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揚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生長在偏僻村莊的少年要去闖世界了。臨行前,少年拜望了村里的長老。長老送給他三個字:不要怕。多年后,少年回到了村莊,在他瞻仰長老的陵墓時,長老的后代將長老臨終前的題字給他,他展示一看,也是三個字:不要悔!是啊,少年能夠有現在的成功,靠的就是那擲地有聲的“不要怕”。但是,對于過去,總是失望與煩惱、憂愁與痛苦,“不要悔”比“不要怕”更能貼切地回答自己心靈的答案。只不過,一個是在臨行前,干之前,一個是在事后,總結、回顧的時候。
這是我日前給江蘇科技大學四個會計學畢業班作畢業講座時送給200多位同學的一個故事。當天下午他們就要離校,走上社會,而絕大部分同學都面臨著一個到哪去就業的問題。對于現在畢業生的擇業,人們能說些什么呢?我市今年共有大中專生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1.5萬人,這還不包括企業富裕人員分流,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等等,就業形勢是十分嚴峻的。對此,是等待安排?是靠父母?還是向用人單位去要求呢?
丁某是今年句容農院應屆會計電算化的畢業生。不久前到我市最大的一個電腦公司應聘,而那位擁有60多位本科大學畢業生的電腦公司經理,要他改學駕駛員。會計電算化與駕駛員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他平靜地對那位經理講,電腦、會計我都喜歡,在你這樣的公司我能當好駕駛員.我也不怕學不好電腦和會計,我不會后悔的。也許丁同學是第一位聽我講故事的,但他可能還不知道故事中的青年與我有多么的相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