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輝
本刊預測的“贖回潮”發生,大漲難阻干億贖回。
在經歷了2008年的寒冬之后,基金終于在2009年找到了“春天”。今年上半年,基金迎來了一輪出乎意料的大漲,業績遠遠超出了專家和基民的預期。股票型基金上半年平均業績超過50%,不過依然難阻“贖回潮”,基金在二季度遭遇千億贖回。
11只基金收益超70%
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整體漲幅接近70%,再度成為全球最牛的市場。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上證綜指上漲62.52%,深成指上漲78.35%。受此影響,基金也是漲勢喜人。
據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6月30日,納入統計范圍的184只股票型基金(包含指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50.15%,5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是44.71%,49只配置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是34.69%。
數據顯示,易方達深100ETF以76.55%的收益率在所有基金中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中郵核心優選,上半年的收益率為76.26%。令人關注的是,偏股混合型基金華商領先表現非常出色,以72.55%的收益率在所有基金中排名第三,戰勝了絕大部分股票型基金。
數據顯示,收益率超過70%的基金共有11只。除了上文提到的前3名基金,其他8只基金中指數基金占了5只,分別是華安180ETF、華夏50ETF、融通深100、嘉實300和大成300,另3只基金是新世紀優選、華夏復興和長城久泰。
“基金能漲這么多,太出乎意料了。早知道今年能反彈這么多,我當時就不應該把部分基金割肉。”在上半年基金業績出爐之后,北京基民張先生有些沮喪地對記者說。
張先生是一位“資深基民”,有6年基金投資經驗,他在去年股指2800點時割肉部分基金,一度成為美談。現在他卻說:“唉,別提了。我要是放著不賣,現在能賺20%呢。”

不是所有基金都大賺
盡管大多數基金都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但并不代表所有基金的業績都能讓投資人滿意。今年上半年是“幾家歡樂幾家憂”,少數基金踏空行情,業績差得讓投資人難受。
本刊讀者劉女士在一個月之前就咨詢記者:“為什么我的大摩基礎漲得這么慢?”今年上半年,大摩基礎25.66%的收益率只有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的一半,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倒數第四。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上半年收益率超過60%的基金總數量達到47只,股票型基金上半年平均收益超過50%。在這個背景下,有6只基金的收益率低于30%。其中,天弘價值以13.02%的收益率排名倒數第一,東吳雙動力的收益率為23.10%,排名倒數第二,荷銀成長收益率24.70%排倒數第三,其他3只分別是大摩基礎、東吳行業和富國天益。
每一類基金中,都有表現不好的基金。比如在5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上半年平均收益是44.71%,但是寶盈鴻利的收益率只有20.12%,易方達增長22.80%,比平均水平還低一半左右,長城平衡、嘉實成長和嘉實穩健3只基金的收益率也不到30%。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是34.69%,有3只基金的收益率卻不足10%,分別是盛利配置亂34%,天治增長8.34%,華富策略精選8.74%。
基金的業績分化為何會這么明顯?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認為,在引發基金業績分化的因素中,市場風格快速轉換顯然是最直接的。可以根據基金風格將基金的業績分為明顯的兩個階段,1-4月的中小盤風格和5-6月的大盤藍籌風格。在這兩個階段,有短暫業績落后的,也有持續踏空者,但也涌現出了一批黑馬基金。國金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張劍輝也持同樣看法。
難阻千億“贖回潮”
基金凈值大幅回升,如同本刊5月份預測的那樣,當凈值回升至基民購入成本附近,不少基民選擇了贖回。
據天相投資統計,二季度末包括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基金在內的3大類別共402只基金的總份額為20118.63億份,比一季末減少1134.49億份。基金遭遇千億“贖回潮”。
數據顯示,貨幣型基金是凈贖同大戶。貨幣型基金凈贖回達到580.21億份,其中華夏現金和銀華貨幣凈贖回量最大,分別超過71億份、61億份。第二類贖回量大的基金是債券型基金,凈贖回為297.33億份。
股票方向基金贖回比例不是很大,總計255.33億份,但凈贖回的覆蓋面巨大。統計的321只偏股型基金中,份額在二季度出現減少的達到了202只,占比62.9%。
業內人士指出,部分基金投資者經歷了2008年的大跌,在心理上對如此大的波動難以承受,如今凈值回到成本線,他們就趕緊贖回。他還指出,如果不是上半年基金漲得很快,這種贖回潮可能更加劇烈。
賺錢效應使新基受寵
與基金遭遇贖回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上半年新基金的發行卻越來越火。南于基金凈值大漲,在“賺錢效應”的刺激下,不少投資者紛紛加倉買人基金。業內人士預測,要不了多久,百億規模的新基金將重新出現。
6月中旬,廣發聚瑞基金首發規模達70.7億份,超過了今年4月銀行系基金農銀平衡的首募規模64.7億份,創下今年以來基金發行規模新高。去年股市低迷,募資超過10億元的股票型基金也寥寥無幾,但從今年3月份開始,首批募集超30億份的開放式偏股基金開始出現,工銀瑞信滬深300募資逾36.1億,易方達領先的規模更是達到40.9億。4月成立的農銀平衡基金,又將發行紀錄提高到64.7億份。當然,發行規模最大的還要數創新型基金長盛可分離交易基金,首日募集146.9億份,成為今年以來募集規模最大的一只基金。
統計數據顯示,從今年新基金平均募集規模來看,偏股型基金銷售情況更是明顯改觀,其平均募集規模增長最快,已達到26.5億元,明顯強于2008年的平均發行規模。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情況表明投資者對經濟回暖的信心在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