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文 曲雪光 代偵勇
摘要: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是在新形式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3s技術在全國土地二次調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以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農場試點調查為例,介紹了3s技術為全國土地二次調查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基礎和科學的技術服務,重點論述了內業判讀、外業調查和內業建庫的方法,并總結了內外業綜合調查中所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關鍵詞:3S技術;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
中圖分類號:F30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5-0245-02
1序言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展開,這對于全面查清全國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宏觀調查和國土資源的管理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相對于第一次土地調查,本次調查采用RS、GPS、GIS等高新技術手段,為提高這次土地調查的質量和效率奠定了基礎。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中,遙感(Rs)為GIS系統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源,衛星定位系統(GPs)在外業調查中獲取更新數據,而地理信息系統(GIS)則對GPS獲取的數據和Rs提供的數據源進行了詳細的信息分析與應用。
2項目建設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采用先進技術方法,在現有的土地調查的基礎上,按照國家統一的技術標準,查清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農場土地利用狀況掌握準確的土地基礎數據,總結經驗,為全面鋪開武漢市農村及城鎮土地二次調查奠定基礎。建立和完善土地調查、土地統計、土地登記等制度,實現土地資源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宏觀調控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
3技術路線和方法
充分利用現有的土地調查成果,利用無爭議的土地權屬資料,運用航天航空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衛星定位和數據庫及網絡通訊等技術,采用內外業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形成集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分析和應用服務為一體的土地調查技術流程,獲取調查地區每一塊土地的類型、面積、權屬和分布信息,建立與國家、省互聯互通的武漢市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
3.1土地調查正射影像圖(DOM)制作
武漢市農村土地二次調查正射影像圖制作主要以1:12000比例尺DMC數碼航空攝影影像為基礎,其攝影時間為2005年、2006年、2007年,其中,東西湖區柏泉農場試點調查采用的是2006年上半年攝影的航空影像,制作一套1:10000比例尺DOM。為保證成圖精度,提高作業效率,DOM的制作采用武漢市連續運行的衛星定位服務系統(WHCORS)和大地水準面精化等高新技術手段,采用GPS網絡RTK技術施測像控點,內業進行空三加密制作正射影像圖,并按要求進行整飾和元數據填寫。
正射影像圖(DOM)既是制作外業工作底圖的基礎,又是內業建庫的基礎,所以,DOM的精度對外業調查和內業建庫有很大程度的影響,DOM的精度直接影響整個數據庫的精度。
3.2內業判讀
以MAPGIS6.7為工作平臺,利用檢查合格的1:10000比例尺DOM數據,按標準1:10000比例尺圖幅進行分幅,與原有土地利用數據庫套合配準,按照《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準的要求,對原有土地利用數據庫中的地類進行轉換,并運用遙感圖像解譯標志,結合專業知識對影像進行矢量化,勾繪地類界線,初步判定地類、線狀地物的走向及零星地物的位置,并對疑問圖斑、線狀地物、零星地物進行編號,以便進行野外調查、量測線狀地物的寬度和零星地物的面積。工作流程如下頁圖1所示。

3.3外業調查
3.3.1土地利用狀況調查
采用制作的影像工作底圖為基礎進行外業實地調查,對內業預先判讀的地類界逐一進行核實、校正,并量測線狀地物的寬度及零星地物的面積,對影像上沒有的新增地物進行補測,附近容易找到明顯地物點的,可采用距離交會法、直角坐標法、截距法等進行補測;對新修建的道路和橋梁等大型建筑物,可直接用RTK補測,最后將核實、補測的內容及屬性標繪在調查底圖上或記錄在《農村土地調查記錄手簿》中,以此作為內業數據庫建設的依據。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3.3.2權屬調查
權屬調查階段主要工作內容是將權屬界線調繪在調查底圖上,處理和調處土地權屬爭議,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或《土地權屬界線爭議原由書》。以第一次土地調查中的《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土地權屬界線爭議原由書》及原有權屬界線為基礎,采用有關權利人現場指界確認,簽訂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的方法,已經簽署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的,經核實無誤,可不再重新指界和簽訂協議書,在工作底圖上調繪,轉繪權屬界線及界址點。工作流程如圖3所示。

3.4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的技術流程及方法
根據外業調查成果對內業預判數據進行修改,通過自動剪斷線]→[清除微短線]→[清除線重疊坐標]→[自動線結點平差]→[線轉弧段]→[裝入轉換后的弧段文件]等一系列步驟進行拓撲錯誤檢查,構建圖形拓撲結構,形成全覆蓋和不重不漏的土地利用圖斑層,建立空間圖形數據庫,同時錄入外業調查的各種信息,如零星地物的地類、面積,線狀地物的寬度等,建立屬性數據庫,并建立圖形與屬性的關聯,進行面積統計,最后建立圖幅索引、數據字典,同已經處理好行政界線、權屬界線、地類界、線狀地物等各層數據文件加入到庫文件中,完成土地利用數據庫的建設。
4內外業綜合調查中所遇問題及解決方法
4.1內業判讀時線狀地物遺漏。線狀地物是指寬度大于1米的河流、鐵路、公路、林帶,固定的農村道路、溝、渠、田坎和管道用地等。它構成整幅圖的基本框架,根據DOM的紋理差異及生活常識合理畫出線狀地物,尤其是耕地中的田坎、水渠等要重點核查,因為計算圖斑地類面積時要用系數扣除田坎面積,否則將擴大耕地的面積,造成調查數據不準確。
4.2地類界線走線不準確。走線要盡量圓滑、準確,用F12捕捉線頭線尾,使圖斑封閉,可以減少以后的拓撲錯誤修改的工作量,與耕地有關的地類界限要畫到耕地是邊界,不要隨意擴大或縮小耕地面積。
4.3零星地物漏判或判斷不準確。嚴格把握零星地物的概念,零星地物是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圖圖斑面積的非耕地或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圖圖斑面積的耕地,此次調查只對實地大于100平方米的零星地物進行調查。
4.4數據所放文件相混淆??呻S時打開單文件,看是否只有所需要的數據,例如,零星地物放到地類碼文件中,注意正確使用圖例板,保證同一地類參數的一致性。
5結論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3s技術日趨成熟,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各個領域,3s作為新的科技手段,是對傳統測繪方法的技術革新。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農場農村土地調查試點工作證明,3s技術在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在今后國土資源管理中也將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前景。
責任編輯姜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