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愛萍 王 聰 劉丹敏
栗實象鼻蟲,又叫栗實象甲,是商洛、安康、漢中陜南山區板栗產區的主要害蟲之一。2005~2008年在丹鳳、鎮安等地危害率為25%~40%,高的達70%以上。該蟲以幼蟲蛀食果實,人們在吃栗子時,常發現里面有一條白色小蟲子,即為此蟲。被害的栗子充滿蟲糞,不堪食用,也不能作種子,且易霉爛,不便貯藏。
1形態特征
成蟲:蟲體黑色,體長6.5~9mm。頭管細長,是體長的0.8倍。雌蟲頭管長于雄蟲。前胸背板密布黑褐色絨毛,兩側有半圓點狀白色毛斑。鞘翅被有淺黑色短毛,前端和內緣具灰白色絨毛,兩鞘翅外緣的近前方1/3處各有1白色毛斑,后部1/3處有1條白色絨毛組成的橫帶。足黑色細長,腿節呈棍棒狀。腹部暗灰色,腹端被有深棕色絨毛。卵:乳白色透明,橢圓形。幼蟲:紡錘形,乳白色,頭部黑褐色,老熟幼蟲體長約8.5~11.8mm。蛹:體長為7.5~11.5mm,乳白色,復眼黑色。
2 生活習性
此蟲2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內越冬,次年繼續滯留土中,直到第3年6月份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化蛹盛期,約經25天左右成蟲羽化,羽化后仍在土中潛伏8天左右成熟。8月上旬成蟲陸續出土,上樹啃食嫩枝、栗苞吸取營養。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栗苞上鉆孔產卵,成蟲咬破栗苞和種皮,將卵產于栗實內。一般每個栗實產卵1粒。成蟲飛翔能力差,善爬行,有假死性。經10天左右,幼蟲孵化,蛀食栗實,蟲糞排于蛀道內。栗子采收后幼蟲繼續在果實內發育,為害期30多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老熟幼蟲從果實中鉆出入土,在5~15cm深作土室
越冬。
3 防治方法
3.1清理栗園加強科學管理,改善栗園環境條件,清除雜灌和枯枝落葉、揀拾落地殘留栗苞集中燒毀或深埋,提高栗園“衛生”條件;冬季墾復改土,深翻10~20cm,搗毀越冬幼蟲土室,減少蟲源。
3.2地面噴藥 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蟲出土之際,可噴灑50%殺螟松乳劑500~1000倍液、50%久效磷1000倍液對地面實行封鎖。
3.3樹冠噴藥 在8月中旬成蟲上樹補充營養和交尾產卵期間,每隔7天向樹冠噴布1次50%辛硫磷15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500~2000倍液,共噴3次,遇雨補噴,防效極佳。
3.4人工捕殺成蟲利用成蟲的假死性,于早晨露水未干時,在樹下鋪設塑料薄膜或床單,輕擊樹枝,收集殺滅成蟲。
3.5溫水浸燙將脫苞后的栗子(堅果)放進50~55℃的溫水中浸泡10~15分鐘,可燙死其中幼蟲。浸后必須晾干,不影響栗子品質和生活力。
3.6藥劑熏蒸一是栗苞熏蒸法:即在遠離人畜的地面上,挖1m×1m×1m或2m×lm×1m的坑(視栗苞量多少而定),將內壁砸實錘光。把采收的栗苞倒入坑中,裝滿后在距坑四角25cm處和坑中間用一尖頭的木棍或竹竿向下插5個孔,深達坑底,將磷化鋁藥片按5片/m3放進所插之孔,每孔1片。迅速在坑面蓋些樹枝或草稈,然后再鋪上厚0.18mm的塑料薄膜,并將四周用濕土壓實,以防漏氣。薄膜上面再蓋一層草稈或樹葉遮蔭。熏蒸72小時后,揭除覆蓋物,散氣24小時,再取出栗苞,可毒殺幼蟲。二是栗果(堅果)熏蒸法,栗苞未進行熏蒸時,采用此法。方法是:栗子脫苞后,在無人居住的水泥地板房屋,室溫保持20℃,將栗子堆成寬70cm、高30cm的堆,把磷化鋁藥片放在瓦片或別的器物上,藥片不能直接接觸栗子,以免接觸處發黑,按6片/m3分別放入栗堆,然后用厚0.18mm的塑料薄膜封蓋,薄膜周圍用重物壓實,不能透風。熏蒸24小時后,揭去薄膜散氣24小時即可。熏蒸法對栗果無藥害,也不會改變栗子的風味。殺蟲率達98%以上;是當前消滅板栗蛀實性害蟲最有效的方法。
(收稿:20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