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嬈
【摘 要】近幾年由于高??焖贁U招,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國家和社會面臨巨大壓力。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手段,政府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現狀,提出加強創業教育、建立配套政策、完善創業平臺、強化監督機制等建議,希望能為我國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政府 政策
一、引導大學生創業的政府責任
長期以來我國將建設責任型政府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責任型政府作為一種理想的政府模式,對社會公共領域的利益關系進行引導、協調、保護和分配,目的是實現社會全局利益的最大化。在引導大學生創業問題上,責任型政府的任務非常艱巨,應發揮更大的作用,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來滿足大學生的創業需求,激發大學生的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使社會的人力資源實現合理利用;同時通過創業引導,刺激新投資,促進新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形成,使更多的人參與發展過程并獲得相應回報來實現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和諧。
二、我國政府引導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現狀
(一)政府缺乏對創業教育的政策關注
我國高等教育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可以說是一種傳統的守業教育,培養出的大學生難以形成創業意識和精神。長期以來我國政府注重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扶持,忽視了高校創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許多大學生對創業一無所知,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
(二)政府政策零散、相關政策不配套
當前出臺的許多政策局限在某一部門的權力范圍內,不能統籌有效。由于優惠政策常常散落于各個政府部門,缺乏政策的介紹、梳理和匯編,加上信息溝通不暢,大部分學生對國家及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并不知曉。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缺乏調研,沒有前瞻性,出臺政策只是為了解決某一時期的某一個特定問題,來一個問題出一個政策,導致政策零散、重復性大。
(三)缺乏系統的創業平臺
大學生能夠運作的創業項目政府關注度不夠。大學生從高校畢業往往對有市場有前景又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沒有概念,只是簡單的憑興趣愛好或朋友介紹來進行選擇,沒有好的開頭創業成功率自然大大降低;其次政府提供的創業服務還不完善。近年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對于大學生來說或許并不缺少,但政府的功能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缺乏創業過程的相關服務。
(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象依然存在
為了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的很多政策早已公布,但由于缺少良好的監督機制,一些地方政府沒有積極地貫徹執行,他們把精力放入了與自己業績掛鉤的領域,認為對大學生的創業扶持只是小事,不能收到太大效益,因此對國家下達的政策不予理會。有些相關部門在辦理手續時互相推諉,給大學生出難題。還有的地方部門為了一己私利收取各種費用,使那些有創業念頭的大學生舉步維艱。
(五)創業政策門檻設置不合理
國家大力扶持創業的舉措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給予正確理解,有些地方政府把大力扶持認為是大開方便之門,將門檻設得越低越好,讓更多的大學生能夠進行創業,降低當地的就業壓力。事實上對大學生創業的準入問題,各級政府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如果把門檻設得太低而忽視了進入者的素質和條件,會導致創業者過于脆弱,競爭壓力稍大就使得企業難以生存,不利于創業活動的良性循環。
三、政府引導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創業教育
把創業型人才培養與研究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學習、借鑒國外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鼓勵高校建立創業教育課程和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業教育,系統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基本的創業技能,從而減少大學生創業的盲目性。同時把創業家和各類社會創業資源引入高校,密切企業、社會和學校的聯系,使創業型人才培養逐步成為人才培養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建立系統配套的政策框架
各級黨委和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既要相互學習,也要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統籌考慮各配套政策的互補性。政府可以聯合各相關部門設置創業政策研究室,制定政策前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建議,加強部門和地區間的政策溝通,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加強政策的適用性和前瞻性;同時對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跟蹤和反饋,了解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優劣影響,保障政策的有效執行。
(三)設置系統的創業平臺
政府為大學生開發、儲備創業項目,把有市場有前景的大學生創業項目作為重點開發領域。按照社會化運作模式,政府引進社會項目評估公司,對適合大學生的創業項目進行可行性和發展前景的評估論證,同時向社會法人、自然人公開招標,扶持大學生創業。其次政府部門加強服務意識,積極協調各相關部門,努力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形成全社會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氛圍。努力開辟融資渠道,成立大學生創業基金,號召勞動部門和金融機構給予幫助,為大學生提供資金服務,努力提高大學生創業者的積極性。成立大學生創業指導組織,聘請有經驗、有創業知識的專業人士和企業家親臨指導,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咨詢、參考和評估,邀請法律界權威人士為大學生提供法律知識和服務,幫助他們更正確、合法地開展創業活動。
(四)建立強效監督機制,保證政策的貫徹落實
上級政府要對政策的執行加強監管,對相關部門的工作制定嚴格標準,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檢查和評估,對查出的嚴重問題要堅決的進行整改和曝光,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對不到位的工作要悉心指導和糾正,幫助地方政府更好的開展工作。
(五)設置合理的創業政策和門檻
創業門檻應當設置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既能激發創業者的激情,又能提醒他們創業的艱難和不易。政府支持創業并不代表要把門檻一降再降,讓創業者避開競爭、脫離市場,而應當使政策門檻發揮應有的界定作用,讓符合條件的大學生進入創業之門,這樣才有利于創業活動的良性發展。
近幾年我國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對于推動經濟發展和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性,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有利的政策環境還未真正形成。政府要根據市場經濟的特點以及不同時期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來不斷制定和完善政策,使政策具有時代性和創新性。
參考文獻:[1]李時椿,常建坤,楊怡.大學生創業與高等院校創業教育.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
[2]付首清,李軍.創業啟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3]卿濤.人力資源管理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王亞利,余偉萍.創業方案及點評.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