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穩 陳曉玉
扎染是我國民間技藝。近年來,隨著扎染技藝不斷發展,扎染制品更加豐富多彩,但與染色和印花產品相比,扎染遠未形成批量化生產規模。只有扎染實施批量化生產,才是將傳統手工扎染制品推向現代服裝面料市場的有效手段。文章從扎染打樣、扎染放樣、批量染色等方面,對扎染的批量化生產進行了研究。
In recent years, as the development of tie-dye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various tie-dye products are produced. But compared with other processing, tie dyeing is far from volume-production. Only by carrying out the mass production of tie dyeing, the traditional tie-dye products can be put into the modern fabrics market. The article studied the mass production of tie dyeing in term of sampling, lofting, and mass production.

近年來,隨著多元化時代的到來,扎染 — 這一民間技藝又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扎染制品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喜愛,扎染也從家庭作坊式生產逐步向規模化、企業化方向發展。但是,與常規的染色和印花工藝相比,扎染遠未形成批量化生產規模。究其原因,扎染是一種以手工制作為主的生產方式,其較低的勞動生產率與現代社會所追求的快節奏、高效率的理念相背離。另外,扎染的批量化生產研發不足,使得扎染制品不能成為服裝面料市場上的主流產品。
1扎染打樣
扎染打樣是一項集圖案設計、手工扎纈及染色于一體的綜合性工作,它要求打樣人員既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力、豐富的藝術想象力、熟練的扎纈技藝、全面的染料應用知識及較高的染色打樣水平,能夠通過將圖案設計、色彩搭配及染色方法巧妙結合,設計出適合批量化生產的扎染樣品。
1.1扎纈方法
扎染方法種類繁多。主要有縫扎、抓扎、夾板、捆扎、疊扎、包扎以及組合扎法等,不同的扎纈方法可以得到不同風格的扎染制品,如圖 1 — 圖 6 所示。
縫扎,圖案設計精細,花型可大可小,不規律,需要分區域縫制,且針距要小,縫制耗時長。抓扎、疊扎、夾纈、捆扎及規律地較大針距縫扎,扎纈速度快,易于組織批量生產。
對于大眾化的面料,是有流行性及周期性的,周期過長,影響市場銷售及企業和客戶收益。所以,批量化扎染面料圖案的設計不宜選擇過于精細的圖案扎纈。對比以上幾種扎纈方法,選擇抓扎、綁扎、疊扎、規律性大塊面縫扎及其混合扎法更適宜。

1.2染料選擇
對于扎染批量化生產而言,染色操作仍然不能完全脫離手工操作。因此,扎染批量化染色時,選擇染料的原則是染色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價格低、符合環保要求。最適宜于棉布扎染批量化染色的染料是直接染料,特別是近幾年開發的直接混紡染料,染色牢度高且符合環保要求。最適宜于真絲面料扎染批量化染色的染料是活性染料,其次是直接染料和弱酸性染料。
1.3染色方法
根據不同的效果需求,扎染染色的方法分類也不同。按色彩可分為單色和彩色(又稱多色),按操作分為灑染、點染、注射染、吊染、浸染及套染等,如圖 7 — 圖 10 所示。
一般來說,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得到不同風格的扎染制品。一個精美的扎染圖案或一件成功的扎染制品往往是多種染色方法及扎纈方法的巧妙結合。就色彩而言,彩色扎染制品的制作運用灑染以獲得彩色扎染的效果是最為簡單的染色方法,其次是浸染(套染一般采用浸染完成),吊染、點染、注射染等染色操作復雜,勞動強度大。所以,扎染批量化染色一般選擇灑染、浸染和套染及其組合。
另外,與常規染色不同的是,常規染色要求拼色染料性能相同或相近,扎染則可利用不同性能的染料拼色來獲得彩色扎染效果。如直接耐曬翠藍GL是高溫型染料,在 70 ℃以下對棉的上染較慢,在 85 ℃以上時,則上染速度迅速提高,而直接耐曬黃5GL在低溫時即能較快上染棉,當用二者拼色時,低溫時黃5GL上染多,到高溫時,翠藍GL上染多,由于翠藍的移染性強,利用這一差異,通過一次染色即可達到在織物上同時呈現藍與綠的彩色效果,如圖 10 所示。
1.4染色工藝流程設計
與常規染色有較大不同的是,扎染除考慮對色、染色牢度等指標外,還要有色暈效果和恰當比例的留白或留底(套染)效果。經驗證明,圖案大小不同,扎纈松緊程度不同,以及所用染料的染色性能不同,染色工藝有較大差異。實際染色時,視不同染色濃度、色暈效果、風格需要及扎纈與染色的不同組合,可以選擇采用以下幾種染色工藝:
a. 扎纈 → 織物潤濕 → 浸染 → 保溫 → 水洗 →(固色)→ 脫水 → 烘干 → 拉幅;
b. 扎纈 → 織物潤濕 → 脫水 → 浸染 → 保溫 → 水洗 → (固色)→ 脫水 → 烘干 → 拉幅;
c. 扎纈 → 織物潤濕 → 脫水 → 低溫低濃度染液浸漬 → 高溫染色 → 保溫 → 水洗 → (固色)→ 脫水 →烘干 → 拉幅;
d. 織物潤濕 → 脫水 → 灑染 → 捆扎 → 浸染 → 保溫 → 水洗 →(固色)→ 脫水 → 烘干 → 拉幅;
e. 扎纈 → 織物潤濕 → 脫水 → 灑染 → 捆扎 → 浸染 → 保溫 → 水洗 → (固色)→ 脫水 → 烘干 → 拉幅;
f. 織物潤濕 → 第一次浸染 → 水洗 → 脫水 → 烘干 → 扎纈 → 視染色濃度選擇上述a ~ c浸染工藝之一進行染色。
其中工藝 a 適宜于染深濃色澤,工藝 b 適宜于染中色,工藝 c 適宜染淺淡色,工藝 d ~ f 適于彩色扎染。
2扎纈及染色工藝條件控制
2.1扎纈
扎纈的規格化是保證批量化扎染質量的首要前提。根據扎染的環節及圖案的扎纈方法,扎纈工藝管理的主要內容有扎纈松緊、圖案尺寸大小、抓扎圈數、疊扎寬度、縫扎針距、夾板規格一致與否、捆扎織物堆積的均勻程度等等。
其中,扎纈松緊是影響色暈效果的關鍵因素。為了便于工藝控制,一般以適當緊些為好。掌握的原則是以扎染的塊面大小和染色濃淡為主要依據,塊面小的扎纈要緊些,以施加一定力量用手捏時不變形為準;塊面大的扎纈要松一些,以手能夠捏動但扎繩不滑動為準。
圖案尺寸大小、抓扎圈數、疊扎寬度、縫扎針距、夾板規格一致與否及捆扎時織物堆積的均勻程度等因素,是影響扎染批量化生產圖案重現性的關鍵,由于扎纈以手工為主,且用工多,要保證所有工人的扎纈圖案一致,需要進行前期培訓,且要加強半制品驗收。
2.2脫水程度
脫水程度影響扎染染色的色暈與留白。掌握的原則是:染淡色時脫水要重,染濃色的脫水要輕。扎纈緊的脫水重些,扎纈松的脫水要輕。
2.3染色溫度
考慮到染色溫度對染料上染的影響及實際操作的可行性,批量化扎染染色適宜于采用恒溫染色法。即根據所選用的染料性能,確定該染料的最佳染色溫度,染色時直接升至該溫度入染,并保持恒溫染色至規定時間。例如選用低溫型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時,染色溫度宜控制在 60 ~ 65 ℃,選用高溫型直接染料時,染色溫度可控制在 70 ~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