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云
[中圖分類號]G2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3-0184-01
隨著廣播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廣播新聞連線報道也以其形式新穎、現場感強等特點越來越受到聽眾喜愛,被廣電媒體廣泛運用。連線報道亦叫電話連線采訪報道,它以聲音為主要傳播載體,通過記者在新聞發生現場的口述把新聞信息通過電話直接傳輸到直播間播報出去。通過記者連線報道的描述,把現場的氛圍很好地展示給聽眾,使聽眾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有“視覺效果”和現場感,極大的增強了廣播新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廣播新聞的連線報道具有很多優勢:
一是連線報道凸顯廣播媒體快捷的特點。當今,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信息流動疾速,廣播新聞必須在“快”上下工夫,以最快的速度將信息傳遞給聽眾。然而,傳統廣播新聞節目制作繁瑣,記者從采訪到成稿再到錄音制作,需要一定的時間,在現場采訪的記者更是無法成稿播出,而記者的連線報道能搶時間差,使其采訪到的新聞能第一時間播出。這種主持人與前方記者的電話連線的新聞傳播方式,能將各方面信息進行整合、過渡、銜接,主持人代聽眾向前方記者發問的是聽眾所關心的問題;記者以第一人稱,用聲音展現新聞第一現場,避免了多層次“轉述”造成的信息變形,使廣播新聞的自身價值和傳播效果不打折扣,使廣播新聞傳遞更加快捷,具有保鮮度。在2008年年初南方雨雪冰凍災害的報道中,其他媒體因災害嚴重無法正常發揮作用,而廣播傳播方便快捷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2008年2月2日,在前往重災區湖南郴州的列車上,溫家寶總理通過中央電臺向全國聽眾、向災區的群眾拜年,在無法通過無線網絡傳回電臺的情況下,隨團的中央電臺記者在信號微弱的情況下通過手機連線將這個消息告知中央電臺本部的導播,很快在第一時間播出,將黨中央、國務院的溫暖傳向四面八方。
二是連線報道使廣播新聞更有現場感,增加了新聞的真實性。連線報道能把新聞事件現場情況描述得更詳細,把記者所看到、聽到、了解到的新聞事實客觀的展示給聽眾,使聽眾如同自己也和記者一道經歷和感受了新聞事件。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各廣播媒體的前方記者通過連線把親歷的見聞第一時間傳回電臺,盡管記者傳遞的信息可能是微觀的、碎片式的,但卻是記者的親身經歷,其所見所聞所感通過情真意切地描述使聽眾仿佛看到了那成片被地震摧毀的廢墟、那些不幸震亡的逝者、以及一個個亟待搶救的鮮活生命,動人心魄、催人淚下,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三是連線報道能夠深度開掘新聞資源,豐富廣播新聞的報道手段。在重點新聞節目里,廣播稿件惜時如金,短小精悍,一篇報道很難容納所有與新聞事實相關聯的信息,特別是那些事關重大、因果復雜的時政新聞。而連線報道可以對新聞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在獲得新聞事實的同時,第一時間由現場記者進行權威解釋,多側面、多角度、多方位地報道新聞事件,滿足了聽眾在第一時間全面了解新聞事件的期待心理。2008年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期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賽場進行了連線報道,既把賽場緊張熱烈的比賽氛圍、現場觀眾的熱情激動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又把有關比賽項目的背景、歷史和故事體現出來,對一些知名運動員作了全景式介紹,還利用比賽間歇時間講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奧運知識和名人軼事。由于記者在連線報道中不僅把他在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生動地表述出來,而且把記者的感受、對新聞事件的看法、觀點都在連線中進行了報道,從而豐富了節目信息量,使新聞報道內容更充實飽滿,更全面、更有深度和廣度,更具可聽性,更受歡迎。
除此之外,連線報道還有利于提高新聞記者和主持人的綜合能力。廣播新聞連線報道是在前方記者和后方主持人的交流中完成的,因此,對記者和主持人的政治素質、文字水平、口頭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記者和主持人不僅要有更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應變力,而且還要實現在現場采訪報道中的的良性互動。記者和主持人通過廣播新聞連線報道的實踐活動,必將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