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霞 白 云
摘要:登記離婚制度反映了婚姻當事人婚姻意思自治的現代法治精神,具有程序簡易,離婚協議易于自愿履行等特點。但我國的登記離婚制度規定過于原則化,缺乏可操作性,易產生虛假離婚,草率離婚等現象。確立我國登記離婚限制性條件,與國際社會的普遍實踐相結合,是我國婚姻立法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登記離婚;虛假離婚;限制性條件
中圖分類號:DF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5-0177-03
獲得一樁美滿婚姻是人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我們必須在婚姻中投入與我們在事業中投入相當的或更多的心血。成功的婚姻會激勵我們,使我們更有可能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而一樁不好的婚姻或一系列不好的婚姻會使人身心疲憊,精力耗竭,并且還會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造成損害。離婚是解除已經死亡的婚姻的一種迫不得已的手段,離婚本身對婚姻當事人就是一種傷害,如果采取訴訟離婚的方式,可能又會對當事人造成第二次傷害。從倡導文明、理性、冷靜的離婚觀,避免訟累的角度看,登記離婚較之訴訟離婚,有很大的優越性。
一、登記離婚的概念
登記離婚,是指夫妻雙方自愿離婚,并就離婚的法律后果達成協議,經過婚姻登記機關認可即可以解除婚姻關系的一種離婚方式。法律將登記離婚這一法律行為予以規范化,即規定了一定的條件和程序,便形成了登記離婚制度。登記離婚與訴訟離婚相比,是一種比較自由、合理的離婚方式,在適用中,這種離婚方式不追究離婚的具體理由和婚姻生活的細節,程序簡易、便捷,有利于保護個人的隱私權并能緩解和消除婚姻當事人的敵對情緒,是一種較先進的離婚制度
在我國,登記離婚習慣稱為協議離婚、兩愿離婚。但嚴格而言,登記離婚和協議離婚是有區別的,登記離婚是和訴訟離婚相對稱的,這是從離婚的程序的角度,對離婚作的分類,登記離婚是按行政程序解除婚姻,而訴訟離婚是按訴訟程序解除婚姻。協議離婚是和判決離婚相對稱的,二者是從解除婚姻關系的方式的角度所作的分類。在國外,協議離婚制度始于1804年法國民法典,到目前,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認這一制度,在具體操作上各國還有所不同,有的國家規定,協議離婚依行政程序辦理,有的國家則規定,協議離婚必須經法院批準。在我國,協議離婚可通過行政程序,也可通過訴訟程序,即包括登記離婚和訴訟調解離婚。
登記離婚作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已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采納,成為與訴訟離婚相并行的一項法律制度。但是,這一離婚方式也易造成虛假離婚、草率離婚,正是因為如此,歐美國家大多不承認登記離婚,離婚必須經過訴訟程序。承認登記離婚的國家,也在登記離婚的條件及程序上予以必要的限制。主要有:(1)登記離婚必須在結婚滿一定期間后才能提出。如法國為6個月、荷蘭為1年、比利時為2年。(2)登記離婚的當事人必須沒有未成年子女,如蒙古。(3)登記離婚的當事人第一次申請離婚,須達一定年齡,如比利時。(4)當事人提出離婚申請后須經過一定時間的考慮期(或稱考驗期)才能正式辦理登記手續。有的還規定考慮期滿后重新提出一次申請。關于考慮期各國規定也不盡一致,如法國為3個月,比利時為6個月。這些限制對于防止登記離婚過于簡便所滋生的弊端,是有實益的。
二、我國現行登記離婚制度
我國現行的婚姻法并沒有使用登記離婚一詞,只是根據離婚的提出和適用的程序區分為“雙方自愿離婚”和“一方要求離婚”的情況,前者的含義與登記離婚相同,后者與訴訟離婚相同。我國《婚姻法》第31條規定:“男女雙方自愿離婚的,準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愿并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據此,《婚姻登記條例》作了更明確、更具體的規定,結合起來,主要有兩方面的規范:一是離婚登記的條件;二是登記程序。
(一)離婚登記的條件
1、雙方當事人具有合法的婚姻關系。
男女雙方具有合法的婚姻關系,且不屬于事實婚姻的范圍。只有辦理過結婚登記的當事人,才能通過行政登記程序辦理離婚。
2、雙方當事人須是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并且本人親自到場辦理離婚。
離婚是重要的民事法律行為,只能由具有夫妻身份的當事人本人親自辦理。對于夫妻一方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的離婚,應依訴訟程序進行。
3、雙方當事人必須對離婚及離婚后的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等問題達成書面協議。
《婚姻登記條例》第11條規定,離婚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自愿離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對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第12條規定,未達成離婚協議的,婚姻登記機關不予受理。
4、雙方當事人的結婚登記必須是在中國內地辦理的。
《婚姻登記條例》12條規定,雙方當事人的結婚登記不是在中國內地辦理的,婚姻登記機關不予受理。
(二)離婚登記的程序
1、辦理離婚登記的機關
《婚姻登記條例》第10條規定,內地居民自愿離婚的,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中國公民同外國人在中國內地自愿離婚的,內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門居民、臺灣居民、華僑在中國內地自愿離婚的,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內地居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
2、辦理離婚登記的程序
(1)申請。雙方當事人必須同時親自到場。《婚姻登記條例》第11條第一款規定:“辦理離婚登記的內地居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一)本的戶口簿、身份證;(二)本人的結婚證;(三)雙方當事人共同簽署的離婚協議書”。第11條2款規定:“辦理離婚登記的香港居民、澳門居民、臺灣居民、華僑、外國人除應當出具前款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證件、證明材料外,香港居民、澳門居民、臺灣居民還應當出具本人的有效通行證、身份證,華僑、外國人還應當出具本人的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國際旅行證件。”
(2)審查。婚姻登記機關對當事人離婚申請應根據婚姻法及《婚姻登記條例》的規定,進行嚴格審查。審查包括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兩個方面。形式審查,是指審查夫妻應攜帶的證件是否齊備,如果齊備,應該進行實質審查;如果不齊備,則通知當事人補齊。實質審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查明雙方是否自愿離婚,有無欺詐、脅迫、弄虛作假等違法情形。二是查明雙方對子女和財產問題是否作出適當處理。如果雙方同意離婚但對子女和財產問題有爭議,則不能通過行政程序而只能通過訴訟程序離婚。
(3)登記。婚姻登記機關經過審查后,對符合婚姻法和《婚姻登記條例》第13條規定:“婚姻登記機關應當對離婚登記當事人出具的證件、證明材料進行審查并詢問相關情況。對當事人確屬自愿離婚,并已對子女撫養、財產、債務等問題達成一致處理意見的,應當當場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
三、對登記離婚的理解誤區
我國現行婚姻法對登記離婚的規定只有第31條一條,
不過60余字,《婚姻登記條例》對離婚登記的條件和程序也只有11條、12條、13條三條規定。登記離婚制度的規定過于概括化、原則化,如法定條件不明確、不具體,程序規定過于簡單,適用范圍不明晰,極易造成人們適用法律的困惑,人們在登記離婚和訴訟離婚兩種制度上,存在著許多的認識和適用的誤區。
(一)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不是登記離婚的法定條件
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有必要對登記離婚和訴訟離婚的法定條件嚴格加以明確和區分。登記離婚和訴訟離婚的適用范圍和適用條件是不同的,有著嚴格的區分,絕不能混同看待。對于訴訟離婚來說,其適用的前提是一方要求離婚的情形。《婚姻法》第32條規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由此可見,我國現行立法判決離婚的法定條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感情確已破裂,這是準予離婚或不準予離婚的實質性條件。二是調解無效,這是準予離婚或不準予離婚的程序性條件,是判決離婚的必經程序。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準予離婚。對于登記離婚而言,適用前提為“雙方自愿離婚”,在登記離婚中只需對婚姻當事人的行為主體資格,是否達成一致的合意以及對子女和財產問題是否做出適當處理等法定條件進行審查,而無需對雙方當事人“感情是否確已破裂”進行認定。有些人錯誤地認為,婚姻登記機關對當事人的離婚申請進行審查時,除了應對登記離婚的法定條件進行審查外,還須對“感情確已破裂”進行審查,如確定感情沒有破裂,即使符合登記離婚的實質條件,也不準予離婚登記。這種認識存在著嚴重誤區。這種觀點混淆了《婚姻法》31條和32條關于登記離婚和訴訟離婚兩種不同制度下離婚實質性條件的規定,無形中嚴格了登記離婚實質條件的限制,背離了登記離婚的立法目的和宗旨。
(二)調解不是登記離婚的必經程序
我國《婚姻法》第32條第2款前項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調解”。這表明調解原則上是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的必經程序。把調解作為必經程序是基于離婚案件本身作為身份關系訴訟的特點,通過調解結案有利于妥善解決當事人雙方的矛盾,減輕精神創傷,合理處理各種關系。有人認為,在登記離婚中,婚姻登記機關在對當事人的離婚申請審查時,應當進行必要的調解工作,其中包括對雙方有無和好可能做的調解和對當事人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做適當處理的調解。這種觀點是沒有法定根據的,是對現行立法理解和認識的一個誤區。我國《婚姻法》和《婚姻登記條例》并未賦予婚姻登記機關調解義務和調解職能,婚姻登記機關的職責在于對當事人的離婚協議的完備性、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審查,從而作出依法準予登記或不予登記的決定。在登記離婚中,婚姻登記機關無需考查當事人的離婚理由,無需考查當事人的感情是否破裂,從而也無法也不能判斷當事人有無和好的可能。如果婚姻當事人就有關子女和財產問題未作出適當處理并存在爭議,應按訴訟離婚程序解決,婚姻登記機關依法不應受理,也就無所謂調解的問題。
四、我國現行登記離婚制度的缺陷
由于我國現行立法對登記離婚制度規定過于概括化、原則化,既不全面又缺乏可操作性,實踐中,我國婚姻登記機關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婚姻登記主管人員業務素質和法律水平差異等原因,使得我國婚姻登記機關對于當事人協議離婚的申請只做形式上的審查,登記離婚往往是“速辦速決”。一方面,一些人為了達到規避法律的目的,騙取離婚登記證;另一方面,使得一些婚姻基礎較好,本不應該離婚的夫妻因一時沖動而草率解除夫妻關系,即虛假離婚和草率離婚。
虛假離婚是指夫妻一方或雙方本無離婚的真實意思而受對方欺詐或雙方通謀作出離婚的意思表示。一般而言,虛假離婚包括通謀離婚和欺詐離婚兩種情形。通謀離婚是指婚姻當事人雙方為了共同的或各自的目的,串通暫時離婚,等目的達到后再復婚的離婚行為,通謀離婚的雙方當事人并無離婚的真實意思,離婚只是手段,通過離婚來達到其目的,如多生育子女、逃避債務、享受分房或購房的國家優惠政策等等。欺詐離婚是指一方當事人為了達到離婚的真正目的,采取欺詐手段向對方許諾先離婚再復婚,以騙取對方同意,暫時離婚的行為。對于虛假離婚的效力,在學理上有不同的認識,有的學者認為,離婚形成的身份行為,系由身份的效果意思、身份行為的生活事實及身份行為的表示方式等三要素組成,只具備身份行為的表示方式,但欠缺身份行為的實質意思時,仍不能使身份關系發生或消滅,認為虛假離婚應為無效或可撤銷。也有學者認為,離婚雖與婚姻同為形成的身份行為,但其以解除夫妻關系為內容;與結婚尚有所不同,考慮依賴離婚登記的第三人應受保護之立場,認為虛假離婚為有效。各國立法例對該問題也極不統一。我國現行立法對虛假離婚問題沒有規定。
草率離婚也是登記離婚制度容易產生的一個突出弊端。近幾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經濟生活,還改變了人們的婚姻家庭觀念,對社會生活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據民政部統計,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內地的離婚率直線上升,1979年離婚率為4%,1999年達到13.7%,2003年達到15%以上。中國民政部2007年5月23日發布的《2006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顯示:2006年辦理離婚手續的有191.3萬對,比上年增加12.8萬對,其中民政部門登記離婚129.1萬對,比上年增長9%,法院辦理離婚62.2萬對,比上年上升3.5%,中國民政部2008年1月發布的《2007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顯示:2007年民政部門辦理離婚登記140.4萬對,比上年同期增長18.2%。據學者分析,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婦更容易離婚。據2007年8月13日《揚子晚報》報道,上海的離婚案件中47%是20歲到30歲的年輕夫婦,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已形成了新一代成年人,他們注重自我需要,缺乏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另據2007年12月7日《沈陽日報》報道,根據沈陽市民政局對去年離婚率的調查發現,目前,沈陽市的離婚率已超過30%,而在離婚人群中,“80后”這一人群所占比例高達70%以上。專家評價說,“80后”的婚姻狀況為:草率結婚和草率離婚。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現在,中國的離婚人數增加了4倍。離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離婚法律手續簡化。特別是從2003年10月1日起,《婚姻登記條例》實施后,婚姻登記手續不再需要夫妻從各自單位或居民委員會得到批準,符合條件的當天就可以辦理離婚手續。近兩年,離婚人數激增,草率結婚和草率離婚已成為一個被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我國離婚立法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是既要保障離婚自由,又要反對輕率離婚。我國《婚姻法》既然承認登記離婚,在運用上也應謹慎,以杜絕其弊。
五、對我國登記離婚限制性條件的立法建議
我國現行《婚姻法》對登記離婚制度的規定相對原則、沒有登記離婚限制性條件的規定。限制性條件即登記離婚的排除性條件,是指夫妻不得提出登記離婚申請的法定事由。由于登記離婚是把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權交給當事人,為了防止當事人濫用離婚自由權,使婚姻降低到可以規避應盡義務的普通契約的地位,立法必須對登記離婚予以一定的法律限制,這是國家公權力對民事行為的重大干預的體現。多數采用登記離婚制度的國家在規定登記離婚條件時,均規定了一些限制性措施。據此,筆者對我國登記離婚的限制性條件做如下建議:
第一,結婚登記不滿一年,不得申請登記離婚。結婚不滿一年不得申請登記離婚是對草率離婚而做的防止性對策。草率離婚是對婚姻家庭不負責任。離婚是解除已經死亡的婚姻的一種迫不得已的手段;我們必須反對草率離婚,決不允許人們在離婚問題為所欲為。另外,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可撤銷婚姻的申請期限為一年,“結婚不滿一年不得申請登記離婚”并不與之沖突。
第二,申請登記離婚的夫妻必須沒有未成年子女。在離婚案件中,受傷害最大的往往是未成年子女。馬克思在《論離婚法草案》中指出:“幾乎任何的離婚都是家庭的離散,就是純粹從法律觀點看來,子女的境況和他們的財產狀況也是不能由父母任意處理、不能由父母隨心所欲地來決定的。”從我國眾多離婚案件來看,離婚當事人很大一部分人將未成年子女視為“拖油瓶”,極力逃避對子女的撫養義務,一些不理智的父母更是犧牲子女的利益以達到離婚的目的,如果通過訴訟離婚,法院可以站在公正的角度,冷靜的維護離婚后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長。
第三,當事人申請登記離婚,考慮期為3個月,考慮期屆滿后,當事人再一次提出申請的,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實質性審查,經審查符合條件的,應當當場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
我國現行的登記離婚的程序過于簡便,不利離婚雙方冷靜地思考,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思,也不便于婚姻登記機關審查。增設考慮期,能有效的抑制虛假離婚、草率離婚的產生。
穩定的婚姻是家庭美滿和睦的支柱,是社會安定團結的基石。保護婚姻家庭是當代各國婚姻家庭法的重要使命,給“自由”一個限制,否定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婚姻價值觀,為人民樹立正確的婚姻自由觀勢在必行。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