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八良 陶純真
新橋鎮許多種植和養殖專業戶、農民兄弟,提起劉建華,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異口同聲地贊揚:“劉建華是癡情一片為‘三農,是農戶的貼心人。”
初見劉建華,讓你感覺到他是一個冷峻、嚴肅的人,不茍言笑的神情、緊蹙的眉頭、憂郁的眼神,無不釋放出一種凝重。但當你了解到他所做的一切之后,相信你的心會很自然地涌入一股暖流,你會為丹陽市新橋鎮眾多農戶能有這樣一位兢兢業業的好“公仆”而感到深深的欣慰。新橋鎮許多種植和養殖專業戶、農民兄弟,提起劉建華,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異口同聲地贊揚:“劉建華是癡情一片為‘三農,是農戶的貼心人。”
今年38歲的劉建華,原丹陽市全州鎮人。出身于世代農家的他于1990年從茅山老區行宮中學以優異的成績跨入了蘇州蠶桑專業學校(蘇州大學前身)的大門,三年的學習,使他擁有了良好的專業知識。畢業后他毅然選擇了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在第二故鄉新橋鎮農村基層一干就是十五年,從原先年輕膚淺的小毛頭,鍛煉成一名業務精、干勁足的政府部門負責人,他連續多年被市農林局和鎮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
十五年來,劉建華在工作上牢記使命,一心撲在事業上,他的足跡踏遍全鎮村村組組,風里來,雨里去,與新橋鎮的農業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知識,他的技術連同他那顆赤誠的心,都坦坦蕩蕩交給了“三農”事業。
十五年來,劉建華先后奮戰在多個崗位上,為了勝任本職工作,他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會有他忙碌的身影,既當指揮員,又當技術員、戰斗員,現已獲得工程師職稱。他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創造了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燦爛。
劉建華2006年擔任新橋鎮綠化辦副主任后,為了打造綠色新橋,“建設生態家園”,推出了集鎮綠化和農村造林綠化一起上的新舉措,通過大力度的綠化造林,使全鎮的面貌日新月異,呈現出“鎮在林中、居在園中、人在綠中”的人居環境。截至2009年6月初,全鎮覆蓋率達25.16%,集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5%,農田林網化率100%。
農服中心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承擔的工作任務較多,涉及有農業、副業、多種經營、農機、農經和集鎮綠化管理等。2008年9月,劉建華從鎮綠化辦副主任的崗位,挑起農服中心主任這個重擔。面對如此繁重的工作,他迅速地制定工作計劃和目標,落實好部門管理制度,推出了加強為農服務的各個環節措施,在比較艱苦的工作環境中游刃有余地開展好各項農業服務工作。2008年,中心被市農林局評為農技推廣、農民培訓等先進單位,被鎮江市農林局評為信息服務先進單位……
不到一年時間,李建華帶領部下做了大量工作,使農服工作成為新橋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是抓好“三農”服務。組建成立了四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入社種植養殖服務面積達1180畝。組建成立了兩個土地股份合作社。組建成立了兩個社區股份合作社。二是科技興農工作穩步推進。積極組織實施“新品種、新技術、新知識”三大更新工程。水稻及小麥新品種推廣達97%以上;測土配方、精確定量施肥等關鍵性示范措施落實到位;新增插秧機10臺,機插秧面積已達4000余畝;組織農民培訓共3期,受益群眾3500人。三是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目前,全鎮農業特色產業已初步形成了“一園五大基地”。一園,即百畝農業科技示范園。五大基地,即650畝苗木花卉蔬菜基地、1000畝長江特種水產養殖、年出欄10余萬只的畜禽規模養殖基地、800畝意楊經濟林基地、200畝應時水果生產示范基地。與此同時,高效農業示范區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