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研究實驗室內,一些研究用的管狀蠕蟲相繼死亡。經過研究人員的檢測,發現它們并非死于天敵或者生活環境的變化,而是死于饑餓。
為此,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研究室把管狀蠕蟲的死亡當成了一個新的課題。結果,一名研究人員發現,是生物實驗室相臨房間的裝修,導致了這些實驗用蟲被餓死的結局。

于是,研究者們決定實行現場模擬。用機器模擬出裝修時的聲響與震動,一些新被運來的管狀蠕蟲原本到達新環境后,生活得很愜意。但是這些喜歡安靜環境的家伙一被打擾,就開始煩躁不安地爬來爬去,看上去很憤怒很不安。
持續3個小時刺激后,這些管狀蠕蟲隨著聲響與震動的停止逐漸安靜。研究者們把食物投放進去,看看這些被餓了幾天的蟲子會不會食用。結果,研究員們發現,這些蠕蟲對于食物根本不屑一顧,似乎真的受到了驚嚇。
只有鈕克博士,想到了人類也有類似的情況。那就是人們在生氣或者極端憤怒后,就不會有饑餓感,吃不下飯。
這以前,通常被解釋為精神極端緊張或者亢奮。但從管狀蠕蟲來看,這些低級生物是沒有憤怒和生氣的感覺的。
鈕克找出了這些蠕蟲的資料開始進行研究與查找。結果他發現,在一份2004年的研究文獻上指出,管狀蠕蟲與許多昆蟲沒有大腦,而它們神經系統的直接產物就是:腹腦。腹腦大多位于這些動物的腹部,主要管理它們的神經機能需要,維持它們對身體各器官的控制。
由此,鈕克對其他高等動物進行了實驗。結果他發現,人類在憤怒時,受到的影響最大。
他還注意到了一些奇怪的,以前醫學和生物學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人類當中的老年癡呆患者常常在頭部發生病變的同時,位于腹部的組織也常常發生組織壞死病變。而幾年前肆虐歐美的瘋牛病患者,當大腦受到損傷,感到緊張和傷害出現精神錯亂的時候,他們的胃和腸道也通常會遭到極度的破壞,引起人的死亡。
根據這些推論,鈕克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那就是人的腹部,還殘留著在生物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腹腦。正是因為腹腦的存在,讓人會在感到憤怒和生氣時,引起腹腦管理神經的刺激,從而不產生饑餓感。
為了證實自己的這一猜測,鈕克走訪了許多腸胃病的病人。他發現,這些病人都有一個醫學上無法解釋得太清楚的現象。那就是他們一般多夢,腸胃病長期病患尤其是噩夢連連。這正是腹腦起到的作用,它還保留了一些以前的功能,能做簡單的思考,會指揮自己所管理的神經。
鈕克博士的論文發出后,很快引起了世界生物學界的重視。在對管狀蠕蟲等依靠腹腦的動物進行研究,結合對人類進行研究后,世界生物學界正式接受了鈕克博士的研究成果。
按照生物學界的新說法,人類不再是一顆大腦了,除了腦子外,還有腹腦在為人類的存活進行著工作。
不過,目前生物學界更感興趣的是,如何完全地開發出腹腦對人存活中起到的作用。結合一些病例,對一些以前醫學界無法解釋的疾病現象進行解釋,摸清病理,以求能夠進行徹底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