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中
面對企業工會職能拓展,任務加重,難度加大的客觀現實,工會干部要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國有企業工會面臨的問題
第一,國有企業出現了不同利益的職工群體
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集體企業,職工的成分相對簡單,職工自政治地位基本平等,經濟收入差距很小,工會工作對象能夠涵蓋整個職工隊伍。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職工隊伍中出現了不同利益的職工群體,其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有明顯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經營管理者群體。這個群體過去是企業的黨政領導,企業改制、轉制后,成為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董事等,執行的是年薪制、期權制、股權制等分配方式;二是“白領”員工群體。主要是科技人員、高級職員。知識分子的勞動可以作為分配要素參與分配;三是普通職工群體。他們是企業從事具體生產勞動的一線職工,也是企業人數最為龐大的群體,他們要通過自己掌握的技能來取得工資;四是打工者群體。主要是那些企業外聘的農民協議工、勞務工等,他們靠具體勞動來獲取報酬。企業內部不同職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數從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職工群體處于較低收入狀態,而這個群體的部分職工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就會陷入困難或特困之中。
第二,協調勞動關系的要求增高和難度增大
隨著國有企業內部不斷重組改制,所有制結構呈多元化發展,企業勞動、人事、分配制度發生了深刻變化,使得企業勞動關系出現復雜、多變的趨勢,所有者、經營者與勞動者之間的矛盾日益凸現,表現在:一是企業實行職工內部下崗、待崗,就業上崗成為職工關注的頭等大事。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要減員,而職工為了生存要崗位,這對矛盾越來越突出;二是企業群體性勞動爭議和突發性事件時有發生,呈現出由個人勞動爭議向群體性勞動爭議轉變,由具體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勞動爭議向因企業改革中利益調整引發的勞動爭議轉變的新特點。
第三,工會干部對工會工作的認識和從事工會工作的創新能力與當前形勢的要求存在差距
表現在:一是思想觀念滯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重組、改制的力度很大,步子很快,與之相比企業工會無論在理論政策研究上還是在思維方式上都顯得滯后,許多認識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工作習慣于上級布置,如果上級不布置就不知道該干什么,缺乏創新與活力。二是工作方法滯后。對新時期工會在企業中的地位、作用、任務的變化缺乏超前性研究,工作方式與基層實際和職工需求貼得不緊,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工作顯得被動;在工作方式上,仍偏重搞活動,活動方式也是墨守成規,不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缺乏調查研究和把握宏觀形勢的能力。三是工作內容滯后。長期以來,企業工會的職能是“大而全”,不管是否切合實際。是否有能力都要全面鋪開,導致職責交叉,戰線過長,內容過多,職工希望干的工作沒作好,不該作的又窮于應付。四是作用發揮滯后。當前職工最迫切的要求是希望工會組織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保護他們的政治、經濟和精神文化權利。五是工會工作作風不夠扎實。特別是部分領導機關仍然帶有行政化傾向,年初布置工作,年終總結工作。仍然有從會議到會議,從文件到文件的現象,年復一年,工作成效不明顯,業績平平,個別工會還以人手少為由,工作得過且過,應付了事。六是干部隊伍素質不高。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到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要求工會干部必須強化自身素質,加速知識更新,工會干部僅掌握工會理論知識已遠遠不夠。目前,專兼職工會干部還遠遠不能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二、固有企業工會開展工作必須堅持的幾個要點
第一,要堅持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保證工會工作始終沿著健康的軌道前進
工會組織是群眾組織,并不是說只要對職工有感情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有了正確理論的指導,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始終保持工會工作正確的前進方向。正確的理論,就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工運理論等。企業工會組織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績,首先要歸功于這些正確理論的指導。
第二,只有堅持緊扣企業安全生產經營和改革建設實際,才能使工會組織的價值作用得到體現和發揮
我們的企業工會組織,是和企業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說是同生死、共命運,如果沒有企業就不會有企業工會的產生。所以,我們企業工會始終堅持緊扣安全生產經營和改革建設實際,思考工會工作的思路,確定工會工作的重點,堅持在企業安全生產經營和改革建設的發展中發展工會、提升工會,從而體現和發揮工會組織、職工的價值和作用。
第三,只有堅持維護企業的整體利益和職工的具體利益,才能真正把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落實到實處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也是我們企業各級組織和全體職工的第一要務。企業離開了發展,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工會法》規定,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是維護職工的利益。我們認為,維護職工的利益與維護企業的整體利益不僅是不矛盾的,而且就是一致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若企業倒閉了,企業工會也就可能不復存在了,企業沒有了發展,沒有了整體利益,職工的一切利益也就無從談起。在工作的實踐中,我們堅持把職工的積極性引導到企業安全生產經營和改革建設發展中去,在推動企業整體發展的同時,使職工群眾獲得更多的政治、文化和經濟利益。
第四,只有堅持依法治會、以德辦會和以制管會相結合的方針,才能不斷提升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管理層次
工會作為法人組織,有《工會法》,有自己的《工會章程》,必須堅持依法冶會,這與依法治國是一致的;工會作為群眾組織,與群眾打交道是對工會組織和工會于部的第一要求,也是首要的基本功,要吸引群眾、凝聚群眾,靠的不是行政命令,靠的不是—點救助資金,而是靠工會組織、工會干部的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這一點是不難理解的;工會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內在運行的規律。必須靠規范的制度管理,才能保證有序、協調、高效和優質運行,才能不斷提升管理的層次,實現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