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芝榮
【摘 要】國家的興旺,民族的振興呼喚著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僅關系到數學的教學質量,而且關系到下一代人才的素質。因此,開展創新教育,開發人的創造力,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是中學數學教學所面臨的重要任務。中學數學教學也必須圍繞這個重點,鼓勵學生打破常規,勇于標新立異,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問題,大膽探索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營造創新環境 加強思維訓練 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永恒主題,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我們教育教學活動所面臨的迫切任務。加強各種思維的訓練,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堅持數學教學的時代性與新穎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那么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創新教育呢?
一、營造創新教育的環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這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在數學教學中,創設情景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最常用的是通過設疑,創設問題情景。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力求認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證。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和積極探求,必須給他們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創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是以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教師必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愛”的氣氛。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氛圍下,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的主觀原因。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是對所從事活動的創造性態度的重要條件?!苯虒W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從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挖掘出他們創新的潛能。
數學學科中有些知識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見、摸不著或很難去感覺得到的東西,這些知識僅靠口頭的描述是很難勾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思維的。這時讓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利用多媒體強大的交互效果,創設更加直觀便捷的課堂教學情景,將所學的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樂趣,讓學生由苦學變樂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實現創新。
二、運用啟發式教學加強思維訓練,挖掘學生創新潛能,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相應的啟發方式,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溶于啟發教學之中。(一)新授課在進行新授課的教學中,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及知識的新奇性,激發學生思維的欲望,啟發學生自已得出結論;或給出特例,啟發學生歸納出一般的結論;或注意變換題目條件,引申出另外的定理或推論。這都是鍛煉學生創造思維的好機會。如在“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啟發式引入,讓學生自己動手整理材料,解決相關問題,歸納出一般的結論。如下:①材料背景:甲、乙兩班各有學生若干名,請將調查結果填入下表。②數據整理:“從甲班選出1個恰好是男生”為事件A,“從乙班選出1人都是男生”為事件B,“從甲、乙兩班各選1人都是男生”為事件C,計算P(A)、P(B)、P(C)并填入下表:
③問題研究:①三個結果有何關系?②事件A、B、C有何關系?④創新成果:事件A(或B)是否發生對事件B(或A)發生的概率沒有影響;事件A、B同時發生時事件C才能發生:P(C)=P(A)P(B)學生通過對比、聯想、求異歸納出了相互獨立事件的概念及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計算公式。這樣,學生既掌握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又深刻理解了概念,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思維也流暢了,達到了歸納型教學模式的基本目標。
(二)習題課
習題課的選題必須具有針對性,通過這些習題的練習與講座,起到鞏固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作用。習題課應當特別注意以下兩個環節,審題環節:審題是解題的基礎,啟發學生進行正確審題,對培養學生思維起著積極作甩。我經常啟發學生把題目所給出的條件剖析成幾個獨立的子條件,進一步深入發掘每一個子條件隱含的實質及它們之間的聯系,然后從不同角度架設已知條件與所求結果之間的橋梁。通過這種方式審題,可以鍛煉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題后小結:題后小結是對思維過程的反思。通過反思可以加強對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目的性和完整性的鍛煉。
(三)復習總結課
復習課既不能被大量的習題代替,也不能僅僅是知識的重復與再現,而應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按因果、遞進、逆轉關系進行縱向串聯,并把分散于各章節中的有聯系的知識進行橫向聯合,啟發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分類、綜合歸納、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使之系統化。這樣,就鍛煉了學生思維秩序與層次性,有利于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四)加強課堂練習,彌補啟發式教學對創造思維品質訓練的不足啟發是鍛煉思維品質的捷徑,但一味地啟發容易養成學生思維的依賴性,不得于個性及思維的健康發展同,需要通過加強課堂練習來彌補。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者有最大限度的收獲,需對課堂練習進行精心設計,難度要層層遞進、合理搭配。
綜上所述,在數學科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我們要大膽拋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開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學習,以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質,優良的思維品質,從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為社會培養每一個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董升福.云南省教育委員會.中學數學教材分析[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2]張一民.教法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傅前曉.數學教學新理念[M].北京:北京師范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