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濤
隨著出版業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和出版業競爭的不斷加劇,現代出版企業成本控制越來越引人關注。筆者認為,出版企業的成本控制還有更多的提升空間,出版企業在成本管理之中,應該以勤為主、儉為輔,大投入才有大產出,不能殺雞取卵,急于求成。思考再三,感觸有二。
一、以出版企業高管為核心的戰略成本控制。
1.重視宏觀戰略分析與決策,樹立現代出版企業應有的成本控制戰略。出版企業大成本控制,首先應該以不降低企業發展目標為準則。很多政策層面的東西往往是由出版企業高管的決策決定,宏觀上政策和方向確定以后,基層人員很難在具體的經營過程中大幅壓縮成本和尋找更大的運作空間。所以,在高層這個層面應極大地調動出版企業核心資源控制與運作的潛力,最大化利用有限資源,同時提高出版社抗風險能力。
2.企業資源分析與重點板塊支持策略,有利于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控制。出版企業高管必須逐項進行各項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分析和評估,給企業經營與生產人員以溝通與實踐管理空間。在全球經濟危機期間,企業資源成本控制具體策略應該是:強化出版社優勢領域和品牌,此處成本不應嚴格控制;對于落后于其他出版社的板塊應該實行成本控制,不宜大力投入;對于即將崛起的新板塊要嚴格關注,必要時不惜成本投入,創立新領域品牌。另一方面,通過宏觀規劃與組織,確立“創業型”出版企業的人員成本控制策略,充分挖掘企業內部人工成本的潛力——讓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科學成本管理觀念。
二、出版企業經營層面的成本控制。
1.繼續緊抓印制成本控制。出版成本控制就是出版企業經營與管理的共生體。出版企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必須全方位地建立各個層級的成本控制體系,而且要樹立科學經營和管理觀,抓住事物本原和關鍵。印制成本始終是圖書出版最重要、最核心的成本,嚴格控制印制成本也就抓住了出版成本控制的“龍頭”。
2.注意時間成本控制。隨著圖書出版周期越來越短,出版成本控制日趨復雜化。出版成本控制不應僅僅是控制單一圖書的生產成本,還應該注意時間成本。好的時間成本控制不僅意味著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出版各環節、各流程的運作時間和消耗,而且還可以通過時間成本控制和營銷成本控制的統一,提高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3.樹立科學控制觀,注意對質量成本等軟成本控制。 出版企業在圖書出版之中,應該樹立以質量效益為主,數量規模為輔的發展戰略,嚴把選題、印制、編校質量關,注意圖書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成本控制方式往往就是有形制度對無形理念,硬成本可以通過制度的嚴格監控來控制,可以通過主動控制方法來實施。但軟成本控制不是簡單來實施的,如質量成本就有著復雜因果性質。因此我們要通過學習和引進新方法來提高對質量成本等軟成本控制。
4.關注技術變革與制度進步。隨著出版業信息化建設的推進,很多出版社開始通過流程再造推動數字化出版平臺建設。近年來隨著ERP系統與CMS系統等企業全流程管理軟件的應用,使得各項控制信息變成了可量化的數據,讓決策、管理更加科學。當然出版企業在ERP系統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同時,一定不要遺失出版企業需要關注的更為根本的事業。如通過更好地利用現有系統,設法改善業務流程,并加快小、快、靈項目的實施以提高效率,一樣可以進行成本控制和業務發展。
總之,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如何在確保發展的前提下,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一直是我們出版企業研討的重要課題。但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如果全球金融危機即將“過去”的時候,是不是又要求我們必須快速地從控制成本為主轉化為開發新項目業務為主呢?因此不管面臨著何種挑戰,不斷地調整更新出版成本控制思路,應該就是提高出版企業成本控制水平的常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