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育紅
審題是決定作文成敗的第一個重要環節,否則文字基本功再好,也要砸鍋。從命題作文到一般材料作文到今天的話題作文,應該是在審題上一步步降低了難度。尤其是話題作文,它以其命題的開放性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展示才情的舞臺,但審題同樣不可忽視。審題不準,偏移話題,甚至不受“話題”的約束而另起爐灶,這都是話題作文的大忌。
不少學生正是由于對這一點認識不足,造成寫作上的失誤,從而留下深深的遺憾。下面四招可以幫你快速、準確領會題意,寫出好的作文。
一、掃描信息
這是指對作文試題各部分的字句作仔細審讀、揣摩,正確、全面地理解其含義,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掃描的重點有四個:人稱、動詞(“選取”、“聯系”、“結合”等)、特殊要求、標點(如省略號)。
某市中考命題作文《合作》,有兩篇作文令閱卷老師深感可惜。一篇作文的大意是外星人來到地球,“我”和外星人“合作”,解決了他們的難題,想象豐富,描寫生動;另一篇是議論文,中心論點是“合作是成功的保證”,作者列舉古今中外四個典型事例,論證有力,語言流暢。但這兩篇文章最后只能評為三類卷,為什么?因為這兩名考生沒有仔細掃描提示語中的下列要求:“……請選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經歷……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的真切體驗。”其中“你”、“選取”、“真切體驗”這三處關鍵詞語都被兩名考生忽略了。
二、辨析概念
特別是“似同實異”的概念,要通過比較來把握各自的內涵。例如,某市中考要求以“特長”為話題寫作,有名考生這樣寫:“我”原來對英語沒興趣,成績自然不佳;后來因為經歷了某一件事,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興趣變濃了,考試也獲得了班第十名。文章細節描寫生動,情感變化過程也寫得細膩,但作者一開始就進入了混淆概念的誤區。“興趣”和“特長”是有聯系但內涵不同的兩個概念,“興趣”可以轉化為“特長”,“有特長”一般也以“有興趣”為前提,但“特長”不等于“興趣”。
上述病文如要對準話題“特長”,則構思框架必須作如下變動:“后來不僅英語成績提高了,我還嘗試著用英語演課本劇,在全市的文藝匯演上,我還得了特別獎呢!”英語成績全班第十名算不了“特長”,但能用英語演課本劇且獲獎,的確稱得上“特長”,與話題相符,如果立意正確而鮮明,就能獲得高分。
三、貫串始終
這是指文章的切入、展開、收攏都要圍繞同一題目展開,中途不能游移不定,甚至隨意轉換。一名考生面對“興趣”話題,擬題“拜拜,我的鋼琴”,寫“我”上小學時在鋼琴世界徜徉,享受愉悅,但到了初中,沉重的負擔逼得“我”與鋼琴“拜拜”……寫至此,文章筆鋒一轉,歷數應試教育之弊端,這樣,文章主題由“興趣”轉移為“應試教育”。
其實,文章展開至與鋼琴“拜拜”時仍可接續“興趣”話題寫,如寫忙碌中的懷念,重負下的希冀,精要地議上幾句教育理念、模式與培養、發展興趣的關系等,這樣就能使話題首尾相援。
四、“準”中求“活”
審題的“準”與“活”不是對立,而是統一的,關鍵是要對題中信息作合理開掘。
如,某市考“傾聽”話題,導語中說傾聽“是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凈化心靈的藝術”,這就暗示了“傾聽”的對象包括可聽信息和不可聽信息,文學作品、不發聲的物也可作為傾聽對象寫。有名考生把握了這一暗示信息,以“書之聲”為題,寫自己在書中聽到了仙樂、蟬鳴、鳥語、風聲鶴唳及“世間一切的吶喊、哭泣、歡呼”,結束語“傾聽一本書,就是傾聽自己的心靈”,更顯示了這名考生審題“準”中求“活”的過人之處。
可見審題的“準”并不意味著千篇一律,只要善于“準”中求“活”,你盡可以以多樣性的構思展示自己的才情和靈氣。