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首輝
新世紀的教育是全面的,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創新的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創新教育呼喚創新人才。而語文教學作為基礎學科,其學科本身的性質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它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依據中學語文的特點,找出創新教育突破口,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呢?以下是作者對此的初探。
(1)以學生為主體,緊扣教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創新人格,使學生有創新的基礎。創新教育是一種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完善健全的理想人格。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養其創新人格。尤其在現階段,培養創新人格比訓練創造能力更為重要。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的學生還未進入直接創造的黃金時期,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繼承前人的創造成果,在繼承學習中培養創造力和創新人格。培養創新人格,實質上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進取心、獨立性、堅韌性、責任心、求異心等創新品格。一句話,培養學生日后成為創造型人才所必備的博大的人文精神。中學語文課本中能培養學生上述品格的篇目很多,我們要在教學中注意滲透這些品格的教育,如《石鐘山記》中蘇東坡不相信所謂的前人真理,大膽否定前人假說,黑夜駕小舟探察石鐘山,探尋自己認為的石鐘山真正命名原因。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這種高尚人格力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他們日后發揮創新能力、實現人生價值準備深厚的人格底蘊。總之,語文教師應是以語文為載體的人生導師。
(2)創設民主、互動、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使學生想去創新。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聯想活躍、思維敏捷、激情勃發。濃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調動智力因素,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極大地激發創新敏感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任想象馳騁,任思路縱橫,讓多種想法涌動、交匯,自然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培養創新的潛質,如講授《項鏈》一課,要求學生自己課下閱讀文章,畫出瑪蒂爾德的命運曲線,并說明為什么這么畫。上課后,學生到黑板上來畫,相互修改,積極發言,動中有節,亂中有序,畫出的曲線不僅符合教學要求,而且有許多的講解讓人驚喜。
(3)鼓勵創新,允許有錯,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敢于創新。我們要珍視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其自主學習、獨立學習,激發其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自己與教材、與教師的不同見解。俗話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八忌谝伞?。疑問往往是一系列積極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發明的起點。為了鼓勵創新,讓學生敢于創新,應允許學生出現學習上的錯誤。在教學《藥》時,為了領悟小說主題,在理出明暗線的雙線結構后,我提問為什么要以華老栓買“藥”為明線,夏瑜就義為暗線?有一位學生回答:為了更突出革命者的悲哀。這一看法不無道理,但更準確的應該是明寫老栓買藥突出了群眾的愚昧,而且讓人看到因群眾的愚昧而給革命者帶來的悲哀,從而達到作者“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的寫作意圖。當時我沒有直接否定他的回答,而是和其他同學一起分析文章,讓他在分析中認識錯誤。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后仍敢于發表見解。
(4)構建探索性合作的學習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學會創新。探索性合作的學習模式由“激趣——質疑——討論——創新”四步構成,如教學《林黛玉進賈府》就要引導學生去閱讀《紅樓夢》。第一步,導語引入情境。故事發生在中國的明代,一切故事由一塊石頭開始。第二步,質疑。怎么故事是由一塊石頭開始的?故事不是講幾個大家族的興衰成敗嗎?怎么又和石頭牽上關系了呢?第三步,討論。六人一組,小組討論,一人執筆,15分鐘準備。第四步,創新。每組選一人講出討論的結論。這一步最讓教師欣喜,學生調查的不僅周密詳盡,精妙獨到,而且有些措詞用語頗具“刑偵”的專業水準。課堂上氣氛熱烈,思想活躍,頻頻創新。學習至此,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創新思維。
(5)采取現代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學生樂于創新。教學方法要因教材、因學生、因時間、因地點而靈活多變?;蛑v授法,或討論法,或練習法,或點撥法,或讀書筆記法,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如幻燈、錄像、多媒體等。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使一節課完成了教學重點,而且讓學生耳聽劉歡演唱的《好漢歌》,眼看林沖等人物的畫面介紹,頭腦中想象雙方矛盾沖突,使他們興趣盎然,思維靈活,不斷創新。只有教學方法上不斷推陳出新,才能保護學生學習語文的鮮活性、求知的進取性、思維的活躍性,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