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達軍
2008年,汽車業迎來了拐點,在經歷了幾年的超高速增長后,駛入瑟瑟寒風中。
如同聯想的教父柳傳志所言,不知這個冬天是哈爾濱的冬天,還是北京的冬天,甚至有沒有可能是北極的冬天。
但是令大多數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冬天并不長。緊隨而來的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可能很快進入了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全球著名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Ipsos)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汽車市場雖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但2009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增長率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預計增長率為11.12%。同時,在益普索(Ipsos)看來,2010年起,趁著全球經濟回暖的機會,加上政府出臺的鼓勵政策,消費者消費信心的增強,中國乘用車市場將迎來新一波增長行情,并在2010年達到一個波峰狀態。
益普索(Ipsos)利用大量資源,針對未來汽車銷量預測建立了中國汽車市場需求結構分析模型,以幫助汽車企業更好地洞察未來,上述結論就是通過該模型分析得來。通過對宏觀經濟、購買力、能源及原材料、交通建設,這四項汽車市場的影響因素作為結構方程模型的潛變量。同時,對應每個潛變量,分別設置數目不等的觀測變量作為指標。
汽車業在2008年的震蕩下滑,絕大部分原因可以解釋為宏觀調控加上國際的經濟動蕩導致企業資金緊張,使得購車主體對未來產生一定的戒備心理,再加上預期收入迅速下降使許多潛在購買者延緩或者放棄了購車的打算。
在益普索(Ipsos)看來,這種不利影響已經慢慢消除,一是因為此次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實際影響有限,其中受沖擊最大的是出口行業,而中國汽車的出口業務起步較晚,在汽車行業收入中所占比例不高,因此汽車企業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不大。
二是因為國家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細則》,涵蓋十多個方面的內容,包括了新能源汽車鼓勵措施、汽車下多、舊車置換、政府車輛采購、兼并重組和汽車信貸等。政府層面對汽車行業的重視以及臺理的政策導向,將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汽車消費。
綜合各類影響因素,從2010年起,中國乘用車市場將迎來新一渡的行情增長,雖然此時的增長會因為基數的關系而無法達到2005-2007年的狀態。但是隨著全球經濟回暖,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有望以8%至9%的年平均速度持續增長,人們財富增加后,自然對汽車的需求也將水漲船高。
自主烙印是未來反攻的通行證
回顧歷史,偉大的變化都是在非常危急時期形成的。在經歷痛苦后,有些人被淘汰,有些人經歷磨難之后成為璀璨的明星。兩者的區別在于是否懂得在危機中,尋找那些能夠生存,并創造出能夠跳躍和成長的最佳機會。對汽車企業而言,機會在哪里?
益普索(Ipsos)認為,短期內汽車產業政策將傾向加強汽車自主研發和自主品牌建設。目前我國汽車特別是轎車缺乏的是自主品牌,沒有自主品牌就沒有核心競爭力,預計“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引導汽車企業集團確立自主品牌發展戰略,加大自主品牌產品的研發,擴大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具體實施措施,預計可能會出臺相關的扶持自主品牌政策,如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積極進行自主研發和擁有自主品牌的公司將從中受益。
同時,該政策也將促進汽車零配件的自主研發和零配件的重組整合。整車缺乏自主品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與之配套的關鍵零配件企業缺乏自主品牌,缺乏研究創新能力,難以與整車實現同步發展,一些合資整車廠的主要零配件均是進口或者外資企業在國內設廠進行配套。益普索(Ipsos)認為,“十一五”期間國家在鼓勵整車廠進行自主創新的同時,同樣會對具有研發優勢、自主品牌。規模優勢的零配件公司進行政策傾斜。
用車成本成為購車的決定要素
鎖定自主研發和自主品牌建設的方向后,面臨的下一個十字路口就是研發什么樣的產品?“十一五”期間國家將主要鼓勵發展節能技術產品,預計將出臺相關的汽車產業消費政策,安全、節油、環保會成為所有汽車企業產品研發和用戶消費的導向。
一方面在汽車供給上,汽車廠商應該在“十一五”期間選擇戰略轉移,發展戰略將向開發小排量、節能汽車轉移,如上汽集團已表示將在微型車上有所發展,并表示將研究發展混合動力節能車;另一方面在需求上,預計將通過實施消費稅、燃油稅等政策引導消費者購買小排量轎車。而隨著消費心理的逐漸成熟,汽車消費將趨向于理性,用車成本將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消費者考慮購車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燃油費用只是汽車使用成本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停車費用、道路運行狀況等汽車使用環節的因素對消費者的影響也同樣直接和明顯。
同時,為節約能源,國家必將逐步推進汽車柴油化。東風汽車擁有的東風康明斯主要以生產中重卡柴油發動機為主,而江鈴汽車的全順輕客配套的主要是柴油發動機,在逐步推進柴油化的過程中,這些公司將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