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悅
積極引導技術機構加強新產品質量檢驗方法的研究和檢驗儀器的研制,加強工程計量和現代測試技術的研究,增強技術機構持續發展能力,為綜合管理和行政執法提供技術保障。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新世紀以來,伴隨著潤州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潤州教育牢記“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宗旨,高舉教育現代化旗幟,組成了浩浩蕩蕩的奮斗大軍,踏上了創建教育現代化的艱難而又光榮的征程,留下了一串串奮斗者的足跡。
教育優先——弘揚奮進者無悔的精神
1992年,鎮江市區行政區劃重新調整時,原屬潤州境內的教育基礎較好的東片學校被整體劃出。運河以西,城鄉薄弱學校相對集中。歷史,給潤州教育留下了一道難題。底子薄,發展難,在改革的大潮中擊水,潤州教育不進則退!
面對挑戰,潤州區委、區政府樹立的是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和率先意識。潤州歷任領導優先考慮教育問題,優先安排教育經費,優先規劃教育用地,優先解決教師編制,扎扎實實為教育辦好事、辦實事、解難題。2005年,所有鄉鎮均創成省教育現代化鄉鎮。此后陸續通過了省“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和“四配套”工程的達標驗收。2007年,借省委、省政府建設教育強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東風,區政府秉持“對教育的投入再多也不為過”的發展理念,堅持“學校不負擔1分錢債務”的原則,拓寬思路,多方籌資,用3.1億元資金,打造潤州教育的新面貌。2009年4月,省教育督導團來鎮江督查教育現代化建設,對潤州的工作予以極高的評價。教育優先,張揚的是奮進者無悔的精神,跨越發展,揚起的是奮進者勇敢的頭顱。
滄海桑田——雕塑奮進者壯美的身軀
在風景旖旎的金山腳下,有一座現代而又精致的學校——金山小學。學校環境優美宜人,功能室配備齊全……誰能想到,兩年前,這里僅有一幢教學樓。前來就學的,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如今,金山小學的變化、金小孩子的笑臉,成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優質教育”的真實寫照!
借著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東風,潤州人以不服輸的精神、不一般的投入,在全市率先采取市、區聯動的辦法加快布局調整,率先將調整后閑置的小學校舍改建成公辦幼兒園,率先實現“學校班班通網絡、教師人人配電腦”的目標,率先實施骨干教師對口支援農村學校制度,率先成立區級幼教管理機構……僅2007年10月以來,教育工程項目就達28個,新增占地面積182.3畝,新建、遷建、改擴建學校18所、公辦園7所,建成區級圖書館1座。
農村教育是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點,更是潤州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難點。而今天,去蔣喬、看韋崗、到官塘,最亮的建筑是學校,最美的地方是校園!舊貌換新顏的農村學校,猶如一顆顆明珠在綠色的田野上熠熠閃光,為農村孩子的明天種下了希望,為加快實現教育公平書寫了華章。
目前,全區所有中小學均達到《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二類要求,全區中小學生機比達7.31:1,師機比達1:1.09,授課教室與多媒體教學系統配置比達1.46:1,均超過省定標準,所有農村學校的裝備都超過了全區平均標準。學校網絡服務于教、服務于學、服務于管理,信息化網絡的全面構建使學校管理發生了劃時代的變革。學校安全保障體系完備,周邊環境和諧,每一所學校都努力辦成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安全文明學校”。
全面發展——鑄就奮進者不變的心魂
社會轉型時期,教育面臨太多的誘惑和挑戰,是急功近利,追求升學率的一枝獨秀,還是扎扎實實嚴格按教育規律辦事?潤州區堅持德育首位,把德育滲透到各類課程,努力使校內教育系列化,校外教育網絡化。從問好、走路等細節入手,以“民族精神”、“文明禮儀”、“保護環境”等為重點,大力推行體驗教育,不斷加強校外實踐基地、紅領巾社團、心理輔導室等教育陣地建設,不斷完善“雛鷹獎章”、“五星級中隊”、“七彩星示范崗”、“九星隊員”的評選等激勵機制,形成了獨特的德育工作體系,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交往、學會自護、學會生活。
作為江蘇省首批素質教育實驗區,潤州各校在“開齊、上足、教好”三級課程的同時,積極優化學科課程,強化活動課程,美化環境課程,不斷改進教學模式。鎮江實驗學校“教學案”初中教學模式和中華路小學“課程超市”建設成了全市課改工作的航標。
全區中小學生運動會、籃球、足球聯賽、中小學生文藝匯演、科技創新大賽等群體性活動,努力讓每一位孩子都有機會挖掘潛能、展示自我。聽,民樂合奏余音繞梁,銅管樂聲熱烈激昂,兒童詩歌抑揚頓挫,少年軍校步伐鏗鏘!看,民族舞蹈輕舞飛揚,少兒京劇粉墨登場,書法國畫飄逸靈動,武術隊員英姿颯爽;嘆,世界語教育走出了國門,少年皮筋操、少兒拉丁舞獲全國金獎,信息教育、航模船模名揚全省,英語、消防、科技教育成果輝煌……
近年來,潤州區承辦了全國輔導員現場觀摩活動、全國消防教育現場會、市小學素質教育現場會;區教育局榮獲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優秀組織獎”,“省快樂科學校園電視對抗賽優秀組織獎”,被評為“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國家級先進單位;陽光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被體育總局授予“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稱號。
潤州區致力以“教育管理的精度打造教學質量的高度”,今年出臺了《潤州區規范義務教育學校教學秩序的四項規定》,切實開齊開足課程,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和作業量,嚴格禁止違規收費辦補習班,嚴格執行學籍管理規定。在現代化的教育思想的引領下,潤州初中、小學質量三年邁出了三大步,在鎮江大市名列前茅。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潤州區先后出臺了《潤州區師資建設發展規劃》《潤州區教育局拔尖人才建設考核方案》和校長、中層競聘上崗等一系列制度,并把朱永新等全國知名專家請進來,選派骨干教師、教育管理干部送出去,到南京、美國、加拿大學習交流……鼓勵教師博采眾長,化為己有。為盡快提高農村教師素質,潤州首創優秀教師到農村對口支援制度,首創骨干教師“菜單式”培訓,大力實施送優質教學資源下鄉工程,切實加大了名優教師輻射面和全體教師專業提升的受益面。改革考核機制,提升教師待遇,激發了每一位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獲國家級表彰2人次,省級表彰22人次,市級表彰33人次。在優質課、論文等評選活動中,35人次獲得國家級獎,391人次獲得省級獎,1598人次獲得市級獎。教師考核重能力、重實績,教師待遇日益提高。
均衡和諧——牽動奮進者深邃的目光
新的世紀,一個全新的學習化社會撲面而來。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夯實教育公平基石,完善國民教育體
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之夢,始終縈繞在潤州教育人的心頭,牽動著奮進者深邃的目光。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潤州幼兒教育發展風馳電掣,兩年間,公辦幼兒園由原來的1所增至8所,省級優質園由2所增至17所。在公辦園的示范輻射下,民辦幼兒園走上了一條辦園條件好、保育水平強、管理水平高的發展之路,全區形成了城鄉幼兒園協調發展的幼兒教育新格局,滿足了家長對高質量幼兒教育的需求。全區重視科研興園,幼兒教師素質不斷提高,所有注冊幼兒園均達到省標準幼兒園要求。
鎮江市第三職業教育中心是潤州唯一一所職業教育學校,今年更名為“鎮江市信息中等專業學校”。去年,政府投資4000多萬元對其進行改擴建,完成了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的整合,順利通過了省三星級職業學校的驗收。電子技術應用專業順利通過了省級示范專業驗收和省課程實驗點的驗收。學校有4個設施一流實訓中心,18家校外實習就業基地。學校依托電子技術應用等省級示范專業,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學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8%以上。學校先后被評為省軍民共建先進單位、市“雙擁五創”三等功單位。
潤州區是江蘇省社區教育實驗區,有省級社區培訓學院1所,省級社區教育中心1個,市級社區教育中心6個,市級村企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0個,社區教育基地92個,每個村和社區都建成了村民、市民學校。全區人民求知、求技、求美、求樂、求健康的教育需求正日益得到滿足。
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潤州區建立了政府主導、學校聯動、社會參與的扶困助學機制和貧困家庭子女就學保障機制,建立了貧困生幫扶檔案,認真落實“一免一補”工作,2006年以來,財政減免補助義務教育在校生904萬元。愛心如同陽光,照亮了每一個孩子的心房。全區盲聾啞及智障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100%。
一串串腳印,創造的是一個個奇跡,奏響的是一曲曲凱歌。然而,奮進者的腳步是永不停歇的。一張張新的藍圖正期待著潤州人用雙手去變為現實;一個個新的高峰,正期待著奮進者去攀登。潤州區委書記莊兆林表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只是第一步,未來五年,我們還要把潤州打造成均衡教育的先行區、教育改革的實驗區、素質教育的示范區、教育公平的模范區。”
辦好每一所學校,發展每一個學生,仍是潤州人永無止境的追求。潤州教育的現代化之路,必將向著那理想的朝陽,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