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寧
摘要:現代經濟日益呈現出明顯的集群發展趨勢,通過對集群演進的歷史考察,可以發現任何一個自然成長的產業集群,都有一個或幾個焦點企業在集群形成與發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F通過焦點企業的視角,探究產業集群演進的微觀機理,指出焦點企業在集群演進的不同階段發揮重要作用,并通過案例進行實證分析。
關鍵詞:產業集群;焦點企業;演進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5-0032-03
現代經濟日益呈現出明顯的集群發展趨勢,美國的硅谷、芬蘭的赫爾辛基、印度的班加羅爾、“第三意大利”,以及國內江浙、廣東等地的經驗表明,全球的生產要素和資源越來越聚集于那些富有個性和特色的集群地區,產業集群不僅已經成為提升區域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點,而且也已經成為構筑區域創新體系的新型載體。一個缺乏競爭力的地區歸根到底是缺少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Alex Hoen,1997)。通過對集群演進的歷史考察,發現任何一個自然成長的產業集群中,都有一個或幾個焦點企業在集群形成與發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引導了產業集群的演進方向,甚至表現為焦點企業與產業集群的共生共榮或一損俱損現象(朱嘉紅、鄔愛其,2004)。本文通過焦點企業的視角,直接切入產業集群的內在組織結構變化過程,試分析產業集群演進過程中焦點企業所起到的作用。
一、焦點企業的界定
在集群研究中,關于集群形成條件和成長機制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以往這些研究中,或者隱含了集群中企業的同質性條件,或者忽略了集群中個別企業的特殊作用(Boari,2001)。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產業集群中,并不是所有企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都一樣,個別企業處于集群網絡的中心節點或關鍵節點。引導著集群的演進方向、速度和績效,我們稱這樣一些企業為焦點企業。關于焦點企業的界定有多種方式,基本上是圍繞企業在集群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來對龍頭企業進行了界定(Giuliani,Nijdam&Langen,2003)。一般認為,焦點企業必須能夠提出可以共享的商業理念,倡導企業之間彼此信任與互利的文化,具備選擇和吸收優秀伙伴的能力;焦點企業必須嵌入由企業、公共機構組成的關系網絡中,與相關組織形成眾多變化的關系,涉及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大量交易活動(朱嘉紅、鄔愛其,2004)。
焦點企業在集群演進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已逐步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國外部分學者注意到了集群中大企業的作用,認為大企業在集群網絡中的角色和任務是異質的和不可互換的(Lipparini,1995);在產業集群演進的不同階段發揮不同的作用(Ahokangas&Rsanen,1999)。Cristina Boari明確提出了焦點企業概念,并分析了集群網絡中焦點企業的特殊角色地位及其作用。一些最新的文獻集中討論了焦點企業在產業集群中作為技術“守門人”的知識創新與傳播作用。國內學者則分析了集群中大企業出現的原因(王珺,2004)。以及集群演進過程中焦點企業的作用(朱嘉紅、鄔愛其,2004;劉友金、羅發友,2005)。許慶瑞、毛凱軍(2003)探討了集群中的龍頭企業網絡和創新;鄭毅(2006)討論了技術創新、焦點企業治理與企業集群成長的關系。
以往的這些研究,或者局限于以集群的視角來研究焦點企業,未能從企業的視角來研究集群,或者是從一種同質性的企業假設來研究產業集群形成與演進的機理,較少有學者以異質性的焦點企業作為研究集群演進微觀機理的切入點。
二、產業集群的演進及焦點企業的作用
(二)集群演進過程
產業集群由個體組成,但不等于個體的“相加”。集群內各成員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復雜的群內關系組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猶如生物群落一樣,產業集群作為一個有機的具有生命力的產業群落,它的出現、增長和發展,也是一個逐步演進的漸進過程。Ahokangas和Rsanen(1999)曾提出一個演化模型,將區域產業的集聚發展過程分為起源和出現、增長和趨同、成熟和調整三個階段。
1、起始階段。在起始階段,由于地區的優勢或其他原因,一批快速增長的新企業的建立,并在某一地點相互聚集,具有創新精神的創業者最初利用其獨特的私人關系和接觸來加強與現有企業間的聯系。這些新的創業活動大都是市場導向型的,需要加強與外部的合作,以便能夠充分利用各種外部可用資源。隨著各種新企業不斷進入集群,大量企業將可以獲得集群經濟效益。同時,企業集聚的增加將導致企業家階層和各類人才市場的形成。此外,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區內將出現一些為相同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活動,供應商也將逐步發展起來,集群將進入實質性增長階段。
2、增長階段。由于產業集群提高了集群內企業的生產效率,獲得了相對成本優勢,增強了集群內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在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作用下,集群核心產品的銷售迅速增長,份額急劇擴大,知名度逐漸提升,進一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使得集群的規模繼續快速擴張。此時,核心產業在該地區的比重不斷增加,焦點企業也開始出現,區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隨著產業集群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促進集群內企業的更細合作,使集群內企業專業化分工程度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也相應提高,而成本進一步降低,競爭力將得到加強。同時為集群內生產企業提供各種服務的服務性企業(如信息服務、物流服務等)、以及其他機構(如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等)開始聚集并快速發展。以信息網絡、交易網絡、技術網絡、人才網絡和服務網絡等為核心的集群網絡體系開始建立并完善,這些網絡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著集群的進一步發展。
3、成熟和調整階段。在這一階段,集群已經形成了整體優勢,集群的核心產業占據其所在區域的很大份額,市場占有率非常高且能夠保持穩定,產業集群的知名度也提升到了最高點。成熟期的產業集群不管是員工數量、銷售收入、還是企業數量都達到最高點,集群的總體效益在達到最高點之后相對穩定,后期開始呈現下滑趨勢。這是由于迅速增加的資源競爭將導致成本增加,出現集聚經濟,由此帶來集聚經濟的喪失。同時,現有集群中各種創業活動變得更加保守,也更加帶有模仿性。如果這種集聚不經濟持續下去,隨著模仿的增加,集群內企業的數量將出現下降,創業和創新開始出現在現有產業集群以外的地方。為了使集群能夠持續下去,就需要適時的進行戰略調整和再定位(如及時調整結構、促進產業升級、鼓勵并強化創新、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等)。
Ahokangas和Rsanen(1999)的這一演化模型分析了區域內企業的演化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對產業集群發展過程的研究。本文在此分類基礎上,采用目前較權威的分類,將產業集群演化的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起始階段、增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不同類型、處于不同階段的產業集群,其焦點企業起著不同的重要作用。
(二)焦點企業在集群演進過程中的作用
1、起始階段。在這一階段,產業集群初見端倪但尚未真正形成,一個或幾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發揮著一定的焦點企業功能,焦點企業的作用主要是決定了產業集群的形成定位,焦點企業的產業決定了產業集群的產業性質。其次,由于焦點企業的企業家主要任務是建立和擴大社會關系網絡以發展業務機會,因此為新企業的進人起到了良好的帶頭和示范作用,使得產業集群規模迅速擴大。
2、增長階段。進入增長階段,焦點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圍繞焦點企業開始運作的企業越來越多,但大都依靠當地的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內生要素(包括人力資源、土地、資本、知識資源,等等)。這時焦點企業則要發揮他們把握全局、駕馭市場的能力。隨著企業家對市場機會的不斷發現,焦點企業的生產任務持續增加,并且可能超過了焦點企業自身的生產能力,于是,焦點企業要將部分業務向區內中小企業分包,不僅提供產品的樣式和規格,還進行技術指導。它們要在生產中發揮橫向的支撐作用,在市場營銷中以品牌效應發揮縱向的紐帶作用。
3、成熟階段。隨著集群配套功能的不斷完善,集群內部的分工格局已基本形成,企業進入的速度減慢,大部分焦點企業將其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定位在產品的設計和裝配方面。在此階段焦點企業的主要作用體現在集群內部的信息交換、物流集散、任務分配方面。
4、衰退階段。由于集群區域經濟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導致了集聚區的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上漲,使得集群的核心產業投資回報率下降,甚至出現虧損,集群規模出現負增長,核心產業的產品市場份額開始下降,集群進入衰退期。在此階段,焦點企業將依靠其較強的創新能力,發揮創新優勢,為產業集群的發展開辟新的空間。
三、案例分析:揚中工程電器產業集群
1、揚中工程電器產業集群發展的現狀
揚中工程電器產業集群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最早生產架設電線、電纜的橋架,隨后發展到生產開關柜、母線槽等系列電器產品,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大全集團、中電電氣等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2002年,揚中市被國家科技部批準為“國家火炬計劃揚中電力電器產業基地”,揚中市因此被譽為“工程電器島”。目前,揚中市擁有電力電器企業近400家,銷售占國內市場份額的20%,電力電器產業工業產銷規模達80億元,為之配套的電器元器件零售、板材加工、表面處理等產業鏈銷售達50億元。
揚中工程電器產業集群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1)規模骨干企業的強力支撐是集群發展的基礎。揚中工程電器產業集群中,擁有一定規模的電器生產企業一百多家,年產值超億元的規模企業有10多家。龍頭企業和規模企業已形成了該地區產業集群的支柱。大全集團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工程電器生產企業;中電電氣集團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干式變壓器生產企業;華鵬集團、南自通華集團、華夏集團、華威集團等電氣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為揚中工程電器產業集群的加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科研實力的不斷提高是集群發展的動力。集群中規模骨干企業都有自己的研發隊伍,積極與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西安高壓電器研究所、天津電器傳動研究所等國內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術依托體系。廣泛的技術合作為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及技術支持。
(3)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是集群發展的保障。目前,該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了專業化配套生產體系、研發培訓體系、市場貿易體系、生產服務體系等相對完善的服務體系,并且隨著這些服務體系的不斷加強。為該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揚中工程電器產業集群的焦點企業
大全集團的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新壩綜合廠,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大全集團已經成為總資產45億元,員工總數6 500余人,年銷售收入60億元,下轄23家子公司。產業涉及電氣、交通技術、新能源、環保等多個領域的國內知名企業集團。2006年,大全集團的銷售收入達到46億元,增長速度超過40%,開發新產品28項,15項新產品通過省級以上驗收、鑒定,申請專利加項,新增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個。同年,大全集團還開創了合資合作的新局面,大全賽雪龍、大全封閉母線、鄂電大全、萬立大全相繼成立。
大全集團充當了揚中工程電器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焦點企業角色,主要體現:
(1)開拓市場先鋒。20世紀八九十年代,揚中有1萬多人從事推銷工作,正是憑借豐富的“銷售員”資源而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當時大全集團的前稱“江蘇長江電氣集團”創立電氣品牌,并建立了營銷渠道,使得一部分中小企業開始聚集,產業集群初見端倪。
(2)新產品研發居同行領先地位。科技領先是大全集團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本著“不是第一,就是唯一”的技術創新意識,集團保持穩定的科研投入,加大擁有自主產權產品的研發。努力占領行業高薪技術制高點。
(3)參與制定多項產品國家標準。大全集團是我國重要的行業先導者,多次參與多項產品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制定,多次參與行業重要的研討會、交流會、標準制度會,致力于行業的共同繁榮,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四、結論
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逐漸演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處于不同地位的企業發揮著不同的重要作用,其中焦點企業對集群發展的主導作用是其他企業不可替代的。因此,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應積極營造良好環境,促進焦點企業健康成長,從而引導當地的產業集群經濟穩定發展。
責任編輯張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