館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組織是職責所在。從用戶心理出發進行編目,體現了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可以在真正意義上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